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汾河灌区交城段末级渠系建设与发展对策

2012-04-14张丽红

山西水利 2012年8期
关键词:渠系末级汾河

张丽红

(交城县水利水保局,山西 交城 030500)

1 工程概况

汾河灌区是山西省最大的自流灌区,位于山西省太原盆地,南北长140m,东西宽约20m,设计灌溉面积9.97万hm2。全灌区分为四个灌排渠系相对独立的灌区,即一坝灌区、二坝的汾东、汾西灌区和三坝灌区,灌溉范围涉及太原市、晋中市和吕梁市交城县等11个县(区)。汾河灌区末级渠系交城段即位于汾河灌区的汾西灌区西一支的西南侧、交城县城东南部。

交城县位于吕梁山东侧,太原盆地西缘,境内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境内植被稀少,沟壑裸露,生态破坏严重,拥有耕地面积1.2万hm2。汾河灌区受益面积为0.37万hm2,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31%,受益人口3.6万人。区域内共有干渠1条,支渠2条,斗渠18条,渠长30.1km,渠系建筑物84座,其中闸46座,桥29座,渡槽9座。工程因年久失修,输水不畅通,渗漏损失严重,据统计,渠系利用系数35%左右;现有的渠系建筑物大部分损坏,完好率为45%。2008年以来,先后实施了汾河灌区交城段西一支渠上的新五斗渠和七斗渠的改造建设项目,改善灌溉面积1133.3hm2,渠道防渗采用C20预制混凝土板衬砌,共完成末级渠道衬砌5529m,改造渠系建筑物21座,其中改造新五斗渠系建筑物16座,改造农渠渠系建筑物5座。

2 存在问题

2.1 设计施工标准低,基础设施不配套

灌区渠系灌溉设施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受当时社会经济条件限制,工程投资小,设计和施工技术标准低,工程质量不高,渠系布置不合理,配套设施不齐全,存在很多病险隐患。尤其是支渠以下的末级渠系大部分是没有衬砌的土渠,大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坍塌损毁。灌区渠道和田间工程布置十分混乱,缺乏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标准,断面形式各异,建筑物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2.2 灌溉设施老化失修,水毁现象十分严重

由于渠道建筑物超期服役,老化失修,损坏严重,水毁、冻涨、人为破坏致使许多建筑物和防渗工程不能正常运行,甚至出现个别渠段渠道岸墙坍塌造成的阻水现象,严重影响了灌区工程的输水能力。渠道跑水漏水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末级渠系的斗、农、毛渠缺乏后期有效的维护管理,设施老化失修,桥涵闸破旧,水毁现象非常严重

2.3 田面工程不配套,用水浪费现象严重

灌区绝大多数农户至今仍采用大水漫灌的方法,浇地效果差,灌区末级渠系破坏损坏严重,大部分工程设施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田间基本无测水量水设施,村民随意挖土取土致使渠道被毁或破坏,工程效益衰减,用水浪费现象非常严重。

2.4 灌区低水价运行,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

汾河灌区水价虽经历改革,但执行价仍远低于供水成本。长期的低水价运行,使灌区运行困难,老化工程得不到及时改造,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得不到推广应用。与此同时,低廉的水价淡化了农民的节水意识,造成了水资源浪费。灌区缺乏统一规划,工程管理的难度大,用水户之间纠纷多。

2.5 缺乏计量设施,无法计取水费

末级渠系农业用水基本处于无法计量的状态,根本谈不上计量到村到户。由于缺乏测水量水设施,农业用水计量到田间地头的问题难以解决,大部分灌区在末级渠系这一环节仍无法实行按方计价。简单地实行按人头或耕地面积分摊收取水费的办法,导致水费与用水量没有直接关系,农民没有节水积极性,灌溉成本居高不下。

3 建设成效

根据汾河灌区交城段末级渠系改造前期工程试行效果,交城县在节水改造过程中开展了探索性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 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减少输水损失

末级渠系采取防渗、配套等工程措施,渠道采用预制混凝土衬砌,其断面近似水力最优断面,水流条件好,输沙能力强,渠系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35%提高到55%,年节约水量50万m3。在水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可扩大灌溉面积70hm2,灌溉保证率达到60%,灌溉效率大幅提高,保证了灌区用水,灌水时间大大缩短,缓解了过去农业用水的紧张局面,减少了末级渠道在输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

3.2 渠道维护状况明显好转,农业生产成本降低

渠系改造前,斗、农、毛渠的清淤维护一般由受益村农民负担,每公顷耕地平均年用工30余个工日,改造后,清淤和维护的工作量明显减少,可节省1/3的用工。同时缩减了农民灌溉成本,减少了农民的水费支出,直接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3.3 促进种植结构调整,有效增加粮食产量

灌溉条件的改善,使种植结构更趋于合理化、效益化,也使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增大。根据作物种植比例、产量和价格计算,新增农产品年生产能力24万kg,产值45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农业的增产增收有了保障,受益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3.4 优化了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末级渠系改造后,水资源配置得以优化,有效保证了高效农业(经济作物)配水、工矿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从而提高水的产出效益。同时将灌区改造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小城镇建设、农村生产交通相结合,做到沟渠田林路、桥涵闸站井成龙配套,排灌衬砌化、道路沙石化、田间园林化、耕作集约化、种植立体化,使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得以美化。

4 发展对策

4.1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监督管理

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保护工程设施及节水意识,切实转变项目建设中重建设、轻管理的观念,加强保护水利工程设、施方面的宣传和水政执法工作,严厉打击破坏水利工程的行为。末级渠系管理单位应建立管护服务网络,布设标志牌、碑。因地制宜建立管护制度,按照相应的法制法规,严格执法,加强管护,加大对破坏输配水设施、相关建筑物等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工程安全高效运行。

4.2 加强组织领导,多方协调配合

汾河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工程涉及夏家营镇及多个行政村,各级政府要在规划的统一指导下,搞好协调、加强分工与合作,多方共同参与。水利部门要切实当好政府的参谋,搞好统一规划,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工作。同时应充分听取灌区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让用水户广泛参与到项目实施过程中去,充分发挥其在施工组织、质量监督、现场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不断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

4.3 科学组织设计,开发灌区节水潜能

对无防渗斗农渠进行护砌,对破损严重的护砌渠段进行改建,选用切实可行的防渗护砌形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渠道防渗要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造价低,寿命长,效果好。但必须严格掌握施工质量,及时维修养护。充分考虑渠道的不冲不淤和防冻问题,结合现场不同土壤特性、气候、工程运行情况等实际,满足经济和技术可行性。同时做好斗农渠建筑物闸、桥、涵配套设施的建设,量水设施与水闸相结合,从而实现量水有堰、分水有闸、过路有桥、水到田间渠畅通的目标。

4.4 合理计划用水,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实行计划用水,在用水前根据灌区气象、土壤与作物生长状况估算出作物田间需水量,再依据灌区的渠系分布逐级推算出灌溉需水量。同时还需考虑供水水源的来水和水利工程的引水条件,确定出灌溉可供水量。通过供需水量的平衡分析,编制出灌区内各级渠道的用水计划,灵活做好全渠系水量的优化调配工作。合理的用水计划能有效利用水资源进行当地的农业灌溉和水资源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

5 结语

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工程是新时期建立新型农业节水机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革命性举措,是实现现代节水型社会目标的必经之路。工程的实施将有效节约水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更好地为农业服务,保障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渠系末级汾河
工程状况与管理水平影响的渠系水利用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
末级压出室水力结构对多级离心泵水力性能的影响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运载火箭末级离轨控制策略优化
超临界机组锅炉末级过热器管爆管分析
汾河水韵
DF100A发射机末级电子管的计算与分析
无人机航遥技术在某灌区渠系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推求方法优选研究
黎榕灌区渠系水力计算及输配水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