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耐药基因表达特点分析
2012-04-14吕春燕夏仙根高采平
吕春燕,张 莉,徐 华,夏仙根,斯 露,马 立,陈 鲜,高采平
(1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成都 611130;2成都市363医院;3四川省人民医院)
近年的研究结果显示,胃癌的总体发病率已明显降低[1],但弥漫型胃癌尤其是印戒细胞癌的发病率显著升高[2]。现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5月32例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及耐药基因特点,旨在提高其诊治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006年1月~2011年5月32份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其中内镜取材标本21份,大部切除胃标本11份),患者男21例,女11例;年龄33~89岁,平均60.5岁。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贫血、消瘦、食欲减退、反酸、嗳气、腹部胀痛、腹部包块等症状、体征。胃镜观察病变位于贲门7例(21.9%)、胃体6例(18.8%)、胃角8例(25%),胃窦10例(31.3%),胃体窦交界 2 例(6.3%)。病变均表现为黏膜粗糙22例(68.8%)、糜烂20例(62.5%)、溃疡形成10例(31.3%)等,8例(25%)伴有不同程度的胃壁增厚僵硬、蠕动减弱和局限性扩张。标本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常规连续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所有切片按照WHO《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2003版)[3]中诊断标准,经2名以上资深病理医师复诊后确诊为印戒细胞癌。
1.2 病理学检查及相关基因表达检测 所有标本均制成4 μm的连续切片,光学显微镜(×200)下行病理学特点分析;P-糖蛋白(gP)、拓扑异构酶(Topo)Ⅱ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一抗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为即用型抗体。采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耐药基因(P-gp、GST-π、TopoⅡ)表达,用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用已知结肠癌阳性片作阳性对照。检查结果与同期32例胃高—中分化腺癌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8.2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 结果
1.3.1 病理学特点 印戒细胞癌肿瘤组织分散排列于固有层内,11例大部切除胃标本均有深层浸润,1例浸润肌层,10例浸润浆膜层。以下5种不同形态特点的肿瘤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存在:①经典型印戒细胞:核被推至细胞膜,又分为大印戒细胞和小印戒细胞。前者体积较大,胞质含单个大空泡,胞质丰富,透亮或略嗜碱性,核位于边缘部,呈月芽状,核染色质较粗,常位于固有膜浅层。后者体积较小,类圆形,胞质少,略嗜碱性,核圆,居中或略偏位,染色质粗块状或见明显核仁,常位于固有膜深层。该类细胞间质常有黏液,肿瘤细胞单个或呈巢团状漂浮于其中。32例标本中,该类细胞均占绝大多数。②其它弥漫性癌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类似于组织细胞,有少量或无核分裂象。该类细胞常位于经典型印戒细胞深层,与其它形态肿瘤细胞混杂并弥漫成片排列,有时胞质界限不清,间质可有少量黏液。③细胞小,胞质呈强嗜酸性,含有明显且微小的黏液颗粒,核染色质粗块状,位于一侧或者居中。④细胞更小,胞质红染,有少量或无黏液,核染色质不规则。⑤退行发育的细胞,胞质固缩,红染且少,有少量或无黏液。32例标本中,1例印戒细胞癌初诊时因有部分泡沫细胞成分,诊断困难,再次胃镜活检及糖原(PAS)染色后确诊。
1.3.2 耐药基因表达 胃印戒细胞癌与胃高—中分化腺癌 GST-π阳性率分别为81.25%(26/32)、78.13%(25/32),Topo Ⅱ阳性率分别为 34.38%(12/32)、65.63%(21/32),P-gP 阳性率分别为84.38%(27/32)、62.50%(20/32),二者 P-gp 和TopoⅡ阳性率比较,P均 <0.05。
2 讨论
胃印戒细胞癌是一种低分化、具有黏液分泌特点的腺癌,起源于增殖区MUC5AC-/lowMUC6-的胃小凹前体细胞[4],其癌前病变可能是球型异型增生[5~7],其好发于中青年。临床表现为临床大多表现为贫血、消瘦、食欲减退、腹部胀痛、腹部包块等。胃各部位均可发生,且发病率相当[8]。胃镜下见粗糙、糜烂,常伴有胃壁增厚、僵硬,蠕动减弱、局部扩张等。分析本研究结果,胃印戒细胞癌的病理特点为镜下5种肿瘤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存在,弥漫性生长[9],以经典的印戒细胞占绝大多数;其相关基因表达特点为P-gp阳性率明显高于而TopoⅡ明显低于胃高—中分化腺癌。
分析本组资料,胃印戒细胞癌应注意与以下疾病鉴别:①胃黏膜黄色瘤。该病变由吞噬脂质的泡沫细胞聚集形成,常位于固有膜浅层,体积与大印戒细胞相近;瘤细胞胞质疏松,呈泡沫状,细胞核小,居中或略偏位,无异型性,细胞内外无黏液,一般无浸润破坏者可与印戒细胞癌鉴别。但有时泡沫细胞与印戒细胞癌混合存在时,应全面阅片,仔细筛查,必要时染PAS和(或)两性霉素(A)B明确诊断。②脂肪瘤。该病变由成熟的脂肪组织构成,常有包膜,境界清楚,多位于黏膜下,当脂肪团被纤维结缔组织分隔为小团状时,易与大印戒细胞癌混淆。但脂肪瘤瘤细胞核小,可偏位,胞质因石蜡固定常空亮。③新生毛细血管。印戒细胞癌常有糜烂、溃疡等表现,而在胃的良性溃疡、糜烂中也常见新生毛细血管,由于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体积大,核大,偏位,有时易与大印戒细胞癌混淆,但新生毛细血管胞质内无黏液,若多个切面观察可见几个内皮细胞围成的管腔样结构中有红细胞。必要时行免疫组化CD34[10]和(或)CD31,以及PAS、AB染色明确诊断。此外,在出血坏死比较明显的胃黏膜的炎性病变区,吞噬了脂质的吞噬细胞以及核偏位的浆细胞都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因此需仔细全面的观察或进行必要的免疫组化和特殊染色明确诊断。
目前对胃癌肿瘤耐药基因的研究报道较多,但针对印戒细胞癌的研究较少。TopoⅡ是一种重要的DNA限制酶,参与DNA的转录、翻译、复制及染色体分离等过程。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同时其是多种抗癌药物如拓扑异构酶抑制剂胺丫啶、蒽环类及鬼臼毒素等作用的靶酶,其表达下调或性质改变都会影响DNA酶易解离复合物的形成,降低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本研究结果显示,TopoⅡ在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胃高—中分化腺癌,与文献报道一致[11];提示拓扑异构酶抑制剂胺丫啶、蒽环类及鬼臼毒素等化疗药物对其疗效较差。P-gP含1 280个氨基酸,为膜转运蛋白,具有通道蛋白的性质,在ATP的参与下可与多种药物结合,并以主动耗能的方式将扩散进人细胞的亲脂类药物泵出细胞外,从而使细胞内药物浓度降低,导致细胞耐药。P-gp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对亲脂性抗癌药物耐药,如抗生素类、植物类、生物碱类,对烷化剂、抗代谢类化疗药则敏感。本研究发现,P-gp在印戒细胞癌呈高表达,提示其对亲脂性抗癌药物(抗生素类、植物类、生物碱类)易耐药。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是一组多功能药物代谢酶,与细胞内解毒密切相关,临床应用的许多药物都在GST催化下通过谷胱甘肽(GSH)结合而解毒。GST根据等电的不同可分为碱性、中性、酸性3种。其中GST-π是肿瘤细胞和组织中最常见的同工酶,在许多耐药细胞特别是在多药耐药表型的细胞中高表达。GST主要通过将GSH藕联到化疗药物上,增加毒性药物的外流而减轻对肿瘤细胞毒性。GST-π阳性者对烷化剂、蒽环类、铂类化合物等耐药。
总之,胃印戒细胞癌是胃黏液癌的特殊类型,诊断时依据经典的印戒细胞和其它几种细胞成分混合存在,且这些成分超过50%的肿瘤成分;必要时行PAS和(或)AB明确诊断。其肿瘤耐药基因的表达有一定特征,比一般的高—中分化腺癌更易产生耐药。
[1]Jemal A,Siegel R,Ward E,et al.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er J Clin,2008,58(2):71-96.
[2]Henson DE,Dittus C,Younes M,et al.Differential trends in the intestinal and diffuse types of gastric carcinoma in the United States,1973-2000:increase in the signet ring cell type[J].Arch Pathol Lab Med,2004,128(7):765-770.
[3]Hamilton SR.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9-50.
[4]周志华,张建东,赵海滨,等.胃印戒细胞癌的细胞起源及其癌前病变的病理学[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19):2001-2006.
[5]Wang Yi,Dai KQ,Liu Y.Study on the morphogenesis of gastric 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J].WCJD,1998,6(5):394-396.
[6]梁淑凡,周小红.57例胃黏膜“球样异型增生”病理分析[J].江西医药,2002,37(3):197-198.
[7]綦晓龙,傅仲学.直肠印戒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学探讨[J].重庆医学,2003,32(2):147-148.
[8]张红丹,崔燕海,谢松喜,等.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3):4367-4369.
[9]Yang L,Wang YP,WU DY,et al.Pathological behaviors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 and mucinous adenocardnoma of stomach:a comparative study[J].World J Gastroenter,2002,10(5):516-524.
[10]田刚,许民辉,杨继乐,等.垂体腺瘤中血管生成与肿瘤侵袭性关系的研究[J].重庆医学,2003,32(2):159-160.
[11]赵大华,田东,于宁,等.胃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产物LRP、GST-π、TopoⅡ表达及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11,51(7):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