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河口 风情边城
2012-04-23葛显勇仲锋
葛显勇 仲锋
巍巍大围山,悠悠红河水。热带雨林风光、西南海拔最低点、连绵不断的边境线,口岸即城市的特殊优势,“一城两国”的人文景观,充满异域情调的边陲风情,渊源久远的商埠历史,特色鲜明的瑶族风情……
这就是云南河口——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璀璨明珠。
风情边城
河口因地处红河与南溪河的交汇口而得名。多民族、气候、地域等元素构成了多彩瑰丽的风情边城。
河口滨河大道长堤上,有一道亮丽的风景——中越两国边民和谐文化长廊,让人们能感受到像逛商场一样的“文化赶集”。舞龙队龙腾虎跃,场面火爆;鼓乐队丝竹声悠悠扬扬,余音缭绕于河口县的大街小巷;歌舞队人气最旺,众多的参与者已经让人分不出谁是表演者,谁是围观者。河口县以群众业余文艺团队为载体,组建了《口岸民乐队》、《口岸舞狮队》等十五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队,共有十个“和谐文化长廊”展演点。每当夜幕降临,分布在城区的群众文艺展演队伍就会把优美动听的歌声和欢快热闹的鼓乐声奉献给边城的人们,奉献给两岸边民和国内外的客商。每晚越南边民都有数百人到河口参加文艺活动,晚上十一时闭关前又赶回老街。“和谐文化长廊”为中越边境民众搭建交流桥梁,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使人们在娱乐、放松的过程中,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同时,增进了中越两国边民的友谊和边境文化交流,丰富了河口旅游文化内涵。
篝火瑶韵
河口是云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
河口瑶族,唐代住在湖南,元朝时期迁住广西,清朝乾隆年间由广西迁出,到了清嘉庆、道光、咸丰年间分批从广西迁入河口境内。全县现有瑶族21785人,分为蓝靛瑶、白线瑶、沙瑶、红头瑶四个支系。
瑶族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河口的瑶族至今仍保留著原始的狩猎、捕鱼和农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瑶锦、瑶服,古老的传说,动听的瑶歌,优美的舞蹈,独特的婚俗和宗教信仰。走进河口瑶山村寨,展现在您眼前的是青山秀水的自然生态,呈现给您的是瑶民游耕文化的遗风古韵、民族历史和民族风情。
瑶族盘王节是瑶族祭奠始祖盘瓠王和庆祝丰收的盛大传统节日,于五谷丰登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在较大的瑶寨举行。节日期间,瑶寨家家户户宰杀猪鸡,包棕粑,打扫寨子和家舍尘埃,邻村的三亲六戚穿着节日盛装,前来共颂始祖,高唱酒歌,高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男女青年则相约对情歌,以歌道情,以歌传情,寻觅佳偶。
活力口岸
近年来,历经风雨的河口,充分发挥“两廊一圈”“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咽喉”的口岸区位优势,搭乘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快车,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参与国内外举办的外贸展销及区域经济合作,促使贸易额直线攀升,使之成为云南进出口贸易最大的口岸。
每日的清晨,中越公路大桥开关的那一刻,那久候的商旅长龙如潮向关口涌去的动人情景,呈现出河口口岸靓丽的一道风景,也展现了活力四溢的百年商埠河口口岸的无限魅力。
河口是云南省南端的边境开放城市,区位优势极其明显,交通发达,是云南通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铁路、公路、水路交通枢纽,具有进入越南及东南亚各国便捷的水陆交通优势,是中国西南进入东南亚、南太平洋的最近出海口。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昆—河—海”经济走廊中处于“咽喉”的重要地位。
河口口岸,一天出入国门的人流量达达4万多人次,年出口货运量居云南省之最。作为云南省对外开放“桥头堡”,河口瑶族自治县进一步加强与越南等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河口口岸货运量连续7年居云南省13个国家级口岸首位。2010年1月至9月,河口实现进出口贸易总值达到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