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我国猪群中新出现的病毒感染

2012-04-14万遂如

兽医导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病毒感染猪只感染率

万遂如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吉林长春 130221)

当前我国猪群中新出现的病毒感染

万遂如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吉林长春 130221)

近年来,从我国发病猪群中检出了猪博卡病毒、猪输血传播病毒及杯状病毒等,目前已成为养猪业与兽医界中的热点问题。国内学者对新出现的病毒开展研究工作才起步,是一个新问题,现在写文介绍新病毒感染,不可避免会存在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敬请各位同仁们批评指教。

一、病毒感染情况简介

(一)猪博卡病毒感染(PBOV)

1.病原体。动物博卡病毒(PBOV)是一种单链无包膜的DNA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博卡病毒属。博卡病毒是一种体积最小、结构最简单的病毒,为正二十面体的颗粒,直径为20~26 nm,基因全长约为5.2 kb,基因组由3个开放阅读框构成,含有4个功能蛋白:非结构蛋白(NS1)、衣壳蛋白(VP1和VP2)与核蛋白(NP1)。非结构蛋白(NS1)较为保守,而衣壳蛋白(VP1和VP2)较易发生突变。病毒的复制完全依赖于宿主的细胞。1%聚维酮碘溶液、1%菌毒敌、0.5%过氧乙酸、卫康、强力消毒灵等消毒药对病毒有杀灭作用。

2.流行特点。博卡病毒属的病毒来源于牛,后来又发现犬博卡病毒,并发现人的博卡病毒(HBOV)与牛与犬的博卡病毒同源性很高。2011年江苏兽医研究所从发生圆环病毒病(PCV2)的138份病猪样品中检出博卡病毒(PBOV)和猪输血传播病毒(TTV1和TTV2),其中博卡病毒阳性检出率为38.4%,PCV2与PBOV二种病毒混合感染率占23.2%。瑞典报道,动物中感染博卡病毒阳性检出率高达42.27%。猪只全年可感染发病, 发病多见于秋末、冬季与早春寒冷、气温突变的季节。通过空气经呼吸道感染,也可经消化道、血液及胎盘垂直传播。

3.病症。PBOV可引发动物呼吸道与肠道感染,出现支气管炎、肺炎及急性和慢性胃肠炎症状,以及引发流产、死胎、甚至死亡。PBOV对猪只发生猪圆环病毒病与腹泻性疾病具有促进与加重疾病病情的作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帮凶。

4.诊断。可用病毒培养分离技术、RT-PCR技术(递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间接ELISA及免疫电镜技术进行诊断。

5.公共卫生。人博卡病毒(HBOV)是2005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医院从患病儿童呼吸道抽吸物中首先发现的一种新型呼吸道病毒,病毒基因与牛和犬的博卡病毒同源性很高。随后在澳大利亚、法国、日本、加拿大、韩国、西班牙和中国等许多国家先后也发现人的博卡病毒。现在HBOV呈现全球性分布,对2岁以下儿童危害较大。中国是2006年在湖南郴州市发现的,HBOV阳性检出率为8.3%,是世界上第三个发现人博卡病毒的国家。最新研究发现HBOV存在HBOV1型、HBOV2型、HBOV3型 和HBOV4型毒株,并从免疫抑制与免疫缺陷患者中检测出HBOV。

人感染博卡病毒后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出现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症状。发热、咳嗽、咽痛、流鼻涕等,严重者出现气喘、呼吸困难等。还能引发儿童急性腹泻,表现出肠炎症状。

(二)猪杯状病毒感染

1.病原体。杯状病毒为小RNA病毒科、杯状病毒属的一种肠道病毒。杯状病毒呈球形,直径为30~38 nm,无囊膜,核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由32个杯状结构以对称的方式整齐地镶嵌在衣壳上。杯状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度为7~8 kb。

杯状病毒具有广泛的宿主性,可感染猪、鸡、牛、兔子、灵长类动物及海狮等。各种动物肠道的杯状病毒和人类的肠道杯状病毒可发生交叉感染。猪肠道杯状病毒和牛肠道杯状病毒与人肠道杯状病毒(HuCV s)在基因上密切相关。

2.流行与症状。杯状病毒流行于世界各国,经消化道传播,动物感染杯状病毒可引发口腔、舌头、唇部及足趾间发生水泡;还可引发胃肠炎、腹泻、发热;以及心肌炎、脑炎等,严重者可发生死亡。

3.公共卫生。人肠道杯状病毒(HuCr)是导致人食物源性急性胃肠炎暴发流行的最重要的一种病毒,特别是引发儿童发生急性胃肠炎,是常见的病毒之一,成年人也可感染发病。人肠道杯状病毒于1968年首先发现于美国俄亥俄州,与诺沃克病毒(NV)同时存在于人的肠道中。杯状病毒在形态结构、基因结构与编码蛋白上都与诺沃克病毒相似。本病毒人畜共患,世界各国都有流行,具有重要的卫生意义。

(三)猪输血传播病毒感染(PTTV)

1.病原体。猪输血传播病毒(PTTV)是一种无囊膜的单股负链环状DNA病毒,属于圆环病毒科指环病毒属成员。病毒呈球形,20面体对称,病毒直径约为30~32 nm,基因组全长为2.8 kb,基因编码区含有7个开放阅读框(ORF1-ORF7),其中ORF1编码病毒衣壳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ORF2可能编码病毒复制相关蛋白。编码区变异率较高,非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比较保守。根据TTV的基因序列,可将TTV分为两个基因型,即TTV1与TTV2,每个基因型中又可分为若干基因亚型,不同基因型和毒力的病毒株,其抗原性也存在较大差异。TTV1全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为67%~95%;TTV2全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为84%~90%;TTV1与 TTV2之间的相似性仅为44%左右。TTV1可分为2个基因亚群,当前我国猪群中流行的TTV1以基因Group1为主。

2.流行特点。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从全国29个省市送检的1 990份猪血清样品中检出PTTV,结果表明,我国猪群中PTTV总的感染率为63.37%,其中TTV1感染率为55.88%、TTV2为32.91%,TTV1与TTV2双重感染率为25.43%。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报告:对采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与湖南等14个省市280份病猪样品进行检测,检出PTTV1感染率为51.8%,PTTV2感染率为28.2%;TTV1与 TTV2混合感染 率 为18.2%;PCV2与PTTV1和PTTV2三重混合感染率为75%。2011年江苏兽医研究所报告:从138份发生PCV2感染的病猪样品中检出,PTTV1阳性率为30.1%,PTTV2阳性率为36.4%;PCV2与PTTV1双重混合感染率为14.5%,PCV2与PTTV2双重混合感染率为24.6%,PCV2与 PTTV1和PTTV2三重混合感染率为12.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报告:从306份PCV2阳性样品中检出PTTV1阳性率为33.33%,PTTV2阳性率为63.63%;PTTV1与PTTV2双重混合感染率为75.76%;PCV2与PTTV1和PTTV2三重混合感染率为23.2%,证实广东地区的猪群中普遍存在PCV2与PTTV混合感染。

猪输血传播病毒于1985年发现于猪群中,目前已有西班牙、加拿大、美国、巴西、韩国、日本与中国等14个国家报道猪群中存在PTTV。PTTV可经胎盘与子宫垂直传播或经消化道传播。病毒广泛存在于大小猪只中,保育仔猪的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育肥猪,育肥猪中瘦弱、皮肤发白、被毛无光泽的猪只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肥胖、被毛光泽的猪只。患有圆环病毒病的猪群中PTTV的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无PCV2感染的猪群。

PTTV存在于猪体全身的脏器之中,病毒的含量以5周龄及其之后可达到高峰。PTTV还存在于猪的疫苗、药品、商品用酶制剂之中,均可成为传播病毒的媒介物。

4.诊断。可采用病毒培养分离技术、PCR技术、间接ELISA及免疫电镜技术进行诊断。

5.公共卫生。输血传播病毒(TTV)于1997年首次从一例急性感染非甲-戊型肝炎病人血清中检出的,1998年我国也从人群中检出TTV感染患者。经对肝炎患者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等人群TT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人群中TTV感染阳性率达10%以上。在灵长类、家畜及鼠类的体内也检测到TTV的存在,并以初乳途径垂直传播。TTV可感染人类与多种动物,具有人畜共感的特点,有着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应引起重视。虽然目前尚未完全发现TTV的致病性,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与科技的进步,将会得到很好回答。

(四)嵴病毒感染

1.病原体。嵴病毒(Kobuvirus)与口蹄疫病毒同属于小RNA病毒科,嵴病毒属成员。经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该病毒与人类的艾滋病毒有一定的同源性。Kobuvirus于2008年首先发现于匈牙利,从15头10日龄发生腹泻的哺乳仔猪中检查出Kobuvirus阳性率为100%;2009年从10、20、90、180日龄的猪只中检查出的病毒阳性率为65%。

韩国:2009年从发生腹泻猪只的样品中检查出Kobuvirus阳性率为36.1%,其中21日龄之前的仔猪病毒阳性率为60%,育肥猪的病毒阳性率为11.9%。2010年从发生腹泻的猪只样品中检出的病毒阳性率为84.5%,从健康猪只中检出病毒阳性率为19.2%。

日本:2009年从28个猪场采集293份粪便样品中检出病毒阳性率为45.4%,其中6月龄以下的猪只病毒阳性率为49.8%;6月龄以上的猪只病毒阳性率为20.5%。

中国:2010年从湖南、湖北、河南等省采集健康猪只样品295份,其中从粪便中检出Kobuvirus阳性率为38.9%,从血清样品中检出病毒阳性率为6.53%;2011年从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及浙江等省采集产房中及保育舍发生腹泻的病猪的粪便与死亡猪只的小肠等样品135份,检出Kobuvirus总阳性率高达82.9%。2011年华中农大从猪只的粪便中检出Kobuvirus总的阳性率为38.4%,其中从发生腹泻的样品中检出的病毒阳性率为82%,不发生腹泻的样品中病毒阳性率为32%。证实我国猪群中普遍存在嵴病毒的感染,应引起高度关注。

2.流行特点与病症。病毒的传播途径可能主要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与饮水经消化道传播。目前可用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诊断,胶体金试纸条法诊断,华中农大正在研究中。

病毒主要危害3周龄以下的仔猪,引发仔猪胃肠炎,出现严重的腹泻,甚至造成死亡。

林雪川表示,自己抓着黎永兰继续往河边走去,在走了一段路之后,黎永兰咬了林雪川的左大臂,林雪川于是顺势左右手一起往黎永兰的头上打去,黎永兰就往后面倒下,脑部着地。

嵴病毒与猪腹泻性病毒混合感染,对仔猪腹泻性疾病的发生具有促进与加重病情严重的作用。

3.公共卫生。嵴病毒可感染人,引起人腹泻,可能是一种人兽共患病。

二、防控问题

新病毒出现后,大家都在总结临床防治经验。本人就有关防控问题,提点建议,供同仁们参考。

1.充分认识新病毒的危害性,加强对其的综合防控。在患圆环病毒病与蓝耳病的猪群中检出博卡病毒与输血传播病毒;在患病毒性腹泻的猪群中检出杯状病毒与博卡病毒和嵴病毒,并已证实这四种病毒对引发猪的腹泻性疾病及圆环病毒病和蓝耳病的发生与流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与加重病情严重性的作用,对哺乳仔猪与断奶仔猪及育肥前期的猪只危害很大。四种病毒均存在于人群中,并可引起人发病,可能是人畜共患疾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所以要充分认识新出现病毒严重的危害性与长远性,坚持“管重于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综合防控”的原则,加强猪病的防控工作,尽可能减少因疾病危害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

2.认真总结以往的防控经验,用以防控新出现的病毒感染。上述四种新病毒的出现是伴随着猪腹泻性疾病、圆环病毒病及蓝耳病的发生而出现的,它们之间在疫病的发生与发展中的致病作用尚不完全清楚。但是临床上已表明,防控猪腹泻性疾病、圆环病毒病与蓝耳病的防控技术与方法对防控新出现的病毒感染同样有效。这就提示我们要认真总结防控猪腹泻性疾病、圆环病毒病与蓝耳病的防控技术措施与经验,用于指导防控新出现的病毒感染是可行的,仍为上策。

3.药物防控。新出现的病毒感染,当前还没有可用的疫苗,但可以有针对性采用药物防控,仍可达到预期的防控效果。

(1)药物防控选择药物的要求。

①药物对猪只没有毒副作用,安全第一。

②不形成药物残留。

③不产生耐药性。

④药物必须具有抗病毒、抗细菌、抗应激以及提高猪只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功能。

(2)推荐药物如下。

①细胞因子制剂。干扰素(干扰肽)、转移因子(转移肽)、排疫肽、溶菌酶、免疫核糖核酸(倍健)、白细胞介素-4(倍康肽)、抗菌肽、加立健、黑客、猪疫康、细菌素、英特富、圆兰康、止痢宝、杆诺泰等。

②中药制剂。黄芪多糖、香菇多糖、板蓝根、清开灵、柴胡、穿心莲、鱼腥草、双黄连、金银花、大青叶、连翘、甘草、杨树花口服液等。

③要联合用药,细胞因子制剂和中药制剂与某些优质抗生素相互配合使用,可有效的发挥多种不同药物的相互协同作用与促进作用,以提高临床防治效果。上述推荐的各种药物,联合使用,对肠道感染的一些病毒防治效果是肯定的、有效的。可结合临床实际选择使用。防治肠道疾病用药一要杀灭病原体,二要中和其毒素,三要防止机体脱水,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四要恢复消化机能(肠道微生态平衡),五要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这是选用药物的原则与方向。

猜你喜欢

病毒感染猪只感染率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