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此“金墉”非彼“金庸”

2012-04-18

环球时报 2012-04-18
关键词:金墉韩裔面孔

作者:贾文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再过一个多月,当“世界银行行长金墉”频频出现在世界经济新闻中,中国人很容易会产生错乱感。此“金墉行长”当然非彼“金庸大侠”,而是韩裔美籍医学专家、着名常春藤大学达特茅斯学院校长。16日,世界银行集团正式宣布他当选为第12任行长,并将于6月底接替现任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当人们听着如此东方化的姓名常常出现在世界经济的核心新闻中时,再说“西方并没有衰落”的话,恐怕多少都有点假。

从1945年世界银行诞生至今,行长一直由美国白人担任。这已成了国际潜规则,几十年来从未有其他国家的候选人与美国人竞争。而在这次,多个发展中国家破天荒地推出了自己的候选人参加竞选。这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东西方之间权力转移”后的再一块“多米诺骨牌效应”。

在那些骨牌中,发展中国家正在渐渐地扩大在世界银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决权,包括林毅夫、朱民在内的越来越多东方面孔出现在世界经济的顶级舞台。我们当然不奢望有一天,所有跨国组织的董事局会议上都是东方面孔,但现在比起过去清一色的白人面孔,整个局面变得更多元化,更国际化,而不只是西方化。

当然,我们无需按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对金墉的当选有过多的想象。金墉作为美国推出的人选,是美国公民,在履行职务时不可能不反映美国的利益。但有一点是不可忽视的:作为韩裔,金墉有可能比其他美国人更熟悉东亚国家的文化和亚洲人的思维模式。世界接受他为世界银行行长,与其说是美国对亚洲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的高度重视,不如说是东西方经济力量博弈的某种折中。

或许此金墉对世界经济史的意义,无法与彼金庸对武侠小说的意义相比,但后人再写世界经济史时,一定会把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爆发视为某种实质意义的分水岭。尽管变化的过程是渐进的,但变化是实实在在地发生着。▲(作者是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金墉韩裔面孔
本期面孔
多变的面孔
自然面孔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赴美移民潮与相近时期韩国赴美移民潮的比较研究
本期导读
我们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