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建设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2012-04-23
随着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很多高校已经将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自身的发展目标,就必须在战略规划上将科学研究放在重要地位,以高水平科研作为支撑,通过科学研究活动,促进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
高校科研的“黄金时段”
应该说,当前国内高校的科研发展拥有一个充满机遇的外部环境。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主要发展战略之一。而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成员,《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都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高校的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同时,随着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的发布,国家科技创新呈现新的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更加注重学科大综合体系的形成、更加注重“政、产、学、研、用”大协作体系的合作,更加注重高端人才的引领,更加注重基础研究的支撑。这些也为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指明了发展道路。
事实上,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作为促进高校向研究型大学转变的发动机,已成为很多国内高校的共识。而“十二五”期间又是很多学校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关键时期。内部动力加之优越的外部环境,未来的几年理应成为高校开展科研工作的“黄金时段”。需要指出的是,有机遇是一回事,但能否抓住则是另一回事。机遇是面向所有高校的,但能否利用好有利的外部环境,弥补不足,推动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还需要每一所学校结合自身情况,认真思考。
科研组织形式须灵活高效
目前,国家的科技创新体系正在形成新的格局。以国家2009年的R&D;经费支出为例,其总支出为5802.1亿元,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一员,却只有468.2亿,占总支出的8%。而企业和研究开发机构分别占到了73%和17%。这说明目前国家在科技创新中投入主体是企业和科研机构。高校要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要更广泛、深入地与企业开展合作,进行协同创新。而在这一过程中,能否建立一个灵活、高效的科研组织形式,便成为了一所高校能否在协同创新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与此同时,高校还应结合科研组织形式的建立,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整体管理与服务水平。在整合科技资源、提供良好科研环境方面,突出政策引导作用,构建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政策体系。
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
研究型大学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根本任务。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纵观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可以发现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等大学培养出了大批诺贝尔奖获得者。可见,以研究为重心、以培养精英为任务,以个性化发展模式为途径,是世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内在本质特征,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与高水平的科学研究相结合。
当前,我国正处在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发展、科技英才辈出、科研成果大批涌现的又一新的发展时期。自主创新呼唤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投身国家科技创新建设、提升学校科研实力是时代赋予国内高校的光荣使命,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更坚实的步伐,还需要每一所有此志向的高校作出坚实的努力。
《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