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弘扬雷锋精神的途径

2012-04-17滕云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雷锋范式弘扬

滕云

摘要:雷锋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对建设和谐高校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在此背景下,笔者探讨了当前高校继续弘扬雷锋精神的几个主要途径。

关键词:思政工作雷锋精神高校途径

雷锋精神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解读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如何让抽象化的雷锋精神重回大学校园,并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好榜样,就成为我国高校思政工作的重任之一。

1.积极发挥第一课堂的教育主渠道作用

高校教师必须尽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尤其是担任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必须旗帜鲜明地向学生进行雷锋精神的教育,并通过雷锋这一光辉典范去开展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道德的正面教育,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批判各种消极腐败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对学生进行既有理论高度又生动活泼的雷锋精神的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消除错误的学雷锋“过时”论和“吃亏”论的影响,鼓励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努力增强学做雷锋精神传人的自觉性,帮助学生提高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强化他们抵御各种消极因素诱惑的能力,培养其高尚的情操、健康的心理、完美的人格,激励学生勇于、甘于做精神的巨人。高校的第一课堂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做事”的本领和“做人”的素质,而培养“做人”的核心素质正是突出对雷锋精神的塑造。

2.开展丰富多彩的雷锋思想教育范式

为使大学生随时随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范式。首先可利用思政课堂,通过“雷锋讲坛”、郭明义先进事迹报告等创先争优活动中弘扬雷锋精神营造浓厚氛围。同时,依托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党建信息网、手机短信平台等传播手段,通过播放电教片、设立网上专题、发送学雷锋短信等形式,在全社会弘扬雷锋精神,增强创先争优的主动性。同时也可以开展雷锋精神座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专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同时又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这样,在高校形成一个多渠道、全方位的雷锋思想教育范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生活在网络发达的信息时代,可以将思政课堂拓宽到校外,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传播优势,让学生通收看以雷锋思想为主题内容的历史人物故事影片、电视连续剧和电子档书刊等。在开展丰富多彩的雷锋思想教育范式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将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3.学习雷锋活动要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学习雷锋活动既要重视集中活动,又要重视日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目前社会上学习雷锋活动往往集中在学习雷锋纪念日、活动日,开展较多的是统一的、形式比较固定的、内容比较普遍的活动上,如打扫卫生、公益劳动、财物捐献等,这些都是应该肯定的。但是,我们大学校园不能停留于此,我们要注意把学习雷锋活动作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作为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手段。各学院都应有长、短期的活动规划,落实组织领导,形成一定的制度和规范,把集中的活动与经常化、日常化活动结合,与学习雷锋活动,力争让雷锋精神体现在学生时时、事事,体现在平凡的具体事务之中。

4.形成继承和弘扬雷锋精神的长效机制

学习雷锋精神不仅是到社会上去做点好事,而是要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精神,要有长期的有效的机制作保障。为此,我校团委下设青年志愿者协会,面向全体学生招聘志愿者,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活动,而且每次活动都有专人组织、专人负责。另外,志愿者协会还经常组织普通同学开展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例如:笔者所在的高校成立的“爱心助学小商店”就是由学校出资创办的,以资助特困生的形式招聘营业员,商店所有利润除用以维持正常的运作外,全部用以爱心助学。这样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资助困难学生,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也可以对大学生参与学雷锋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所产生的良好社会影响进行科学的评价,并与学生德育操行积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德育分评定机制,以激励和引导广大学生积极自觉地弘扬雷锋精神。

5.营造浓郁的校园文明氛围

校园文明氛围的熏染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高校应重视以下几点:第一,抓好舆论的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各种媒体如校报、广播、网络、橱窗等,牢牢抓住优秀民族道德这一主线,展开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雷锋精神的宣传,如及时报道大学生中的好人好事,对不良现象进行曝光,组织有关弘扬雷锋精神的大讨论,与学生进行对话、讨论,开展“寻找身边的雷锋”活动等。第二,高度重视教师的表率作用。教师在做人方面应成为学生的楷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一个教师就是一面旗帜。因此,高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师德观念,用雷锋精神对待教育事业,以高尚行为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只有通过积极有效的舆论导向和真实全面的言传身教,才能实现创建文明校园、弘扬雷锋精神的目的。

为使雷锋精神在新的历史舞台上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创新的实践获得持久的生命力,作为新时期的高校大学生,应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参考文献:

[1]胡立男.谈如何结合弘扬雷锋精神推进和谐校园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71:4-4

[2]蔡笃瑜.谈雷锋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43-45

[3]张振平.对高校弘扬雷锋精神的几点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6(3):99-102

猜你喜欢

雷锋范式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接过雷锋的“枪”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弘扬雷锋精神 坚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