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驱动的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2012-04-18刘红宁朱卫丰章新友柯瑜吴江峰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4
★ 刘红宁朱卫丰 章新友*柯瑜 吴江峰(江西中医学院 南昌 330004)
自2001年高校开始扩招以来,我国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得到迅速的扩大,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每年平均以13.8%左右的速度增长。根据有关信息显示,2002年全国报考研究生人数为62.4万人,录取人数16.4万人,到2012年全国报考研究生人数达165.6万人,录取人数51.7万人。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增多,在研究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对研究生素质的培养更是参差不齐,这一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从事硕士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经验,就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的模式与实践做一探讨。
1 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内容
硕士研究生的素质教育主要应当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1]:一是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首位,更是成才的保证,正所谓“德高于才者是君子,才胜于德者是小人,德才兼高者是圣人”。二是业务能力素质。业务能力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应当包括知识和能力两部分,知识又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力主要是指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硕士研究生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高低,将决定其对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的大小。可以设想一个业务素质较差的硕士研究生,不太可能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将来较好的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三是文化修养素质。文化修养素养是人成长、成才和成功的保障,众所周知,一个人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同样一个有较好文化修养的人,也不一定就是高学历者。当代硕士研究生要用中华民族文明的优秀传统和世界文明的先进成果来充实自己、丰富内涵、提升气质,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志。四是身心健康素质。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也是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作为当代硕士研究生不仅要具有健康的体魄,还应当具有优良的心智。人的一生中每一个人都将要面对工作、学习和生活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压力,没有一个好的身心素质将是不可想象,正所谓“健康是1,其它是0”,没有了“1”,后面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硕士研究生除了应当具有上述四个方面的素质外,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做到“做人、做事、做学问,以学做人为先”,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有道德、有理想、有思想、有文化、有意志、有纪律,身心健康”的当代青年。
2 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的现状
就我国现阶段硕士研究生的素质教育来看,呈现以下特点:[2]一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但投入不足。在教育部2000年1月发布的教研[2000]1号《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内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针是:“深化改革,积极发展,分类指导,按需建设,注重创新,提高质量。”十多年来,各高校领导和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部门,特别重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尤其是重视研究生的素质教育。虽然各高校领导在思想上高度重,但人力、财力和精力上却存在投入不足。比如,有的高校没有按照教育部的生师比要求配足硕士研究生的辅导教师;有的硕士研究生的课外活动,由于经费不足而无法开展;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有的导师一届学生就带十几名,致使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和导师的精力投入也存在明显不足,有的高校甚至相当严重。二是素质教育的模式较多,但效果不佳。就我国目前对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的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7类:(1)素质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2)素质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3)素质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4)素质教育与学术讲座相结合;(5)素质教育与“创新计划”相结合;(6)素质教育与研究项目相结合;(7)素质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上述诸多的模式中,各高校又有各自的侧重和特色,但就总的效果来看,还是不能让人十分满意。突出表现在硕士研究生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意志力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较差,个人主观意识较强,团队精神不够等。三是被动接受素质教育的多,主动要求很少。在与从事研究生教育和管理人员的交流中,往往会听到这样的反映,硕士研究生的课堂教学的到课率不如本科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程度不如本科生,聆听学术报告的积极性也不如本科生,特别是多数人只对自己的专业相关的知识和学术报告感兴趣,而对与自己专业不太相关的知识和学术报告漠不关心。就学术报告而言,有的硕士研究生即使在辅导员的要求下他去听了报告,但在会场上也是心不在焉。又比如在理工类和医药类的硕士研究生中,对社科、人文、历史等文化类的学术报告,普遍存在不太感兴趣的现象。[3]这也是从事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直得长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尤其是对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激发他们对素质教育的渴求?这类问题笔者也一直在长时间的进行思考,真的令人深思。
3 项目驱动式素质教育模式
项目驱动式素质教育模式,是从德国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推行的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衍生而来。[4]这种以项目为主体的对学生素质作全面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项目设计(包括模拟项目)、履行和管理,完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素质教育任务的过程。就项目驱动教学方法而言,它是随着建构主义思潮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被誉为近年来国内外教育领域最引人注目的革新。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项目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各类理论、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更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项目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方式。适用于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工作的能力。在项目驱动教学中,项目的确定、完成、以及对完成项目情况的评估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则由传统的主导地位转换为辅助指导的角色,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任务,而是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来进行学习,由被动式的接收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近年来,笔者针对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的特点,将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应用于硕士研究生的素质教育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通过多年的实践,我校基于项目驱动的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模式,已经形成了以项目为主线、素质为核心、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即以教师指引方向,学生解决问题;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项目为载体;以学习为中心,素质为核心;从项目出发,依托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完成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
4 项目驱动素质教育的实践效果
近年来,我校一直尝试在硕士研究生中实施以项目驱动的素质教育模式。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就如何开展以项目驱动的素质教育模式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一进校就明确项目驱动式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案和管理细则,以及项目指南等有关规章制度。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组织团队或由学生社团等,结合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学术讲座、课外活动、科研课题、毕业论文、社会实践和研究生“创新计划”等,填写“项目申报书”,经过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评审给予立项,划拨专项经费给予资助。每一个项目的完成大致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对将要开展的项目组建团队、项目调研、需求分析、立项讨论、标书撰写、方案认证、申请立项;二是经管理部门组织人员评审立项后,项目开始实施、过程监管、中期检查、绩效评价、发表论文(或感想、体会等)、总结材料等;三是项目的最终完成,包括项目完成或结束的考核和评价等。学生在遍历从项目的团队组建到项目的考核验收全过程中,将要组织召开若干次集体讨论会议,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独立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学校每年开展的社会实践项目、外语竞赛项目、数学建模项目、“创新计划”项目、专题讲座项目、课外文体活动项目,以及党建、团建等项目,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学校对每个申请的项目基本上都给予了立项,并给予了相应的经费资助,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空前高涨,并有多人次荣获全国或全省的竞技嘉奖。比如,我校研究生志愿服务队申报的“暑期三下乡服务”项目,经学校管理部门批准实施后,不仅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也多年受到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表彰。又如,由英语学习小组申报的“英语演讲竞赛”项目,也深受学生的欢迎,同样也有多人次荣获全国或全省的嘉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研究生学生党总支申报的题为“基于‘求强’育人理念下硕士研究生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与实践”,以及今年由学生科研小组申报的“医药类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模式的文献研究”等项目,不仅学校给予了立项资助,还推荐申报了省级项目。通过近几年实施以项目驱动的素质教育模式情况来看,较好地贯彻落实了我校“惟学、惟人,求强、求精”的校训,特别是在硕士研究生中,以建立“求强班”为平台,以项目为驱动,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求强班”的组织结构而言,是由校党委书记担任名誉班主任,分管副校长担任班主任,研究生部党委书记担任常务副班主任,研究生部主任担任副班主任。通过精心制定“求强班”培养方案和相关项目的实施,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提高,培养良好习惯”的“双惟班”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对硕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胜人者力,胜己者强”的育人理念,通过“强化理想、强化意志、强化人格、强化实践”的理论学习和一系列项目与实践活动的开展,使“求强班”学生能够“精通专业”,即形成了我校硕士研究生“四强一精”的素质教育特色。通过“五有”(年有晚会、季有专题、月有讲座、旬有演讲、周有报告)、“五会”(会学、会想、会干、会写、会说)等相关项目的实施,以及各类校园文化活动项目的开展,实现我校培养实践型和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之目的。
5 结束语
以项目驱动的素质教育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项目的题目)、撰写标书(方案或申报书),并由学生独立实施项目和考核的全过程来完成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这种模式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项目的热情明显提高,而且更能够使学生的思想活跃、理想得到升华、团队精神增强、协同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以项目驱动的素质教育模式的实施,在硕士研究生中,做好人好事的人多了,互相关心和互相帮助的人多了,发表论文和科研成果的数量多了,获得上级的奖励的项目和人次多了,同学之间闹意见的少了,形成了“集中精力想事,团结协作做事,想方没法做好事”的学习和工作氛围。实现了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思想、有文化、有意志、有纪律,身心健康”的心理素质好、思维能力强的实践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之目的。我们尝试将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应用于硕士研究生的素质教育的全过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1]陆熙.左铁镛院士谈研究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授之以渔[J].中国研究生,2002,(1):27-28.
[2]李永红,洪书生.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的梳理及界定[J].教育学术月刊,2009,(7):35-37.
[3]古瑶,段志成.理工科研究生创新素质养成的思考[J].中国研究生,2006,(3):7-9.
[4]黄瓒.对我国研究生素质培养的思考[J].中国研究生,2003,(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