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血疏肝方改善放射性肝损伤临床研究
2012-04-15李炯辉刘莹
李炯辉 刘莹
目前,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肝癌是中国常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其发现时间晚,恶性程度高,发现时往往已经失去手术治疗机会,对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采用局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或内照射治疗导致的放射性肝脏损伤,亦受到人们关注。西医对于放射性肝损伤的治疗,轻者主要是在三高一低饮食的基础上,应用保肝药物治疗。中医辨证论治在治疗放射性肝损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认为,射线是热毒之邪,可损人体正气和阴血,气滞则血瘀,血瘀则不畅,导致组织间微循环障碍,肝细胞供血减少,细胞代谢紊乱,会出现肝细胞变性坏死导致放射性肝损伤发生。中医采用益气活血中药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水肿、抑制纤维组织增生、抗自由基损伤等[1]。笔者自拟养血疏肝方在治疗放射性肝损伤中起到很好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观察的放射性肝损伤患者60 例均为廊坊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中药组32 例,对照组28 例。中药组男26 例,女6 例,年龄41 ~65 岁,平均(47.4±7.9)岁。对照组男14 例,女14 例,年龄42 ~64 岁,平均(50.1±6.7)岁。
1.2 纳入与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在40 ~70 岁之间;(2)经影像学、病理学等检查和血清AFP 检测等明确诊断为肝癌,并具有影像学辅助的放疗后确诊放射性肝损伤患者;(3)Kamofsky 评分≥20 分。
剔除标准:无法口服中药汤剂的患者以及对中药过敏者。
1.3 分组和组间基线比较
共选定研究对象60 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中药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年龄、男女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肝功能的比较:分别于入组当天清晨采空腹血检测肝功能(child-pugh),中药组A 级28 例,B 级4例;对照组A 级23 例,B 级3 例。经秩和检验,两组肝功能分级无明显差异,P >0.05。
肿瘤大小的差异:比较两组肿瘤直径,中药组(5.0±1.3)cm,对照组(5.3±1.3)cm,经t 检验,两组肿瘤直径无显著性差异,P >0.05。
照射模式比较:所有患者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靶区以CT 或MRI 定位扫描影像学可见范围作为GTV;周围外扩0.5 cm 作为CTV;CTV 外扩1 cm作为PTV;85%~90%的剂量曲线包绕PTV 并作为处方剂量曲线。靶区照射剂量DT 50.4 Gy ~60 Gy/28 ~30 F;常规分割,单次照射剂量为1.8 ~2 Gy;每周照射5 次。
评价引发放射损伤的因素:(1)总照射剂量;(2)单次照射剂量,为常规分割;(3)治疗计划:V30照射体积≤60%;肝平均照射剂量≤30 Gy。
两组之间靶区照射剂量不存在差异性(用剂量均数比较)。
两组患者HBV 感染率之间的差异:中药组HBsAg 阳性27 例,阴性5 例;对照组HBsAg 阳性24例,阴性4 例。经卡方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1.4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均予熊去氧胆酸胶囊口服。中药组病人予养血疏肝方加减。养血疏肝方组成:生地黄10 g、沙参10 g、茵陈15 g、当归10 g、枸杞子10 g、白芍10 g、麦 冬10 g、醋 柴 胡15 g、郁 金10 g、香附10 g、川楝子10 g。治疗时间为2 个月。
1.5 肝功能指标测定
治疗期间每1 个月复查肝功能及AFP,指标变化时须除外其他影响因素。患者肝功能检查观测指标: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1.6 统计学方法
两组Kamofsky 评分改善情况,使用秩和检验。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及AFP 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t 检验作统计学分析;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有57 名患者顺利完成治疗过程,其中对照组2 例死亡,中药1 例脱组。中药组患者相较对照组患者的食欲、精神状态、睡眠、大便、体力明显改善,肝区胀痛症状明显缓解。Kamofsky 评分比较,中药组评分提高30 分以上者(生活质量改善者)28 例,稳定者3例;对照组评分提高30 分以上者(生活质量改善者)18 例,稳定者8 例。经秩和检验,两组Kamofsky 评分改善情况,中药组优于治疗组,P <0.05。
2.2 肝功能及AFP 指标变化
中药组患者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及AFP 在治疗后1 个月和2 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 <0.05)。治疗后同期比较,中药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经t 检验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甲乙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肝功能及AFP 比较
3 讨论
轻度的急性放射性肝损伤多能修复,但严重的急性放射性肝损伤会发展为放射性肝病,临床表现起病隐匿,一旦发生即呈进行性演进,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2],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3]。对于病情较重者予门冬氨酸钾镁、促肝细胞生长素、还原型谷胱甘肽等静脉点滴,口服必需磷脂(肝得健)、联苯双酯等;伴腹水者限制钠盐摄入、利尿后仍未改善时,可在补充白蛋白、血浆等的基础上少量多次放腹水[4]。静点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50 mg/d,连用4 周,再口服甘草酸二铵胶囊(甘利欣),治疗Ⅰ~Ⅱ级放射性肝损伤总有效率达77.4%[5]。
中医辨证论治在治疗肝脏疾病及肿瘤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一贯煎是清代名医魏玉横自创的一首名方,由沙参、麦冬、生地黄、当归、枸杞子、川楝子6 味药组成,魏玉横云,该方“可统治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6]。受此方启发,笔者自拟养血疏肝方:生地黄10 g、沙参10 g、茵陈15 g、当归10 g、枸杞子10 g、白芍10 g、麦冬10 g、醋柴胡15 g、郁金10 g、香附10 g、川楝子10 g,意在养血的基础上加强疏肝作用。肝在五行属木,藏血主疏泄,在志为怒,肝病患者多有情志抑郁的表现,肝郁则气滞,疏泄功能失常,气滞则血停,故而肝病患者气血瘀滞者居多,因此在养血时,应同时疏肝,使肝木得以舒展,进而达到养肝的目的。另放射性肝损伤的病人,一般为久病耗伤气血,气阴两虚。
养血疏肝方根据临床病人的症状加减变化,养血与疏肝相结合,具有针对性,故而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对于症状不是特别明显的患者,缺乏可辨之症,中医养血疏肝则有局限。对于不喜服汤药的患者,需研究其他剂型方便其服用,又不影响临床疗效。中医辨证治疗肝病及放射性肝损伤,有一定的可取性和实用性。
[1] 赵增虎,王炳胜,刘秀芳,等.益气活血中药防治放射性肝损伤42 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0):1371-1372.
[2] 殷蔚伯,余子豪,徐国镇,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829-831.
[3] 钟洪才.肝癌临床治疗进展[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6,20(1):41-45.
[4] 赵增虎,刘俊堂,范青建.放射性肝损伤研究及防治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0):2110-2113.
[5] 金璋,陈增边,曹辉,等.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放射性肝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0,26(3):183-185.
[6] 魏之琇.续名医类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