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团建设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2012-04-17胡卫卫
胡卫卫
摘要:“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创新人才?”多年之前震惊教育界的“钱学森之问”,至今仍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将继续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步解决考试招生、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大学实行素质教育关键是要培养学生个性作为重要的一方面。社团建设对学生个性影响意义重大。
虽然理论界对高校社团建设进行了深层次、更加全面的分析,也提出了种种科学性、合理性的对策,也对加强社团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做了已有的充分论证,但是全面的,系统的社团对学生个性的意义的研究却是空白。
学生社团是指由具有某方面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成立的、为实现成员共同愿望而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参与学生社团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增加交流范围、丰富内心世界,扩大求知领域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途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广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新的变化,学生社团已经成为普通本专科院校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生社团是对高等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对于普通大专院校来说,如“注重短期效益”、“资金短缺,物质条件较差”和“讲座社团”等问题。“社团无用论”或者说“社团都是骗钱的”等言论泛滥,社团几乎处于被边缘化的境遇,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有新的思路与对策。
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共性中所凸显出的一部分,如果教育能够顺乎个性化的发展,则教育所起的作用会使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如虎添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理论也要与时俱进,逐步深化。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社会、学校都应该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为合乎时代的潮流乃是教育存在的基本条件,鲜明的个性让你在激烈的竞争市场脱颖而出,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我们的理论足以使我们立足社会,但是实践远远不够,大学是人力向社会分流的重要时期,如果学校只重视理论研究,学术建设而忽视学生个性培养,只能说这样的培养方案是失败的,也是教育的悲哀。
普通本专院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社团建设对学生个性影响的重要意义,给予社团更多的支持,而不是一味地觉得社团都是学生的事,学生能力毕竟有限,比如在拉赞助方面毕竟没有领导见识面广,整个学校有领导支持,相信社团建设会更加蓬勃。很多高校在社团建设中受到利益,名誉等偏离社团建设初衷,忽略培养学生个性的目标,很多学校社团在开展活动时目的性差,单纯为了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目标不明确,一个活动从头到尾也没有一个合理有效的方案。活动开展的盲目性使学生对社团活动失去信心,或只是敷衍了事。特别是对于普通的本专院校而言,相对于“211”“985”的高校来说起点就低,在这种境遇下如果要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上免遭淘汰的命运,我们只能加强实践锻炼。很多普通院校虽然层次低但是完全可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我们所面临的尴尬境遇促使我们应该有实践意识,我们应加大社团文化建设。
迷茫在大学泛滥,我们不少高校标榜“以教学为中心”,但实际上,教学从未真正成为这些学校的中心。对于很多普通高校来讲,科研才是他们真正的中心。因为,这其中有很多功利性动因,比如评职称,直接跟科研成果挂钩,而职称又跟工资待遇、福利等挂钩,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老师把学术研究作为学生发展方向,把考研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培养目标,学生个性在僵硬的、功利性的现实氛围中被抹杀。当代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学校课程严重脱离实际,是我国当前教育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社会各界的多数认为教育应该以市场为导向,走出课堂加强实践锻炼才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成才。
社团建设有利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高雅的校园文化有利于营造学生个性培养的良好环境,它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优秀的校园社团文化能给人以感染力和影响力,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社团组织作为在校学生组织的特有形式,是部分学生的集合体。通过学生社团组织的工作,容易使学生将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予以抛弃,促进校园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随着人才被推向市场,大学生的自我优越感将逐渐消失,发展方向更加扑朔迷离。
人类发展进入21世纪的脚步已经来到,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给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适应新的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业务水平, 更需要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和锻炼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学校社团建设,把培养学生个性作为重要教育发展战略才是正确的选择,这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我国目前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