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微电影的发展空间

2012-04-18崔笑维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崔笑维

(吉林大学,吉林长春 130600)

试论微电影的发展空间

崔笑维

(吉林大学,吉林长春 130600)

依托当前“微时代”传播背景,以时下盛行的微电影为研究对象,从微电影的界定与特征入手,分析总结微电影现阶段的特性与运作模式,进而探索微电影未来的发展空间。

微电影;广告;电影;品牌;微成本

转型期的的中国应该说受到了弥漫于全球化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影响,在这种氛围中一切存在的皆有其道理。人们更倾向于在短时间或是瞬间接受各种零碎的细屑的闪光点,让自己的眼球或是耳朵受益。于是不觉间我们进入了微时代,“微”字当头的新兴名词正逐渐走进并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继“微博”“微小说”之后,“微电影”即是电影艺术与品牌传播在网络平台下的又一次联姻。

在电影工业的早期,存在着大量的短片,其中以单本最多 (即Reel,标准35毫米的一本是300米,用每秒24格的速度放映为11分钟,但默片速度通常在每秒16至22格之间,故可能略长一两分钟)。在整个电影工业中,除了专业的电影公司,各行各业的都制作短片,他们的主要意图是宣传自己的产品。比如早期的汽车广告,追车便是主要戏份。

业界普遍把2010年底,中影集团与凯迪拉克汽车公司联手打造的一部仅有五分钟的电影短片《一触即发》称作“微电影”的开山之作。其剧本来自微小说《一触即发》,剧情通过90秒的“微时间”讲述吴彦祖和女主角Lisa在凯迪拉克赛威的帮助下,甩开对手,最终与合伙人达成交易。时间虽短但情节丝丝入扣,人物形象鲜明,场面宏大,制作精良,堪称微时代的里程碑。

一、何为微电影

实际上,人们开始注意“微电影”这个概念是经历过一个漫长而混乱的过程,而这与“网络视频”“网络电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期的视频网站经常会有些网友自己录制或者创作的幽默搞笑视频,如2005年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后来“网络电影”风靡全国,如2010年中影集团投资下“11度青春”网络电影系列,筷子兄弟的《老男孩》的成功,让许多电影从业人员和电影爱好者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应该说,这些作品都是“微电影”的率先尝试,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并没有明确提出“微电影”这个旗帜鲜明的概念。曾经有一段时间,“短片”“小片”甚至“小电影”这些词都被用来代表这些早期的网络视频、电影。2010年随着“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的传播文化——“微时代”的到来,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的发展壮大以及其本身对网络视频、电影的支持,微电影成为继微博之后,电影艺术的一次创新演绎。

无疑,微电影已经成为时下的热门词汇,但对于微电影的定义,业界至今没有权威而明确的表达。一般认为“微电影”是指时间在30秒到300秒之间的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片。是一种适合在各种具有视频功能的手持移动设备,如3G手机、手机电视等具有无线移动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和其他视频接收设备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的小故事。

我认为对微电影的这种定义并不准确。首先,30秒到300秒的时长更像是广告,而不像是电影。以普通人的视角来看,像《老男孩》这样的网络电影便是“微电影”,而《老男孩》的片长为40分钟。事实上,人们更倾向于把时间从5分钟到60分钟的,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网络电影叫做“微电影”。比如最近在各大社交网站、视频网站异常流行的法国微电影《调音师》的时间就在5分钟左右,而去年火爆全国的微电影《青春期》的时长是50分钟,2012年春节期间播放的“百事可乐”微电影的广告版,显然不如完整版显得有戏剧张力。大多数的电影节及奥斯卡认可的短片长度是30分钟到60分钟,这个长度也可以容纳完整的戏剧结构。因此本文认为适合在各种具有视频功能的手持移动设备,如3G手机、手机电视等具有无线移动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和其他视频接收设备上播放的,时间从5分钟到60分钟的之间的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网络电影叫做“微电影”。

二、微电影的特点

目前,微电影基本上有两大类型。一类是明星参演,由专业的制作团队拍摄,为大公司量身定做的商业微电影。通过展现故事的方式吸引受众,帮助商品品牌建立与受众的情感纽带,提升品牌的形象与知名度。比如2012百事贺岁巨制《把乐带回家》,整个微电影贯穿点是“乐”。因此突出了品牌“乐”的概念,不仅宣传了产品,而且突出了独有的“乐文化”,与旺旺雪饼的“旺文化”、顺凉茶的“顺文化”、王老吉的“吉文化”建立了深刻的文化壁垒。在营销推广方面配合空中、网络、地面的整合推广,销量因此也达到了质的飞跃。另一类是由原创者创作、表演和制作的非商业微电影。如盛大集团和湖南广电推出的“盛大微电影”计划,以突破性的姿态改变了传统微电影的“你拍我看”模式,用原创者创作和表演和制作的“定制微电影”凸显了草根的原创力量以及“微”时代下的全民参与魅力。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广大的电影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等相关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对微电影的贡献。这些“准”电影制作人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电影知识,以及电影院校所提供的专业电影设备拍摄出来的“微电影”可以说很好的融合了电影的艺术性与微电影的时代性。比如,香港浸会大学朱佳梦导演的毕业作品《人有三急》,该片不仅入选第三十五届香港国际电影节,而且囊括包揽了香港国际青年录像节最佳导演、最佳编剧、优秀演员奖及第三届新人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等多个奖项。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微电影是否等于电影或者是另一种形式的电影?微电影究竟能走多远?在笔者看来,相对于传统电影,微电影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制作成本低,制作周期短。不同于传统的电影拍摄动辄几百上千万的制作经费。也正是因与此,这使得普罗大众参与到微电影的制作成为可能。近期的微电影均号称投入多么大的资金,采用多么专业的设备。这种“人往高处走”的做法实在没有必要。如果你的作品最终只在手机上播放,那么采取IMAX的指标又有何意义呢?

2、草根性。由于大部分微电影的创作者是普通百姓,比如筷子兄弟,所以他们想要表达的必定是普通人想要表达的。他们的作品更能引发老百姓的共鸣。在《老男孩》、《青春期》这些影片中,人物所谈的理想、爱情,离我们每个人是那么的近,似乎谁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3、便利性。相对于传统的院线电影,人们不再受时间、场地等因素的制约。因为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媒介都可以用来播放微电影。真正做到随时随地,边走边看。

4、互动性。受众可以在互联网络平台通过微博、博客、空间、主页进行分享和讨论。但另一方面,微电影和传统电影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随着柯达的破产,新兴数字技术的完备,电影和微电影的拍摄手法会越来越统一。比如佳能的5D照相机目前被公认为微电影的最佳拍摄机器,在美国已经出现第一部完全由5D拍摄的美剧,即《豪斯医生》。不难看出电影的门槛变低,微电影完全可以以电影的一个“预科班”的形象定位自己。

三、微电影的优势

结合前面所谈及的微电影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微电影自身所独有的优势。第一,他为优秀的电影人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过去对于拍电影的尝试,是很多电影爱好者和电影学院在校生所望尘莫及的。然而,微电影的出现使得他们的未来不再是梦。也许就是因为他在投资方面的“微”力吧。事实上《老男孩》的主创人员肖央和王太利已经开始参与电影的制作。在演员方面更是有很多明星愿意参与,甚至不计报酬的参加微电影的制作。比如《人有三急》中的叶璇以及近期一些列由一线明星主演的微电影都是这样。这不仅增加了微电影的收视率与可看性,更解决了以往微电影中演员演技不够的问题。第二它和电影之间是一种相促相生的关系。电影的可看性真的是取决于它是否是大制作吗?未见得。很多在国际上获奖的在于它的叙事。而不是大制作,所谓的大制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大造声势而已。优秀的微电影会给电影制作者以灵感和启迪,使他们明白,拍电影应该务实而非务虚,那么什么是务实?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提炼艺术。就像我们一直不理解为什么现在的相声不逗了,就是因为创作者没有生活缺乏生活了。同时,应该承认处于电影爱好者角色的微电影制作人,他们在艺术表现力和技法上缺乏在再现艺术的技巧。因此越来越多的专业电影制作团队操刀微电影的制作定会提高微电影整体的质量,使之越来越成熟。因此电影和微电影的发展是相促相生的。

毋庸讳言,微电影正式登陆新媒体以来,其产生的原动力即为广告,如苹果的《Find me》,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等。因此微电影要想走得更远,必须要和广告有机的结合起来。甚至有人说,微电影便是广告的高等形式。于是怎样收回成本,甚至盈利,是所有微电影从业人员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很多商业电影因过多的植入广告而遭批评,依我看,这种情况绝对不会发生在微电影身上。首先,因为它篇幅较短,更容易安插广告,同时是免费观看,与观众的经济利益并无瓜葛。其次,越来越多的微电影究其本质,就是为广告商量身定做的广告大片。但即使如此,这些微电影非但没有因广告过多而受到媒体和受众的批评,反而因为其独特的表现手法,非凡的创意理念广受好评。也正因如此,越来越多有实力的商家选择拍摄微电影作为商业宣传,反之,有很多人也把微电影作为衡量一个商品实力的标准之一。

其实,微电影要想走的更远,资金链并不是问题,创意才是至关重要的。自《一触即发》《老男孩》等影片成功以来,每天主要一登陆视频网站,就会有少则数十部,多则上百部的微电影上传。大浪淘沙,在这庞大的基数中不乏一些佳作,但更多的则是默默无闻的平庸之作。近期一些微电影一味的追求话题效应,刻意加入一些色情、暴力内容,确实有损微电影的整体品质。作品质量的参差不齐似乎是微电影最主要的问题。如何能保证质量确实是主创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是否变得浮躁,变得急功近利?作为电影艺术的从业人员,感性和激情褪去后的理性创作需要一个漫长反复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也就是常人所说的耐心。微电影是一个新兴产业,接受它,完善它都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微电影已呈“欣欣向荣”之势,加之国家相关部门对此也没有更多严格的审查,这是它的一个独特优势,但相信对微电影的管理只是时间问题,对此相关从业人员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同时版权的保护也是一大问题,如果微电影作品得不到很好的版权保护,势必会影响创作者们的积极性,从而制约微电影的发展。

[1]王长武.《微电影的传播特征与前景展望》、《中国电影市场》.2011(9).

[2]康初莹.《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新闻界》.2011(7).

[3]周黎明《微电影是打进电影圈的捷径》、《看电影》.2012(4).

J971

A

1008-7508(2012)05-0123-03

2012-03-09

崔笑维 (1990~),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