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机制 创优模式引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2012-04-14

山西水利 2012年11期
关键词:斗渠渠系末级

一、科学谋划,实施兴水工程

临猗县曾经受益于水,也受制于水。较早时期建成的夹马口扬水工程、降氟改水工程和机井灌溉工程,曾给农业发展和群众生活带来了益处;但是,新时期形成的林果业对黄灌的需求、40余万群众的饮水不安全以及工业企业超采使用地下水等,又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产生了制约。如何破解林果灌溉需求、群众饮水安全和工业发展用水的课题,成为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

基于对县内基本水情的认识和对水利发展形势的判断,县委、县政府提出把水利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民生问题改善、工业发展用水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实现“三个所有”目标,实施十大兴水工程。

实现“三个所有”目标,就是:让所有耕地浇上黄河水,让所有群众喝上安全达标水,让所有工业企业不再超采使用地下水。

实施十大兴水工程,即夹马口北扩工程,北赵引黄工程,尊村改扩建工程,夹马口灌区改建工程,回龙灌区改扩建工程,元上灌区改扩建工程,杨范灌区改扩建工程,西仪集中供水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涑水河整治工程。

二、整合资源,完善办水机制

在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进程中,我们十分注重整合部门、乡村、群众、技术和协会的力量,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上下互动、群众参与、多元投入、层层把关、建管并举”的办水机制。

第一,聚合力,整体联动。在实施重大水利工程和小农水建设中,县委、县政府成立项目指挥部,实行县四套班子领导包农建重点项目,定任务,定标准,定时限,形成了领导推动的合力。水务、财政、发改、农业、国土、电力等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协作,着力做好农建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组织、技术指导、质量检查和监督管理等工作,形成了部门互动的合力。各乡镇严格落实农建目标责任制,把农建任务落实到村、到组、到责任人,形成了乡村联动的合力。各村充分征求群众对农建项目的意见,采用“一事一议”的办法决定项目是否开工建设,形成了群众促动的合力。

第二,重引导,联合办水。县委、县政府依据“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农建方针,鼓励农民个人办水或联合办水,并在技术、信贷、设备、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整合部门资金,制定“先干后补、多干多补”的政策激励机制,吸引群众基础好、有建设热情的村组大搞农田水利建设。近两年来,临猗县民间投资3 670余万元,由村委会或农民联合建设小高灌56处。

第三,严把关,保证质量。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我们注重严把“四关”:一是设计关。组织县水利部门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实地勘测,从不同角度出发制定出多套方案,通过反复评审,优中选优,力求做到方案最优。二是招标关。在工程设备、材料采购和施工队伍的选择上,全面实行招投标制,县纪检委、财政局、审计局以及市水务局对招投规程全程监督,做到阳光操作。三是施工关。确定具有多年水利工程建设经验的施工队伍,实行专业队施工,选强队、用高手,对所有工程技术人员都实行严格的质量责任制,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并与所有施工队签订施工质量合同,力求从源头上消除质量隐患。四是验收关。在工程验收时,我们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验收,聘请工程所在村的老干部、老党员、群众代表共同参与,共同把关。正是由于严把四关,全县的各项水利工程合格率达100%,良好率达86%以上。

第四,建协会,强化管水。为确保农建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县政府出台了《全县小型农水工程管理办法》,普遍推行“协会管水”模式,即本着用水户“参与管理、体现利益、责任一致”的原则,以斗渠为单位,由用户代表民主选举产生“斗管会”。“斗管会”具有法人地位,承担推荐“斗长”候选人、召开用水户会议、监督斗长经营行为,促使用水公开透明,降低用水成本,减少用水纠纷,同时确保斗渠工程设施及时维护,运行正常。目前,全县已成立农民用水协会35个,覆盖80%的灌区。

三、重点突破,发挥引水效益

随着夹马口北扩、北赵引黄工程和5个灌区的改扩建工程实施,以大中型末级渠系配套为重点的小农水建设,成为黄河水引入农田的关键,也成为数十万农民的期盼。

自2009年临猗县被列入国家和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集中连片、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严格标准,规范运行,全力推进小农水建设。

第一,深入宣传发动。县委、县政府成立末级渠系建设领导组,3次组织灌区人员参观学习;通过报纸、电视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末级渠系建设的重要意义,要大家认清没有末级渠系工程建设,泵站、水源和干支渠修得再好,水还是到不了农田,让已经受益的村干部谈斗渠建设带来的效益和感受,从而有效地调动了灌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2009年10月,在末级渠系工程国补专项资金尚未下达的情况下,就有16个村及早动手,全面铺开斗渠工程建设。

第二,搞好规划设计。为了确保每一条渠道都能做到规划合理、设计科学,在前期工程中,我们组织县水务局、各电灌站工程技术人员、乡镇水利员共64人,分8个规划专业队,深入到灌区工程所在的村组,帮助各村进行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力求做到投资最省、效益最高。由于我们组织参与规划设计的人员都是多年来专门从事灌区工程建设的行家里手,因此,在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施工设计时,绝大多数方案都能采用。在此基础上,对于工程的勘测、放线等工作,必须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性。

第三,整合使用资金。灌区末级渠系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仅夹马口北扩工程的末级渠系配套建设就需9 000万元。如果在小农水建设中,国家投资分散、民营投资散乱,就形不成合力,办不成大事,使有限的资金难以发挥应有效益。为了切实搞好小农水建设,我们下决心整合使用资金:一是把全国农建先进县奖金100万元全部用于项目小高灌建设;二是在夹马口北扩工程末级渠系建设中集中使用国补专项资金119万元;三是整合民营投资1 010万元建成小高灌6处;四是整合使用果业节水项目资金279万元。

第四,强化供水管理。一是实行供用水合同制。根据供用水流程,斗渠经营者与灌区上一级管理单位签订供水合同,实行先购水票、按票供水的制度。二是实行各种费用一票收取,坚持实行终端水价。在新灌区全面执行一票收取水费、斗渠管理费等费用,不得随意加价,同时积极建立水费电话查询和触摸屏查询系统,增加透明度,推行阳光工程,让广大农户用上放心水、满意水。三是科学指导灌溉。根据新灌区不同村组的不同条件,确定合理的灌溉模式,尽可能减少灌水定额,降低灌溉成本,发展节水灌溉。同时,根据农业灌溉供水的特点,合理确定斗渠管理人员,实行斗渠专人管理。坚持实施竞争上岗、定期培训和年度考评,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推进斗渠管理规范运行。

小农水建设工程实施3年来,黄河引水灌溉效益明显增强,受益面积达到1.87万hm2,每公顷每次用水900 m3,坡上旱塬黄灌水费比原来井灌水费减少75%,苹果每公顷平均增产近1 500 kg,全县农民年增收5.6亿元。

四、把握关键,创优建水模式

在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进程中,始终践行“基建+农建”的建水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优化。

在农建工程建设上,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全面实行“九制”,即项目法人制、规划建卡制、社会公示制、设计资质制、招标投标制、资金报账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管理责任制,做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在农建资金管理上,严格按照基建管理要求,设立资金账户,制定管理制度。同时,纪检、审计等部门提前介入,加强资金监督,对资金拨付和建设管理进行全程监督,确保资金安全、工程安全和干部安全。

在农建质量管理上,严格按照基建管理办法,每项渠系工程建设既有专门的工程监理,又有县、乡、村、组抽调专人进行质量跟踪监督,从材料检验到施工质量全方位把关;每一段不同型号的U型渠用多少水泥、石子和沙,都有明确标准和专人检查,从而杜绝了质量隐患。

实践证明,“基建+农建”模式,既是临猗县水利建设的成功经验,也是新时期兴水工程的成功之路。■

猜你喜欢

斗渠渠系末级
工程状况与管理水平影响的渠系水利用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
末级压出室水力结构对多级离心泵水力性能的影响
运载火箭末级离轨控制策略优化
超临界机组锅炉末级过热器管爆管分析
基于灌溉渠水质保护的都江堰灌区斗渠廊道LID生态措施研究
DF100A发射机末级电子管的计算与分析
无人机航遥技术在某灌区渠系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推求方法优选研究
某县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渠道工程典型设计
黎榕灌区渠系水力计算及输配水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