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宏观调控与流动性过剩的治理
2012-04-17杨丽艳
摘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是维护经济稳定与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流动性过剩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流动性过剩成因的分析,提出政府的宏观调控有预见、有针对性地制定关于流动性过剩的治理策略。
关键词:宏观调控流动性过剩治理策略
一、政府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宏观调控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与安全的重要手段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社会风险理论启示政府的宏观调控本身也是一种风险,既源自于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宏观调控行为功能的多重性,也源自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局限性和主观随意性。
(二)澄清认识、加强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macro-control)是政府通过人为的调节总供应与总需求,使社会整体经济的运作达到经济计划之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关于宏观调控一直存在认识和理论上的误区:①政府干预就是宏观调控。混淆宏观调控与微观干预的区别,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名义下不断扩大、强化微观干预。②市场失衡才需要宏观调控。混淆宏观调控方式与计划经济的控制方式。 ③政府只有集中资源才能实施宏观调控。事实上宏观调控的实施是充分发展的市场所创造的各种组织工具和组织技术为其提供了条件。
二、流动性过剩概念的界定及问题成因分析
(一)流动性过剩的概念界定
宏观经济领域中所谈论的“流动性(Liquidity)”指经济系统中不同统计口径的货币信贷总量,如流通中的现金、狭义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供应量。流动性过剩(Excess Liquidity)就是货币当局发布货币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在宏观经济上,它表现为货币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就银行系统而言,则表现为存款增速大大快于贷款增速。
(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成因分析
1.全球流动性泛滥是我国流动性过剩形成的外部原因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央行宣布实行全面货币宽松政策,纷纷降低利率,增加资本流动性。
2.流动性过剩形成的内部原因
(1)货币超发是形成国内流动过剩的最重要的原因。2008年以来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投入4万亿用于拉动内需保经济增长。中国经济规模只有美国1/3多点,但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却超过美国28.2%。我们不难发现M2增长率远远超过GDP增长率。
(2)劳动力价格上涨和资源成本上升加速通胀预期
伴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强,国外资本大量流入铁矿石、有色金属、原油等原材料和能源领域,致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中国经济在走“刘易斯拐点”的过程中必然形成低端的劳动力工资水平快速上涨。
(3)居民储蓄居高不下造成有效投资不足导致流动性过剩。鉴于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合理,越来越多的储蓄被边际消费倾向较低的部门和家庭持有。过多的行政管制制约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对资金需求的有效满足。
三、政府的宏观调控关于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治理策略
(一)稳定物价,预防通货膨胀,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完善价格调节基金制度,是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是稳定物价的重要手段。物价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是解决民生问题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价格调节基金的使用应该侧重于调节对居民生活、生产影响较大的商品或服务价格上。
(二)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改革财政结构支出制度,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完善农民补贴制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确保农民增收;在农村实行全员社会养老最低保障制度、提高农合医疗保险报销份额;继续推行农村危房改建财政补贴政策,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纳入中央和地方财政保障范围,解决农村儿童上学难问题。
2.增加保障房供给数量,放宽保障房供给对象条件,使保障房制度惠及更多贫困人员。
3.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提高低收入家庭收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扩大农村贫困人口补助范围等。
(三)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加强微调
1.保障社会融资总量合理增长的基础上,调整信贷投资结构。最大限度地削减市场垄断和行业垄断,鼓励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参与和竞争,制定银行信贷投放监管比例,引导更多信贷给中小企业,在税收和信贷等多方面保证中小企业享受“国民待遇”,增加中小企业和农业的信贷资金的流入量。
2.在加强对跨境资本的有效监控和追踪,防止大量热钱涌入国内套现后离场的基础上,顺势引导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放松对资本流出的监管,制定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和居民进行人民币境外投资。
3.短期继续实施紧的利率和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组合。存款准备金利率下调0.5%,并不意味着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要继续实施紧的利率政策,因为在经济膨胀期,名义利率虽然很难追上资产价格上涨幅度,但可以提高融资成本,避免过度投机。
(四)制定新政调整过剩流动性的流向,使之朝着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的方向调整
1.继续加大力度调整房地产的发展政策,阻止日益增大的过剩流动性向房地产业的高度集中,抑制增长过快的房地产业。
2.及时调整外贸外资政策,抑制出口增长过快,遏制贸易顺差扩大的趋势,逐步减少顺差。加快下调出口退税率,力保在2-3年内总体出口退税率水平降至5%左右。对于外国投资政策由普遍优惠转向差异优惠,并加以引导。
3.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汇率改革是遏制国际流动性涌入的治本之策,及时汇率政策,努力保持中期汇率水平的基本稳定,弱化人民币升值预期;实施重利率市场化而轻汇率市场化的金融改革。
参考文献:
[1] 张明.流动性过剩的测量、风险和根源涵义,《2008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月
作者简介:
杨丽艳(1970-),女,吉林工商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