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乡的老水塔

2012-04-14史连永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2年3期
关键词:民房水塔挑水

□ 史连永

“老水塔”,我不能抹去对她的记忆,尽管我已久离家乡,别居他处,她永驻我心。我对故乡的记忆别无他物,只有她印记着我童年的时光,只有她才是我怀恋故乡的注脚。

离开故乡几十年,物非人非。寻呀!寻呀!何为故乡?故乡在哪里?故乡只有一处,就是那饱经沧桑的老水塔。见到她,立刻点燃了悠悠往事,整个童年的村貌复原归前。那拱脊民房参差错落,灰色的墙体,人字的房顶,木制的格子窗,土乡土色、原汁原味的童年民居,带着温暖,带着亲情,铺展开来。粗壮的古树,弯弯曲曲,枝枝丫丫的向天空勾勒,民房与老树相得益彰,构成一幅村居图。水塔耸立其间,是何等雄伟。

水塔就在离我家不远处,她的诞生我依稀记得。

在建水塔之前,村里有一口水井,村民吃水完全靠这口老水井。老水井养育世代村里人,一副挑水担子,两个大水桶,不知压过多少人的肩膀。为了生活,挑水是每家每天必做之事。村子虽然不大,但每天来来往往挑水的大军也煞是好看。水井也生出许多事端,为打水次序曾滋生纠纷,顽劣的孩子往井里扔过死猫死狗……水井的供需问题、卫生问题渐渐突出。

一天村里广播,要建水塔,解决村民吃水问题。水塔的建成,结束了世代手提肩挑的历史,村民不再因吃水受苦。水塔就建在离我家不远处的村口,水塔在群情激荡下,轰轰烈烈地开工了。工地灯火通明,村中壮劳力轮番上阵,响彻天空的号子声,把地基夯的实实的,把架子搭的高高的,红色的砖,青色的灰,在建筑师父的手下,经过一个月的时间,一座高大漂亮的建筑物,就在我村诞生了。从此清水入户,结束了艰苦的挑水岁月。水塔是当时村中最高的建筑,也是村中地标式建筑。水塔如同母亲一样,每日源源不断地向她的子民输送甘甜的乳汁,人们在她的乳汁滋养下过着幸福安逸的生活。

水塔的建成,不仅解决了村民的用水问题,更是我们孩子的乐园。夏天,我们把水塔作为玩耍的首选之地,偷偷爬上水塔,在水塔内的腰部横板上安营扎寨,耍上几把扑克牌,自在逍遥。极目远眺,村中风景尽在眼底,豁然开朗。老水塔也是我回家的方向,每当我在外求学放假归来,远远地望见老水塔,就感知了家的温暖,便加快脚步。

如今,人们富裕了,盖了新房,村子变了,人也变了。唯有老水塔没有变,她作为村子的守护者,默默无闻地见证着村子的变化。也许长期居住在乡里的人们已经忽略了她的存在,但是对于离乡的游子来说,不知有多么亲切。真不知有一天,老水塔逝去后,归乡的游子会情系何方?

猜你喜欢

民房水塔挑水
“植物水塔”大比拼
废弃水塔化身纪念馆,向凡人英雄致敬
“共享村落”萌芽——高陵区开发闲置民房资源
帮妈妈挑水
挑水
共同护佑坚固丰沛的“中华水塔”
周而复始
左脑风暴
遥望中华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