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左农民为啥欢迎土地流转

2012-04-19陈国光黄克超

民生周刊 2012年7期
关键词:蔗农江州租金

□ 陈国光 黄克超

崇左农民为啥欢迎土地流转

□ 陈国光 黄克超

江州区驮卢镇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农庆立(正中)在蔗农家和群众算经济账。

近年来,广西水利建设“大提速”,在中央资金支持下,2009年至今三个年度,广西先后有三批共38个县(市、区)列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其中一个重点就是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

地处左江旱片的江州区,利用中央财政重点县资金投入,以及引导社会投入,建设田间滴灌系统,让“毛细血管”覆盖项目区耕地,配合土地流转变革,引起关注。

2012年初,笔者来到地处桂西南的江州区,感受改变。

“第一甜区”的第一大举措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是全国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每年甘蔗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人均产蔗、产糖量居全国第一,甘蔗种植面积和蔗糖总产量约占崇左市近三分之一,素有“中国第一甜县(区)”的美誉。

然而,江州区处在桂西南传统旱区,农业生产“十年九旱”。甘蔗种植受天气影响比较大。2010年由于春夏干旱持续4个多月,榨季甘蔗就比正常年份减产100多万吨,给蔗农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干旱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江州区蔗糖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为了破解甘蔗生产中的干旱难题,江州区努力寻找化解瓶颈的突破口,减少自然灾害给甘蔗生产带来的损失。此外,该区甘蔗种植方式粗放、田间管理不够科学、良种退化、病虫害严重、机械化水平偏低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面对严峻形势,江州区委、区政府于2011年10月20日引进新疆天业集团广西高良公司实施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破解蔗糖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新疆天业集团的膜下滴灌技术位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可提高土地利用率10%,节肥15%,节水60%以上,提高田间管理效率3—4倍以上,同比增产40%以上。

江州区委书记邱明宏对记者说:“通过大力实施甘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现农业产业化新突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将促进实现江州区‘十二五’规划中以发展现代农业促农民增收的目标。”

土地流转,农民把帐算

“工作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农民愿意接受;关键在于农民要普遍受益。”

引进项目需要资金。据介绍,2011年,江州区被列入第三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区),获得1.08亿元专项资金扶持。然而,亿元资金平分到江州百万亩蔗地,每亩平均仅百元而已,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江州区委、区政府利用“重点县”资金引来当地制糖企业以及滴灌企业13.5亿元投资,政府、企业、农民联手大规模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系统。

按照协议,项目实施前,各镇需要进行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农业,进而实现节水与增收。

实施土地大流转,蔗农将土地长期租给投资企业,企业确保租金高于农民自己直接种蔗所得的纯利。这笔账合不合适呢?失去土地的蔗农收入是否有保障?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来到江州区“富民工程”30万亩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指挥部。该项目部副指挥长滕若宙说,蔗农参与土地流转所取得的收入由原来的单一的种蔗收入,提高为由租金、劳务收入、特色养殖等构成的多元收入。

一是租金收益:蔗农每亩蔗地每年租金按两吨甘蔗来计,价格以当年糖厂高产高糖原料蔗收购最高价为准。如暂按原料蔗收购价为500元计算,那么每亩蔗地每年获得的租金为1000元。因此,蔗农仅土地流转所得租金一项,每亩蔗地收入1000元比不流转自己劳作所得的纯利润760.3元相比,还要高出239.7元。

二是公司劳务收益:公司在用工时,首先优先考虑聘请流转土地的蔗农,用工价格参照当年市场价格。每亩蔗地平均需要劳务费665元,人工和机械约各占一半,那么每亩蔗地就需要支付劳务费约330元。

三是劳务输出收益:由于进行机械化、规模化生产,蔗农参与土地流转,劳动力得到解放,剩余劳动力可外出打工。

四是蔗农参与土地流转后,腾出的富余劳动力,还可以发展养殖业、林下经济和庭院经济等等,这又是一个增加收入的好途径。

对实施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土地流转村屯蔗农是怎么想的呢?

笔者来到新和镇庆合村孔香屯的蔗地边,村民李师红对笔者说,“我家有87亩甘蔗,土地流转前每年除了蔗种、肥料、农药、薄膜投资以及请人砍蔗开支后,只剩下五六万元。现在,把土地流转给项目公司,每年获得的租金收益就相当我原来自已辛辛苦苦才得到的纯收入,另外加上为公司管护蔗、农机服务收入、养殖收入、到市里打工收入,每年全家轻轻松松多收三四万元。”

“望天田”变“保收田”,农民兼当“工薪族”

江州区驮卢镇党委书记梁国华谈到甘蔗高效节水灌溉时介绍,“传统的灌溉模式是渠道输水或地表漫灌,用水量大,有效利用率低。高效节水灌溉,则是采取喷灌、膜下滴灌等方式对农田进行节水改造。这种灌溉方式具有水、肥、药“三位一体”的特点,可以实现灌溉与施肥、防治病虫害同时进行,使灌溉变得精细化,为提高甘蔗单产提供了保障。像现在我们这片土地流转示范基地上的甘蔗,经测产平均每亩比整合之前增产两吨以上,平均每亩甘蔗产量达到8.5吨。”

此外,土地流转到企业手中,通过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很快建成现代农业设施,“望天田”被整合成“保收田”,甘蔗亩产也迅速提高。

“土地流转不仅使我们收入租金,可以打工,也可以帮高良科技公司打工,还得间套种,得到多份收入,大大增加了我们的收入,这么好的事我们一定积极参与。”驮卢镇莲塘村安定屯蔗农周必强说。

据介绍,截至2011年12月4日,江州区共有2347户农民签订土地流转面积4.63万亩,占目标计划的77.2%;完成土地丈量1.96万亩,占计划的32.7%。改变了农民千百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实现农民的耕作方式由“披雨衣、扛铁锹、提马灯”向“穿皮鞋、扎领带、点鼠标”转变。

砍收甘蔗的农民,榨季在稳收地租和超产分红的同时,每年还可以替企业打季节工120天以上,兼当“工薪族”,收入增加不少。

江州区委、区政府也将加大对土地流转村屯的风貌改造力度。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资金投入,还将出台扶持发展养殖业的优惠政策,扶持项目区农户通过发展养殖业,实现增收。

采访中,江州区区长陈光恩对笔者表示,工作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农民愿意接受;关键在于农民要普遍受益。

□编辑 崔银娜 □美编 庞 佳

猜你喜欢

蔗农江州租金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保障性住房租金会计核算案例
大树爷爷收租金
推行订单农业,保障原料供给
干旱致缅甸蔗农面临困难
●对租赁双方签订的租赁合同约定有免收租金期限的,免收租金期间如何缴纳房产税?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归人
《江州帖》
浅谈古代江州以“樊篱”为城垣的可能性
华氏经营江州与家族网络
泰国蔗农呼吁政府阻止蔗价不断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