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感培养
2012-04-18杨在英
杨在英
(长春广播电视大学,吉林长春 130022)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感培养
杨在英
(长春广播电视大学,吉林长春 130022)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对公民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公民的数学素养要得到提高,就要从小培养他们数学学习的数感。本文旨在分析数感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探讨加强数感教学的方法。在数感的培养过程中,让学生更多地看到数、思考数、运用数,增强学生把抽象问题变直观的能力、思考的能力、运用数学的能力。我们在思考中前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数学地思考。在数学课堂中可以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教学中要讲究数感培养的策略和方法。
数感;培养;策略;方法
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英语有“语感”,同样数学有“数感”。《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了出来,可见培养学生数感是极为重要的。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理解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绘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几个阶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可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课程改革特别重视的理念。本文依据教学实践就培养学生数感进行研究。
一、数感培养的原则
(一)在生活感知中建立数感
数感的建立离不开生活,数感不是通过教师简单的讲解而能建立的,而是要让学生自己进行体验、感知,并且主动探索,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到数学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学习到的知识能够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1.结合生活,培养数感
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数感首先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利用实在、具体的物体。既积累数学知识,又培养学生数感。其次,多多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模拟生活,是课堂教学更接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体验,培养学生的数感。
2.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数感
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富有个性地研究、探索问题。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完成自己意义的认知构建,并发展探索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探索活动中通过自己动脑,研究有关的数学结论。学生在充满趣味学习进程中,就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形成数感。
(二)通过交流,形成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学会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既能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也是数感的具体体现。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数表达生活中遇到的事物,并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进行交流,就能体会到其他人从不同角度表达出来的感知,也增强了数感意识。
(三)在比较中发展数感
数学活动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反思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真正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质疑、判断、反思。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1.在生活实际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获取数感
教师在教授数学的过程中,要利用学生身边的熟悉的生活实例为选材,鼓励学生多进行估算,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估算的魅力,增强估算的意识,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从而来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运用已有知识经验估算,增强学生数感
数学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众多的数据中,以敏锐的观察力,迅速地做出选择和判断,可以使学生养成主动从数量上观察,分析客观事物的习惯,从而增强学生的数感。在让学生进行估算时,应尊重学生的各种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同时引导学生对各自估算的结果进行合理性的解释,讨论大家所运用的估算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四)在实际应用中强化数感
教学上要设计多一些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题目,进行“模拟实战”,才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以某一生活问题开展训练,在解决问题中强化数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引导学生多动手实践,从中培养数感
在教学中,要多设计让学生动手实践的环节,这样能够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经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实践探索活动获取数学知识。在这样的动手操作过程里,学生数感的培养能够得到进一步的落实,从而做到强化数感。
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强化数感
学生在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更加全面的感知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和完善已有的知识,还能够加深对现实生活的理解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数感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数感的具体方法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一节或者一章课程内容所能完成的,在具体的教学设计里,教师不仅要根据课程内容的要求设计新颖的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环节,还应该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实例中体验数感。
(一)联系生活,获取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而且有利于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在数学教学环节里,教师要能够为学生设计丰富的生活实例,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氛围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二)合作学习,交流数感
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完美,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从小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促进人格的完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学之间的语言最容易沟通理解,数感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数感在讨论和观察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拓展运用,升华数感
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板书无法充分展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然而信息技术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它的信息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供、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信息传播效率高,能增强课堂密度,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们在电脑“动”的显示过程中,辅之以“静”的思考,既扩大了思维的空间,又学得轻松愉快。
三、数感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一)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能仅仅是掌握一些概念和技能,而必须经历探索、猜想、推理等过程解决有关的问题,为此数学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提出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使学生在一种解决问题的成功感中发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运算的意义
关于数的运算内容的设计,首先要使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运算的过程,关注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建立实际操作与数学运算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产生直觉经验,找到数的运算的现实背景,促进学生理解运算的含义及其性质,并能自觉地运用于解决应用问题之中。
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数学课堂内容要接近生活,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想、交流和应用活动中,逐步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知数学的奇妙和魅力。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感知数感,并且不断发展和强化,这样必定会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
[1]刘兼,孙晓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吕必强.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福建教育, 2002(11).
[3]杨永红.让学生经历大数量估算的过程.小学教学研究,2003(9).
[4]吴松.新课程理念下关于数感及其培养的研究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01).
[5]陈玉敏.小学生数感培养初探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8(06).
[6]罗玉华.数学课程改革中的”数感”.教育探索, 2008(09).
G642.4
A
1008-7508(2012)05-0148-02
2012-02-27
杨在英 (1983~),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广播电视大学教师,专业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