探访世界最大的藏传佛学院
2012-04-23宋佳
宋佳
色达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北部,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属典型的川西地槽系巴颜喀拉山褶皱带,平均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日照充足,为高原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零下1度,长冬无夏。有着草原、湖泊、河流……以及绚丽多姿的藏族风情。
色达除了色尔坝区以外其它大部分乡镇都是牧区,当汽车驶入色达时,草地、牛羊便构成了草地人生活的主题。色达是藏语“金马”的意思,传说因在这片富饶而美丽的草原上曾发现过“马头”形金子而得名,也有人说是因为在地下埋藏着一匹“金马”。
这里的僧舍很壮观,如果你是初次到色达,其庞大的阵势往往会让你目瞪口呆。连绵数公里的山谷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木棚屋,成千上万喇嘛和尼姑的宿舍,谷底和山梁上分布着几座寺庙和佛堂,建筑规模虽都不很大,但装饰考究而辉煌;身披桨红色僧袍的喇嘛和尼姑来来往往,空气中充满生机和祥和气氛。
距色达县城20余公里有一条山沟叫喇荣沟,顺沟上行数里,蔚蓝苍穹之下,银岭碧草之间,数千间赫红色的木屋,如众星拱月般簇拥着几座金碧辉煌的大殿——它就是藏于深山中的喇荣寺五明佛学院,也称色达佛学院。
色达佛学院创建于1980年,当时仅有30余人。1987年,十世班禅大师表示赞成在这里成立佛学院,亲笔写信给色达县政府,请求支持。1993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学院题写了校名。1993年被美国《世界报》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1997年,甘孜州宗教局报请四川省宗教局同意,正式批准设立了“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
时至今日,色达佛学院是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常住的喇嘛有两万多人。每遇有佛事活动人数还会增加,最多时可达四万多人。
佛学院分长期和短期进修两种,长期学制为6年,特殊学位却需要13年,学员通过各學科的单科考试,立宗论和口头辩论考试及格的,学院可以授予堪布(法师)的学位。
佛学院有不少汉地显宗学生,故也设汉经院,由堪布用汉语讲经。僧人虽来自不同地域,却都平和相处。佛学院戒律十分严格,男众女众的僧舍泾渭分明,即使是兄妹亲属,彼此也不得互访。
在佛学院最高的山峰上,有一个金碧辉煌的建筑,叫做“坛城”(音译)。它的上半部分是转经的地方,据说如果你有什么疾病,在这里转上一百圈就能够好;下面一层是转经筒,金色的圆筒在人们干枯的手转过之后留下一串悠长的嘎吱嘎吱的响声。
色达县是个藏传佛教寺庙比较集中的地方,全部为红教,当地人有“色达山河一片红”的说法。除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外,主要还有勒穷寺、拉则寺、东嘎寺、打隆寺、色拉寺等,各具特色。
在离色达县1.5公里处的色柯镇,会举行一年一度的祭塔大典。所谓祭塔大典,即每年的7月下旬拜祭释迦八大功德宝塔之一的邓登曲登,塔高50米,周长100米,共九层,为四川省最高的藏传佛教宝塔。这是觉母(即藏传佛教对女性出家人的称呼)们正在绕塔。觉母们头顶花冠,面垂黑色流苏,手持铜铃,口中梵语呢喃,鲜明艳丽的妆扮映衬于蓝天之下,从草原深处摇曳而至,恍若一队仙女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