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鹤岗市水利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浅议

2012-04-14□石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2年6期
关键词:鹤岗市防汛水利

□石 萍

信息化之路是全球策略,可以称之为续工业革命之后的另一场革命。2011年中央1号文件对水利信息化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金水工程’,加快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利管理和工程运行的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水利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不单单体现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上,一个更重要的标志即是以科学、系统、完备的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以高科技、高尖端信息技术支撑现代水利良性发展。

一、鹤岗市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

水利信息化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摸索适合自身的信息化发展方式,相应政策也经过多次调整制定。’98大水以后,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随着国家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水利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围绕“金水”工程,全面加大了水利信息化投入力度,编制了中心数据库规范,建设了水利通讯主干网,鹤岗市目前所建成使用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资源远程监控系统等均属“金水工程”。

从2008年初到2011年底的4年间,围绕水利信息化发展,鹤岗市共投入2 700 余万元,先后建成使用了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供水安全监控系统、取水远程监控系统、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系统、农村饮水安全系统、政务业务办公三网合一系统、门户网站等,初步构建了覆盖全市城乡的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指挥决策、城市供水管理、现代化办公的信息化网络。实现了对域内水库、城市供水重点部门的监控通信,与省水利厅及其他地市行业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了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优势,有力地推动了现代水利的发展进程。特别是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系统的建成使用,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指挥调度上的功能更加凸显,为鹤岗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山洪灾害防治系统三期工程完工后,可以与绥滨县、萝北县及本市东山区的水利部门全面对接,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作为水利信息化的保障系统,市水务局信息中心已配置了硬件防火墙和软件防病毒系统,实行了电脑MAC地址绑定,避免了外界不安定隐患进入行业信息网络。

二、鹤岗市水利信息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鹤岗市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较快,系统功能较为完备,但由于受国家和省内投资趋向影响和地方财力所限,全市水利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依靠上级投入和要求来开展建立的一些系统,只是在省里投入设备的基础上的功能拓展,水利信息化发展方向和建设标准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一)水利信息化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不健全

由于没有专职的水利信息化管理部门,管理权限、经费来源渠道等多不能实现统一管理,致使服务目标单一、不系统,缺乏共享机制,部门间协调工作难度较大,管理不到位,建设与运行维护严重脱节,没有形成长效的建管机制。

(二)水利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性,信息资源共享困难

由于没有专职机构,鹤岗的水利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监管,各部门主要围绕本部门职能,结合上级投入,分散建设了一批信息化系统。由于任务来源和资金渠道不同,归属成果不一,分散管理,造成信息共享困难。开发项目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资金投入,应用系统建设分散,软件实用效果差、数据更新不及时,开发水平参差不齐,造成软硬件环境无法统一利用,信息资源利用程度不高,水利信息基础数据库尚不健全,已建成的水利信息化项目整体效益不能发挥,严重制约了水利信息化的发展。

(三)水利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

目前,全市水利信息化建设尚处初级阶段,基础还很薄弱,具体表现在:

一是水利计算机网络覆盖率低。虽然全市水利信息通信与网络服务器体系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与完善,现代化办公设备配备较为系统,但与两县及本市东山区水利部门和市局下属驻外单位之间还无法实现网络链接,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很落后。

二是安全体系薄弱。在安全系统建设方面,尽管市局水利信息中心配置了硬件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但内外网的安全系统建设尚处初步阶段,入侵检测设备和漏洞扫描系统基本处于空白,所辖两县及东山区水务局及市局驻外单位基本无安全防护措施。在重要数据备份及容灾系统方面虽然实现了本地数据备份,但远程异地备份和同城异地备份尚处于空白状态。

三是业务应用单一。鹤岗的水利业务应用系统主要为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和水利电子政务等,其中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管理占有较大比重。在信息公众服务系统建设方面,虽然开通了信息服务网站,但网站应用仅局限信息发布,缺少网上办公和对外服务项目,尚不能开展水行政审批和水行政许可办理。

四是重硬件、轻软件问题突出,应用系统开发不够。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的建设资金,主要以工程带动的方式解决,集中在硬件建设方面,而软件建设相对滞后,数据资源建设、业务流程整合等尚无投入。一些业务系统自开发使用后没有升级改造,没有明显的改观和技术进步。尽管建设了数据库、购置安装了地理信息系统,但没有水库、江河堤防等水利基础数据,没有成型的水利工程布置图,不能发挥防汛抗旱决策、抢险救灾指挥等功能。

(四)水利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运行经费没有保障

水利信息化建设维护资金渠道没有明确,信息化建管资金得不到保障,上级投入的有限资金分散投入,难以实现统筹规划、分步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格局的全面形成,针对水利快速发展带来的工程建管繁重任务,鹤岗市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将逐年加大,应用系统将涉及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安全运行和日常维护工作量将非常大,部分硬件设施老化严重急需更新,大量的软件引进开发急需加强,已建成的系统存在运行经费问题。特别是随着山洪灾害防治系统全面建成使用后,点多、面广的系统维护工作将更加艰难,如果系统得不到及时维护,效益将逐年衰减,不能发挥系统最大功能。

(五)水利信息化建设人才紧缺

水利信息化建设涉及项目管理、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等专业领域。由于没有专门机构,无法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造成水利信息化人员严重匮乏,使水利信息化建设在规划、设计、实施上受到很大制约,与上级要求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缺少既熟悉水利业务又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工作难以开展,无法满足水利信息化建管工作需要。随着防汛指挥系统、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持续开展,水利信息化工作量将逐年加大,各业务系统的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十分繁杂,技术维护力量明显不足。

三、鹤岗市水利信息化发展应强化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构,健全水利信息化工作管理机制

成立专管机构是为了加强管理,明确资金投入渠道,便于日后系统维护,便于工作有计划地实施,这是水利信息化发展必备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水利信息化机构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工作管理机制,明确工作重点,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合力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要整合信息化设施、技术和管理人员,统筹管理指导全市水利信息化工作,建立分工合理、责任明晰、运转高效的信息化推进机制,对全市水利信息网络系统的软硬件资源和各业务系统资源进行统一的整合和管理协调。

(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努力完善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按照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相关规范和标准,结合全市水利信息化发展和水工程运行实际,组织编制全市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搞好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对已建、在建和想建的项目资源进行统筹安排。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支撑平台技术,坚持以项目建设带动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化建设规范项目建设,统一信息化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质量和进程。同时,制定相应的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开发水利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水利公共信息服务。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利信息化安全保密工作,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

为提高防灾救灾和应急处置的综合能力,要建立防汛应急通信指挥系统、防汛机动通信系统,建立防汛移动指挥中心。要对现有部分老化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要扩大异地会商和远程视频监视系统覆盖范围,补充新增重要防洪工程视频监视站点,改造完善监控管理平台;要做好安全保密类型划分,界定涉密信息和涉密文件,有效避免泄密事件;要实施政务内网安全保密改造,达到国家保密安全测评要求,加大内网办公计算机配置,建设内外网办公相对独立的网络工作体系。

(四)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完善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建设

要结合数据中心建设,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建设综合数据库,为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撑;要结合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水资源监控系统工程,逐步实现自动测报系统联网,共享水情自动遥测信息;要完善电子政务系统,陆续开展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水质监测和评价信息系统、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等水利信息化业务系统的开发建设,使整体系统既满足水利工作具体需要,又能满足信息化整合要求。采用一个平台(网络及综合查询平台)、一个电子地图系统、一个数据库进行开发。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水利信息化管理人员综合业务能力

实现水利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既要追求发展应用新技术,更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水利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水利信息化快速持续发展的根本。一方面适时引进高技术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人才;另一方面,要采用多种途径进行水利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大对水利信息化工作人员的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充分利用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通过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扩大与兄弟省市的交流学习,使水利信息化人员充分掌握行业动态与先进经验。同时,要强化内部培训,提高职工的计算机使用水平,以减轻网络管理工作量,提高网络应用效率及水平。

四、鹤岗市水利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鹤岗市水利信息化未来发展方向既要符合国家电子政务的要求,也要符合水利行业信息化顶层设计的要求,同时 还要符合省水利厅的接口协议。要建立行业网络和数据核心库、整合行业办公系统、扁平化信息化管理、分离数据处理中心为独立网络,将数据处理和应用彻底分离。

一是基础建设。建立标准化机房,筹建行业核心网络和水利数据中心。

二是系统平台。构建一个兼容性强大的系统平台,实现扁平化管理,将办公、业务等功能以模块的形式集中在平台上运行,有效解决阶段性发展系统升级问题,便于系统增添功能。

三是整合资源。根据现有的纵向系统软件、数据成果开发中间软件,将现有的各独立信息系统整合到平台上,实现统一办公、一站式服务。通过专用通道协议将市县两级行业部门纳入网络范畴,共享数据处理和办公协同服务。

四是合作发展。加强与大专院校之间的合作,形成信息交流资源互补,既可补充计算资源、信息资源方面的不足,又可为大专院校解决实践的场所,达到两相促进的目的。

五是数据采集。根据数据的有效性,再次投入新的数据采集设备,提高数据有效性,构建标准业务流程。

在此,笔者以防汛调度、抢险指挥为例,对鹤岗市水利信息化发展趋势加以简要描述。

——防汛调度系统。防汛调度是需要调动其他模块才能完成的,如城市防洪模组、县区防汛数据、水库管理模组、河流监控模组等等。基于此,应设有三维的电子沙盘,应有水库、河流及一些险工弱段的基础数据和特性指标。

在三维电子沙盘上,有水库、河流的基础图,按地理坐标显示,标明每条河流包括城区河道堤防的险工弱段。每座水库有单独的接口,包括水库的基本情况、特性指标、库容曲线,实时更新的降水量、水库水位、入库量、下泄量等,要有现场实时监控画面。在防汛调度时,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不用深入现场,只要利用编辑好的数据计算公式,直接输入实时数据即可知道水位每小时上涨多少,下降多少,应该下泄多少流量,能消减多少洪峰,能为下游群众转移赢得多少时间,真正让信息化为水库调度运行服务。

——抢险指挥系统。它的主要功能在于通信和共享,功能设计应由指挥中心、前沿指挥车和一线指挥员组成。指挥中心是一级命令发布者,是核心部门、最高决策者和专家组所在地。前沿指挥车用于多故障同时发生之时。作为二级指挥官所在地,也是移动指挥平台,具有小型会议功能,配有广谱通讯设备、大功率通信设备,同时具有一线指挥员和指挥中心的中转站功能。一线指挥员是最前沿的执行者,以单兵设备上的摄像头、通讯设备、平板电脑的3G 或4G 网络为依托,直接将现场突发情况返给指挥中心,或者用WLan 将数据交付前进指挥车,实行上下联动,为最高指挥者提供决策依据,执行最新抢险命令。

猜你喜欢

鹤岗市防汛水利
夏季防洪防汛
防汛当前莫添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黑龙江省部分市(地)县(区)史志工作专题调研座谈会在鹤岗市召开
My mother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省委常委、副省长李海涛视察鹤岗市哈洽会参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