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行业驶向“新大陆”
——来自中国国际石化大会和国际化工展的报道
2012-04-20文/徐岩王瑜
文/徐 岩 王 瑜
石化行业驶向“新大陆”
——来自中国国际石化大会和国际化工展的报道
文/徐 岩 王 瑜
“本届会展是在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石油和化学工业加快转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在世界经济的困难时期,全球的石油和化工企业要加强沟通,密切合作,相互补充,共克时艰。因此,本届会展的主题就定为‘面向未来的竞争力——战略与创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如是说。
而这一主题,也折射出当前正处于风云变幻之中的全球石油和化工企业,亟待校准罗盘,驶向产业“新大陆”。面向未来,还应立足当下。那么,当下的市场形势应如何解析?全行业面临的“未来”该如何诠释?这里的“竞争力”又当怎样演绎?记者在2012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暨第十一届国际化工展上,在齐聚一堂的业内人士处寻找答案。
机遇:市场形势仍较乐观 经济政策依然向好
尽管当前世界经济还没有形成稳定回升的态势,国内经济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然而,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潜力依然很足。这种对长期市场的乐观预测是记者在会场上听到的普遍声音。
“中国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石油和化学工业创造了不断增长的需求。进入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推进,农业、建材、汽车、纺织、轻工等相关产业都对石油和化工产品提出了更大的需求。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居民消费结构日益得到改善,对石油和化工产品,特别是对高端化学品的需求,将在较长时期保持快速增长,为中外企业创造出新的更大的市场空间。”李勇武说。
以汽车行业为例。去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1800万辆,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保有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涂料、合成材料等下游石化产品的需求形成了强劲的拉动。
“由于PM2.5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给我们的化工产品带来了新的市场。汽车轻量化将是大势所趋,这就给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带来了发展机遇。另外,眼看北京市就要实现京Ⅴ排放标准,未来还将在全国推广,这也会对石油炼制催化剂和尾气处理催化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专业观众的吴先生一边看着吉林化工园区的简介一边对记者说。吉林化工园区此次是由园区管委会牵头,携园区内8家企业的负责人前来组团参展。汽车用化学品和三剂工业园是其打造的重点之一,将化工与汽车两大产业整合在一起,也是其突出特色。
除汽车行业外,未来我国在基础建设、新能源、生物医药方面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强。前来观展的辽宁奥克集团董事长朱建民此次作为大会嘉宾特邀出席。在他所掌门的企业中,混凝土减水剂和多晶硅切割液是主打业务,对于这两个领域的市场前景,他表达了乐观的态度。
“我还是很看好国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市场,近几年奥克化学的混凝土减水剂产品发展迅速,今年上半年在整体经济环境不佳的情况下继续增长。未来我们的减水剂项目还要继续放大。”朱建民表示,“而说到光伏市场,现在的问题是产能过剩,但以我国的能源需求和供给矛盾来看,未来的光伏市场需求绝对量还将增长,等到需求增长到与产能相匹配的时候,在市场上坚持下来的企业就会获益。”
因此,朱建民认为,对于企业来说,当前的稍显下行的经济形势很可能是个投资的好机会。“因为投资的周期是2~3年,而目前的经济情况也可能要经过2~3年才有起色,如果把握住了市场方向就会有好的发展。”他说。
与此同时,李勇武还表示,我国政府的积极引导与大力支持,也将为石油和化学工业转型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近两年来,为促进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划与政策措施,鼓励淘汰落后产能,鼓励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页岩气、生物质能、高端专用化学品以及现代煤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规划与政策的出台,既为国内企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同时也就进一步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做出了安排,为中外企业转型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李勇武说。
记者了解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有机化学原料、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等行业的投资增长明显加快,特别是有机化学原料与合成材料行业的投资增幅分别达到65.5%和65%,远高于其他传统行业。
挑战:“产能过剩”老生常谈 “内忧外患”大浪淘沙
产能过剩”仍然是石油化工业内人士提起来最为烦心的字眼。“现在,多数传统石油和化工产品已由整体数量短缺转变为结构性过剩,高端专用化学品却相对短缺,传统产品产能过剩与高端专用化学品缺乏的结构性失衡同时并存。”李勇武表示。
据了解,2011年,全国烧碱装置平均开工率约为74%;纯碱装置开工率约为77%;聚氯乙烯装置开工率约为58%;甲醇装置开工率约为49%;且大宗化学品产能过剩的趋势还在继续。而在本次大会同期举办的石化产品交易及融资创新发展论坛上记者了解到,PTA也已经迎来过剩时代,从今年6月起,我国PTA价格开始大幅跳水。
与此同时,内需不足也是国内化工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由于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钢铁等行业首当其冲,相关化工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受到影响,产能过剩情况雪上加霜。
此外,频繁出现的贸易摩擦也给我国化工产品蒙上一层阴影。美国轮胎特保案、欧美国家对我国太阳能产品发起的“双反”调查都直接或间接对我国化工产品出口产生了影响。
“特保案后,我国橡胶行业的下游产品在出口上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企业的开工率也因此下降,后续的情况怎么看,可能还是要依靠国内的轮胎市场。”化工展上,一位来自山东的合成橡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而几天前,继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提出双反调查后,欧盟也步其后尘。“中国70%的光伏市场是在欧洲,所以这次欧盟提出的双反调查对我们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朱建民说。
“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就需要企业做出平衡,既对自己的产品结构做出平衡,也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做出平衡。”一位化工行业咨询人士对记者说。
此外,本次化工展上,记者也充分感受到化工企业节能环保压力,其突出的表现是节能环保企业和产品受到热捧。
天津天大凯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化工分离技术工程化的专业公司。该公司与天津大学合作,能够设计制造出适合各种分离工艺的实验平台和设备。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不少观众对这家企业表现了浓厚的兴趣。
“我们设计的分离设备可以用于石油、化工、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印刷、化纤、印染、造纸、防治等行业的有机溶剂回收和废气治理,可以用于电子废液处理、医药溶媒回收、工业废气处理、二氧化碳回收和综合利用等。目前我们的产品已经应用于石药集团河北中润制药的溶酶回收系统及废酸水处理项目等。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我们相信企业在污水处理和溶剂回收领域的应用会越来越广阔。”天大凯泰化工业务经理刘铁桥告诉记者。
枣庄鑫泰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晋也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水处理行业算得上是朝阳行业。现在环保部门对工业企业的污水排放管理的比较严格,污水处理的市场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公司开发的有机磷、聚羧酸、反渗透阻垢剂等污水处理化学品,成本很低,可以帮助化工企业实现污水的再利用。”
“目前社会公众对安全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也面临着更加严格的安全环保法规与政策,从长远来看这是有利于企业调结构、转方式的。但是对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盈利能力不高、资金相对短缺的企业来说,短期内增大了生存发展压力。”李勇武表示。
应对:调整结构当成要务 科技创新作为抓手
“技术创新是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当代国家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关键。”李勇武在2012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CEO圆桌会议上说。
这一点对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下员工而言颇有体会。这家原本定位为军用航天科技研发的企业,却依托自身的核心共性技术,将航天领域的成果延伸到了化工行业。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张建恒介绍,该公司利用航天科技服务国防建设和服务经济建设两个领域的相关性和互补性,在航天化工新材料应用装备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其中,以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气动脱硫技术等为代表的航天特色技术,已经成为化工领域的热门技术;其重点打造的煤气化、特种泵阀、烟气治理、高效集成冷冻站、双金属复合管等项目,均有了广泛的应用。
“我们发展化工新材料应用装备有几点认识和体会,其中之一就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于突破和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突出创新驱动;同时要结合自身能力和市场发展前景,把握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实施配置资源和产业布局,有选择地延伸产业链。”张建恒说。也正是基于这个发展思路,该公司进入化工行业,并不是盯住了传统的化工行业,而是将眼光瞄向以节能环保、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技创新,也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新华视为未来发展的制胜法宝。李新华介绍说,50多年前,石油理论的创新促成了大庆油田的发现;如今,中石油以科研攻关、技术推广为保障的科技创新体系,仍然是促进公司油气主营业务飞跃发展的关键。目前,科技进步对中石油的贡献率已经达到52﹪以上,连续5年,公司的石油储量高速增长,不仅增加了大庆、长庆、辽河等油田的储量,还将这些成熟的技术应用到海外油田开发,为推动我国油气产业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将科技创新作为抓手,不断调整产品业务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是不少企业负责人的战略选择的重点。
在云天化的展台前,记者看到的不是千篇一律的磷肥、氮肥展品,而是牙膏级磷酸氢钙、食品级磷酸等高端磷化工产品。云天化的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传统化肥龙头企业云天化也将调结构转方式作为发展主线,以肥为基础、肥化并举、相关多元、转型升级的思路,大力发展有机化工和新材料产业。目前,集团拥有国内技术先进、产品质量高的年产1.5万吨季戊四醇装置,品质达到欧洲标准;聚甲醛装置是国内首套万吨级引进装置,产品填补国内空白,目前10万吨聚甲醛规模居全国第一。在新材料领域,集团玻纤新材料产能目前达到55万吨,具备1500万平方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产能。
受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受阻影响,奥克化学多晶硅切割液产品的需求出现下滑。对此,该公司立足于环氧乙烷精深加工,一方面暂缓建设新的多晶硅切片,一面积极开发碳酸乙烯酯等绿色中间体。“以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低碳环氧的衍生物是奥克化学十二五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举措。”朱建民说。
而对于中小化企而言,依托化工园区抱团发展,利用园区的资源和相关设施发展自身的规划,借力实现绿色转型升级,既是企业满足安全环保规定的要求,也是实现优化产业布局、资源高效利用、推进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
本次展会上,组团参展的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就打出了“服务中小企业”的牌子。据介绍,该园区以吉林石化为龙头,通过产业链合理的纵向和横向耦合,形成乙烯、丙烯、碳四、芳烃、生物化工、副产品利用等几大具有循环经济特点的产业链,实现装置间、企业间,原料、中间体、副产品和废弃物的互供共享关系,达到资源的减量投入,集聚生产和循环利用。
“园区内现有化工企业240家,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新能源等几大产业,大力发展好中间和终端两个层次的化工产品,特别是发展精深加工的终端化工产品,使园区化工产业走上清洁型高附加值的发展轨道,这也是我们未来面对市场竞争的重要部署。”吉林化工园区化工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杨金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