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析论

2012-04-14袁胜育金胤静

关键词:中亚石油能源

袁胜育,金胤静

(上海政法学院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201701)

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析论

袁胜育,金胤静

(上海政法学院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201701)

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看,中亚始终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中亚一直是大国争端的集中地,而该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储备,如石油,尤其是天然气,更是极大地吸引了外部世界,尤其是大国的注意力,使其成为全球能源政治的核心。能量地缘政治包含了一个将能量发射到能源丰富地区的综合方法,谁控制了该地区的能源资源,谁就能在心脏地带的中心发挥重大影响力。俄罗斯、中国、美国、欧盟、印度和其他国家都在为获取遥远的中亚地区的油气储备而展开激烈的斗争。

中亚;能源;地缘政治

作为影响国家对外政策和行为的重要思想,地缘政治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尽管传统的地缘政治学概念在某些方面与国际地缘政治环境下的新变化不相符,但是一些基本概念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能源资源不均衡的地理分配以及基于这个原因的持续不断的冲突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研究能源资源,政治和权利以及空间(地理)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地缘政治学主要关注地理环境对政治国家的影响。瑞典政治学家鲁道夫·契伦首先运用了地缘政治学这个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把国家看做地理有机体或者空间现象的理论”。索尔·科恩将地缘政治学定义为‘分析地理环境与前景同政治进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科学’。作为德国地缘政治学派的代表人物,卡尔·恩斯特·豪斯霍弗则提出,一切政治进程都是由空间决定的[1]23。

广义上讲,地缘政治学研究的是国家间在特有的地理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地理在国际政治中是最为根本的因素,因为它最具有持久性。一个国家的地理情况可以为这个国家带来机遇和局限,由于这个原因,地理状况成为左右国家领导人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要条件,从而会影响他们对外政策的决策。所以,可以说,地缘政治学是从对外政策的角度研究国家地理。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地缘政治思想莫过于马汉的“海权论”思想和麦金德的“陆权论”思想。

1890年,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出版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系统阐述了他的“海权论”思想。他从战略角度分析了一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领土范围、人口数量、民族性格和政府政策等因素对海权的影响,提出夺取并保持制海权,特别是与国家利益和海外贸易有关的主要交通线上的制海权,对国家的强盛和繁荣至关重要[2]。与“海权论”相对,19世纪末英国新地理学的先驱麦金德则提出了“陆权论”。麦金德的基本观点是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来看,世界历史可以被解释为一部陆权和海权对抗的历史。在哥伦比亚时代,西欧国家利用其海洋优势,控制着世界上很多地区。麦金德预测,由于欧亚大陆的广袤,这一平衡将发生有利于陆权的倾斜[1]8。这为后来他发表的那段著名警句奠定了基础:“谁统治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1]150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麦金德的观点对英国或美国的影响甚微。但是,在德国却不然,麦金德的观点受到了卡尔·豪斯霍弗以及慕尼黑地缘政治学协会其他同事的重视,进而发展为一种特殊的地缘政治学作为德国的政策工具。很明显,这对于地缘政治学的形象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地缘政治学也随之进入了一个衰落期。

20世纪70年代,西方地缘政治学因美国对外政策分析家对冷战的关注而得以复兴。麦金德的理论和概念被证明适用于美国和苏联日益凸显的冷战。二战期间和二战后的美国战略家通过借用麦金德世界观的部分内容,制定并推行了对苏遏制政策[3]23。遏制和多米诺理论,连同麦金德的心脏地带和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为西方国家为阻止共产主义向(苏联)心脏地带以外的空间扩展而进行的地理军事结盟和干涉提供了合理的证明。

自冷战结束后,世界发生了很多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似乎对于运用传统的地缘政治学作为世界政治实践的单一指南提出了质疑。尽管如此,地缘政治作为影响国家行为的重要条件并没有消失,这正如科林·格雷认为的,“国际政治仍然是由基于领土来界定的国家组成。尽管地理环境不能决定历史进程,但是它对所有发生在其疆界内的事件都很重要”。在他看来,“地理因素在国际政治中无处不在。地理可以界定参与者,常常能够决定参与者竞争的风险大小,并成为衡量彼此安全性的决定性条件”[4]。

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也在他的《大棋局》一书中提到,领土的竞争仍然主导着世界事务。他认为,地理位置仍然是一个国家对外优势的起点,国家领土的大小仍然是地位和权力的主要标杆之一[3]113。

正如以上学者指出的那样,尽管传统的地缘政治学概念在许多方面与国际地缘政治学环境下的新变化不相符,但是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仍然发挥着作用。世界能源资源不均衡的地理分配以及基于这个原因的持续不断的冲突就是很好的例子。特别是冷战时期及冷战后多次发生具有能源地缘政治背景的战争或冲突后,“石油政治学”被认为是理解国际冲突的一个理论范畴[5]。鉴于能源工业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特殊作用,地缘政治因素对于国际能源政治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对能源地缘政治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关注[6]。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人类活动都越来越依赖能源。不同形式的能源对于住宅、工业、交通,甚至军事活动都必不可少。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更是被称为现代工业的血液。

由于能源安全与国家发展、国家战略密切相关,世界各国之间的能源政治争夺由来已久。从两次世界大战到冷战时期,世界上多次发生过具有能源地缘政治背景的战争或冲突。地处“石油心脏地带”的中东、北非以及东亚、东南亚等能源资源富集地区多次遭受战火涂炭[7]。按照基辛格的说法,“谁控制了能源,就控制住了所有国家”,石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冷战期间美国的外交政策。“卡特主义”的出笼,与其说是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回应,不如说是为了确保波斯湾能源通道的安全。而1991年美国发动海湾战争的决定性动机,也是为了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正这如爱德华·摩尔斯所说的,1991年海湾战争是现代历史上第一次石油战争,它在提醒我们,只要油气资源仍然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只要还存在一个愿意确保油气供应的强大的政府——那就必然会有一个允许使用武力阻止任何一个政府控制油气市场的承诺[8]。迈克尔·克莱尔也证明了这一观点,在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一直认定,是否能够获得廉价石油仍然是一个涉及国家安全的问题,如果有必要的话,美国可以采用军事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9]。

能源地缘政治包含了一套将力量投射到能源丰富地区的综合方法[10]。它首先表现在对能源富集地区的争夺和控制。比如,对美国而言,控制了中东的石油,就等于把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命脉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美国就可以用石油做武器来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比如,对于需要进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油价上涨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长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也意味着发展速度的降低。正因如此,如今印度和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石油需求增加,谁掌握石油控制权就变得格外重要。而对于石油出口国而言,油价下降,其收入也相应减少,出口量越大,收入减少得越多[11]。正因如此,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除了成为美国的坚定盟友,几乎别无选择。除了中东,美国还因为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地区拥有石油资源而宣布这一地区是关乎“美国重大利益”的地区[12]。而随着里海呈现出成为第二个中东的势头,美国立即加强了与里海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

能源地缘政治还表现在对能源的海陆运输线和输送管道的控制。一个世界强国要么拥有必需的能源,要么有能力来保证获取它们。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担心苏联切断波斯湾“生命线”和途径好望角的海运路线,在阿富汗、也门、安哥拉展开了多年连续不断的斗争。

能源地缘政治表现为大国通过争夺能源及其运输线,将能源问题作为推进对外战略的工具,借此重组国际战略格局。美国对中东石油的控制,俄罗斯基于本国丰富的油气资源而开展的能源外交,都是以能源作为威力巨大的地缘政治武器,实现其战略目标。

因此,能源地缘政治是一个涉及能源资源、政治和权力以及空间(地理)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的领域。中亚则是研究能源地缘政治的一个典型案例。

1991年苏联的瓦解以及随后中亚五国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欧亚地缘政治格局。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讲,中亚始终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中亚一直是大国争端的集中地,尤其是“大博弈”时期的沙皇俄国和大不列颠帝国在中亚的争夺。苏联的瓦解又一次在该地区留下了权力真空,各种势力争相填补,出现了被一些学者所称的“新大博弈”。如果说“大博弈”时代大国在中亚的逐鹿主要是因为该地区重要的战略位置的话,那么,在今天,该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储备,如石油,尤其是天然气,才是引发“新大博弈”的最根本的原因。

中亚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和储备作为一项战略资产,开始被视为正在崛起中的政治和经济对手争夺的目标。中亚并不占有大份额的世界能源资源,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随着全球石油需求量的上涨和非石油输出国组织产量的下降,石油输出国组织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亚则具有成为一种潜在的战略平衡力量的可能[13]。因而成为撬动全球能源格局变化的新要素。数量不大的中亚石油和天然气能够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价格发挥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消减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控制力,降低能源供应中断的风险。中亚周边大国环伺,既有像俄罗斯这样的油气输出国,也有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欧洲、美国这样的油气输入国。中亚能源的流向,关乎这些国家的切身利益。

中亚能源地缘政治角逐主要是围绕三个方面展开的。

第一,中亚能源控制权的竞争是麦金德“心脏地带”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结果。对控制“心脏地带”的潜在欲望,在20世纪以来就一直是地缘政治思想和实践的中心原则,如今在中亚围绕能源资源控制权问题再一次上演。谁控制了该地区的能源资源,谁就能在心脏地带的中心行使相当大的权力。因此,中亚的能源博弈与地缘政治争夺交织在一起,储量丰富的能源使中亚地区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加剧了大国在中亚的争夺。

第二,中亚作为世界上最后一个具有商业价值的有待开发的油气地区,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其居于迅速整合的欧亚经济空间的中心位置,不仅是邻国,甚至遥远的欧洲和美国,都对在中亚的影响力和能源市场份额展开竞争。这种影响力的竞争不一定直接体现在能源领域,而是体现为首脑外交、文化往来、经济合作、军事交流等高端层面,而目的则是为了占有更大的能源市场份额。从这个意思上说,谁能在心脏地带的中心行使相当大的权力,谁就能控制该地区的能源资源。

第三,“管道政治”成为中亚能源地缘政治角逐的重要领域。在能源安全保障方面,确保稳定地输送管线与确保对能源产地的控制一样重要。与海上运输一样,怎样构建作为陆上能源连接通道的运输管道,既是能源保障的重要因素,又会促使相关国家展开竞争或形成新的同盟。因此,各国纷纷以自己为中心,建设由中亚及里海通向欧洲和亚洲的陆上输送管道,这既是经济行为,同时也是政治、外交行为,包含了复杂的政治经济性合作和竞争。从保障能源供应的角度看,建设一条以自身为目的国的能源输送管道,无疑能最大程度提升能源供应安全。而考虑到管道建设中巨额的资金投入,以及管道建成后给能源输出国和输入国带来的利益,双方在政治经济上相互合作的体制大部分会持续下去。

从整体实力和在中亚地区投入的力量来看,在中亚能源地缘政治角逐中,主要的角色包括美国、俄罗斯、欧盟、中国、印度等国。

美国的中亚战略就是试图通过对中亚能源的控制以遏制俄罗斯的复兴和中国的发展,维持和强化其全球霸主地位。冷战以后,美国为了建立以本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制定了欧亚战略,而中亚成为了重要的地缘政治学变数。事实上,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来看,与中国和俄罗斯相比,美国在欧亚地区内的竞争并不占据优势。但是为了成功维持美国对欧亚大陆的影响力,牵制俄罗斯和中国在欧亚地区的影响力,并在阿富汗和印度洋构建新的安全地带,美国需要在中亚确保军事及经济据点。不仅如此,中东战争给美国带来的能源保障和地缘政治威胁,使能源资源方面不稳定的供需成为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把中亚视为能源资源的重要替代地区。美国政策的主要目标就是使该地区的石油出口多样化,以此帮助该地区确立更为独立的地位,也就是脱离俄罗斯管线的垄断统治,保证该地区能源通过快速建设的东线和西线运输通路流向世界市场,最终保护美国及其盟国的能源安全[14]。

而对俄罗斯而言,中亚一旦被美国掌控,俄罗斯将陷入被包围的局面,国家安全面临威胁,战略空间的拓展将受到限制。“莫斯科现在把争夺里海石油和天然气宝藏控制权的国际斗争视为俄罗斯的国家安全问题”[15],因此,俄罗斯如今比任何外部国家都更加关注中亚,力求通过对中亚能源资源的占有和运输通道的控制,抗衡美国,钳制中、欧,防止任何外在大国在中亚取得战略地位。为了对抗美、欧力推的BTC输油管道,俄罗斯加紧推进扩建连接哈萨克斯坦最大油田和俄罗斯黑海港口的CPC路线,使其成为这个地区的主要输油管道[16]。俄罗斯的目标呈现三重性:第一,确保中亚油气的出口使用俄罗斯已有的出口设施;第二,促进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公司的发展,帮助它们在中亚获取最大的市场份额;第三,利用一切手段阻碍不能使俄罗斯获利的项目[17]。俄罗斯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地理位置。得益于苏联经济的整体性,中亚各国只能继续依赖由俄罗斯掌控的交通、通讯、供应链和其他网路。目前,俄罗斯公司和商业集团仍然控制着中亚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部分运输设施。

欧盟出于政治目的和能源安全目标,对中亚的能源投资也是逐年增加,尤其是随着欧盟东扩的推进,从长期来看,欧盟将成为中亚的一个重要行为体,这也促使欧盟对中亚的关注日趋上升。过去中亚和里海生产的所有石油都通过俄罗斯的输送管道输送到欧洲,造成了俄罗斯对中亚的政治及战略性控制的局面,进而对欧盟的能源供应安全构成威胁。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欧洲致力于构建不受俄罗斯干涉和控制的新输送管道,并于2005年建成了通过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连接欧洲的BTC输送管道路线,把里海和中亚生产的原油出口至欧洲地区。欧盟还和俄罗斯展开了天然气之争。俄罗斯和乌克兰天然气争端于2006年和2009年相继爆发,使欧洲意识到对俄罗斯能源输送网过于依赖带来的严重问题,计划建设绕过俄罗斯直通欧盟的“纳布科”(Nabucco)天然气管道。

中国和中亚比邻而居,中国追求的是通过与中亚国家在安全和能源方面展开的密切合作,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维护边疆稳定,打破美国在太平洋沿岸的封锁。虽然中东仍然是中国石油进口最多的地区,但是这个地区政局越来越不稳定。而且,来自波斯湾的石油必须经由两个主要的能源运输枢纽——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但是这两个海峡都不在中国的控制范围内,将威胁到中国的能源安全。而中亚能够提供较经由马六甲海峡更为安全的能源供应。中国还希望寻求多渠道进口资源,以期到2020年,使天然气占到能源总量的10%,而2010年只占到4%。在这一背景下,与中国地理位置相近的中亚油气资源,在为中国提供多样化的能源资源、加强中国能源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印度作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位居第二的国家,对中亚的关注也主要在能源。印度需要在中亚地缘政治局势中发挥积极作用,因为其经济发展要依赖石油和天然气进口。正如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所言,面对中国打响的获取可靠能源供应的全球战役,印度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由于担心经由阿富汗或巴基斯坦的管线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印度支持建立一条从俄罗斯出发,经中亚到印度控制的喀什米尔的1400千米“能源高速公路”。印度还通过发展与单个中亚国家的友好双边关系,巩固了在该地的外交和经济地位。

中亚能源的重要性使其成为俄罗斯和美国等国家争夺的焦点,其他如中国、欧盟、印度、韩国、土耳其、伊朗等国,也纷纷加大在中亚的投资和影响,积极布局中亚能源。多方势力的介入使中亚的地缘政治局势更趋复杂性,从长远看,中亚能源地缘政治角逐也将继续下去。

[1]Saul Bernard Cohen.Geography and Politics in a Divided World[M].La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3.

[2]阿尔弗雷德·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8:375.

[3]Francis P. Sempa.Geopolitics,New Brunswick[M].NJ:Transaction Publishers,2002.

[4]Colin S. Gray.How Geopolitics Influences Security[J].Orbis,,1996(Spring).

[5]小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48-254.

[6]斯·日兹宁.国际能源政治与外交[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3.

[7]张妍.信息时代的地缘政治[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94.

[8]Edward Morse.A New Political Economy of Oil?[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1999(1).

[9]Michael Klare.Resource Wars:The New Landscape of Global Conflict[M].New York:Henry Holt and Company,2002.

[10]Susanne Peters.Coercive Western Energy Security Strategies:‘Resource Wars’ as a New Threat to Global Security[EB/OL.()[]]http://gis.depaul.edu/abrownlow/Global%20Resources/Fall%202011/2011%20Readings/Peters,%20Resource%20Wars%20and%20Global%20Security.pdf

[11]王从德.地缘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49.

[12]William Pfaff.In Colombia,Remember:Foreigners cannot win a civil war[N].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2000-05-15.

[13]E. L. Morse and J. Richard.The Battle for Energy Dominance[J].Foreign Affairs,2002(2).

[14]Bruce R. Kuniholm.The Geopolitics of the Caspian Basin[J].Middle East Journal,2000(4).

[15]孙霞.中亚能源地缘战略格局与多边能源合作[J].世界经济研究,2008(5).

[16]Stephen Bierman.Russia,Chevron approve $5.4 billion CPC Oil Pipeline expansion[N].Bloomberg,2010-12-15.

[17]Dmitry Trofimov,“Russ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Central Asia: problems,prospects and interest[J].Central Asia and the Caucasus,2003(1).

[责任编辑孙景峰]

AnAnalysisonCentralAsianEnergyGeopolitics

YUAN Sheng-yu,et 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Shanghai 201701,China)

From a geopolitical point of view, Central Asia has always been important. It has been the center of intense contestation among great powers. Its rich reserves of natural resources, oil and natural gas in particular, has at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from the outside world, particularly among great powers, placing at it the heart of global energy politics. The geopolitics of energy encompasses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of projecting power into energy-rich regions, whoever controls the region’s energy resources will wield considerable influence in what can be considered the heart of heartland. Tense jockeying is underway as Russia, China, the US, the EU, India and other countries all are competing with each other for the right to get oil and massive gas reserves out of the remote countries of Central Asia.

Central Asia;energy;geopolitics

D815.9

A

1000-2359(2012)05-0081-05

袁胜育(1964-),男,湖北大悟人,上海政法学院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国际政治研究。

2012-04-16

猜你喜欢

中亚石油能源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中亚速览
民营油企的中亚并购潮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