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云计算普及之门
2012-04-17
在IT领域,云计算毫无疑问正在引发一系列变革:更新了传统的IT环境,塑造着新的生态系统。随着技术的更新,在IT消费化、社会化计算、移动互联网等趋势因素的影响和驱动下,云计算正越来越成为技术和市场的普遍共识。
云计算有多热
有观点认为云计算不过是“新瓶装旧酒”,偏离了IT发展的方向。实际上云计算提供的是一种IT服务方式,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ESG(企业战略集团)认为,云计算是一个逐步走向用户自我服务的消费模型。IT不管是企业内部,还是通过互联网的业务部署和使用,都是透明的。基于业务消费,企业通过按需支付获取相应的IT资源和服务。
“2012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606.78亿元,2013年将达到1174.1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91.5%。”赛迪网联合赛迪顾问发布的2011版《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发表预测称,“到那时,云计算应用将重点覆盖政府、电信、教育、医疗、金融、石油石化和电力等诸多行业。”
近几年,国家将云计算提升到战略地位,中国的云计算在政策的驱动力下正呈现爆发式的增长。许多城市都在积极地部署云计算项目,智慧城市等云计算应用已经在开展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在如此诱人的市场前景和政策驱动下,众多厂商也竞相在研发和市场层面加大投入,抢占先机。然而目前看来,用户对于云计算的观望多于实际的应用和落地,云计算普及的道路依然漫长。
技术市场双重驱动
实际上,云计算是由用户实际需求催生的——今天复杂的经济环境、对IT投资的限制以及对业务灵活性的追求让企业更重视IT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投资回报率。云计算可以适应企业的这些需求,帮助企业破解传统IT在可扩展性、灵活性、能效等方面的瓶颈和难题。
在技术储备方面,虚拟化技术为用户发展云计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越来越多的用户已经采用虚拟化技术来优化数据中心应用。随着服务器虚拟化比例的不断提高,虚拟化应用在企业业务应用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并逐渐向核心应用发展。
企业面对越来越高的市场需求。移动性、大数据、用户体验、物联网等潜在方向已经暗示了新的基于云的“定制化系统”需求,而大多数企业的现有系统和适应这些需求的云环境之间存在着空白。如何更快地改造和部署适应市场需求的IT系统将成为企业至关重要的竞争力。
数据的积累和集中化趋势也是云计算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IDC数据显示,预计到2015年,全球将有超过10亿的网民,超过150亿的各种设备,超过1ZB的数据容量。在大数据的存储、计算和分析方面,云计算技术和商业路径能够更好地为数据服务。实际上,云计算不是对传统IT的破而后立,而是渐进的改良、逐步的优化,它的实施和应用更像是老城市的改造,而不是在平地上一举建起一座新城。它需要审慎的决策,以及分阶段地部署和实施,用户要正视其每个阶段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私有云成主流
从Gartner的2012年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上我们可以看出,云计算和私有云计算已经跨越了过热期,这预示着云计算技术将在未来2~5年内成为市场的主流应用。从云计算类型上来看,公共云服务商已经能提供较为成熟的云计算产品,并且达成规模经济;私有云在企业中也已经有了很广泛的应用。Gartner指出,2012年企业将加大投资私有云,而随着云服务产品的不断演进和完善,未来的企业将是混合型的IT架构。
IDC在伦敦云安全会议上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2012年以及未来几年内,大型企业可能只会考虑私有云平台的搭建与应用。”出于数据隐私和安全的考虑,以及定制化的需求,企业倾向于采用接近内部日常IT部署环境的私有云。当前,许多大型企业已经普遍采用了虚拟化技术对原有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平台进行优化。从虚拟化过渡到私有云,这是企业IT基础架构变革的必由之路。
IDC认为,私有云计算将成为下一代数据中心建设的主要目标,中国将有更多大型企业开始尝试建设私有云计算平台。
云的部署和实施必须分阶段实现。数据中心从现有架构转向私有云架构,大体要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步,实现IT资源的融合和池化,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这一步;第二步,实现对资源的自动化管理;第三步,让这些资源能够自我完善,并且可以智能地响应不同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灵活、适度的资源支持或服务。英特尔的云愿景正好契合了上述私有云的发展之路。从资源互通到系统自动化,再到客户端自适应,英特尔描绘出一幅推动私有云快速发展的蓝图。到2015年,这一蓝图将初具规模。
为云而生
在英特尔还没有确定E5系列处理器正式发布的日期时,各主流的服务器厂商已经跃跃欲试。对于急于在云计算市场上圈地的服务器厂商来说,专为企业私有云定制的英特尔E5系列处理器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助推器。云计算市场一直是众说纷纭,服务器、存储、网络、软件等厂商都从自己的角度来阐述云的价值,但缺少一个统一的标准,或者说在IT基础架构的底层上缺少一个统一的平台作为支撑。E5系列处理器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
其实,英特尔E系列处理器就是专为云计算设计的,它具有高功耗比、高可扩展性和高性能,为未来各种应用向云计算迁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面向云计算的处理器,性能的提升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实现性能、成本、能耗和安全性的平衡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要为虚拟化应用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在设计上都充分体现了上述特色。尤其是E5系列处理器,最多可集成8个内核,并能支持多达768GB的系统内存,其性能比5600系列处理器提高80%。此外,E5系列处理器在SPECpower_ssj2008上取得的能效得分比5600系列处理器高50%。E5系列处理器对服务器、存储甚至是网络的支持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这也为系统厂商构建多元化的面向不同云计算需求的解决方案打下了基础。比如,在E5系列处理器的基础之上,包括IBM、惠普、戴尔等都推出了性能更加优化、能耗更低和性价比更优的服务器产品。
转变从基础架构底层开始
时至今日,云计算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云的生态系统正在建立和不断完善之中。云应用的落地、基于云的商业模式的形成,都离不开IT基础设施的优化和变革。作为IT设备的核心——处理器的革新至关重要。英特尔抓住了云计算走向普及的契机,适时推出了专为云计算设计和优化的E5处理器。E5处理器的推出帮助企业打开了通向私有云架构的大门。云计算的变革已经渗透到IT基础架构的最底层。
当前,IT基础设施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的结合与协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适合云计算需要的处理器一定要为计算、存储和网络带来理想的平衡性能。除了更加平衡的性能优势以外,在虚拟化、安全性、网络流量负载以及能效方面,英特尔E5处理器表现出色。英特尔E5处理器为面向云的服务器市场树了新的标准。
可以预见,在云计算市场上,作为基于开放架构的底层设计者,英特尔将在云计算的产业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