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新探

2012-04-13李琬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善思善学世界观

李琬

(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86)

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新探

李琬

(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86)

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各种高论见仁见智。应充分认识创新思维的内涵及医学生创新思维的特点,着重从确立科学世界观,掌握科学方法论;树立解放思想,勇于探索观念;善学善思,在继承中不断“否定”和超越等方面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创新思维;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解放思想;善学善思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时代挑战面前,唯有不断进取、开拓和创新的民族和国家,才能牢牢地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可以说,创新已成为时代的标志和潮流。

创新思维是创新的灵魂。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人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进行有价值的求新探索,从某些事实中寻找新关系、提出新答案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是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它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规律,而且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创新思维是人类独有的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运用。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正是凭借着创新思维,不断改造和创造世界。任何科学技术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人的一种创新活动,而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要想在科学研究中取得突破,有所建树,关键在于能够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的基础则在于创新思维。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1]。唯有具备了创新思维,才能发明新技术,形成新观念,提出新方案,创建新理论,取得出人意料的成果。

正是由于创新思维对整个科技进步乃至社会前进所具有的独特的推动和加速作用,因此,人们越发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将其作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增强国家和民族创新能力的重中之重。

医生诊疗病患、救死扶伤,所从事的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医生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医生必须具备的特质:坚定的自信心、强烈的问题意识、顽强的创新意志、勇敢的冒险精神。而这些恰恰是医生这一职业创新思维的基本内涵。由此可见,医生这一职业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医生模范履行职责,破解人类健康面临的诸多难题的关键所在和客观需要。对于即将从事医生这一职业的医学生来说,创新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医学科学因其自身的快速发展和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出现科学问题的机遇会最多,只有加强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增强他们的敏锐性和创造力,才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医生职业生涯中,勇于探索新的医学问题,不断开拓医学科学的新领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新型医学人才。所以,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自然会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并顺理成章地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

关于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许多有识之士曾从多方位进行过探讨和论述,见仁见智。笔者以为,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重点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创新思维的基石和必要条件,能够给创新思维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人们对一切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思想工具和行动指南。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有一句名言:“从马克思的理论是客观真理这一为马克思主义者所同意的见解出发,所能得出的惟一结论就是:遵循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绝不会穷尽它),而遵循着任何人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2]在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才能抵制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影响,才能自觉把握正确的方向和方法,使智慧和能力在超越习常思维的探索进取中得到整合和“裂变”,取得成就。因此,医学生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地、扎实地、自觉地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认真上好每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同时,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尽可能多读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力求掌握科学原理。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工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精神实质上下工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工夫[3]。只有真正掌握了原著中的基本理论,才能切实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才能运用科学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举一反三地解释和说明创新思维中和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见,创新思维培养,最根本的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头脑,最基本的途径是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原著,并由此克服自发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的影响,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用来指导科研实践。

二、牢固树立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的观念

解放思想是创新思维的基本前提,勇于探索是创新思维的基本条件和必要手段。翻开人类社会发展史和科技进步史,我们会发现,每一次时代的变革和进步,每一项科技成果的取得,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的,都与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密不可分。没有一代又一代科学研究人员的思想解放和勇于探索,就不会有电气化、农业机械化,就不会有新能源、信息技术和人类健康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正如江泽民同志深刻阐述的那样: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4]。

解放思想具有实践性,对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特点的新观念、新论断,要勇于在实践中应用。解放思想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不能满足于照抄照搬照转照用教科书上已有的定论和别人的经验,要善于根据自己的实际创造新理念、新经验、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推陈出新,迎头赶超,取得突破性进展。解放思想又是个动态过程,旧的矛盾和问题解决了,还会不断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事物发展永无止境,思想解放也永无止境。一切妨碍科学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科学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做法和规矩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科学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

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要紧紧抓住树立解放思想、勇于探索观念这一关键,使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成为每一名医学生的必备素质,在医学研究和实践中“不唯书、不唯上、敢为人先”。在创新思维培养中,要使医学生树立打破常规约束、突破传统禁锢的勇气和决心,善于提出新思路、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日日思变,天天求新,以坚定的科学理念和发散的思维方式,成为善思维、勤探索、能创造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三、善学善思,在继承中不断“否定”和超越

知识和经验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基础,同时也决定着创新思维的水平和质量。善学善思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只有善学善思,汲取人类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文明精华,并在继承中不断“否定”,推陈出新,才能超越前人,始终站在世界科技的高地和前沿。

当今时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总量骤增,知识更新呈“爆炸式”状态。如果一个人知识贫乏、单一、老化,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就很难提出解决的办法,更谈不上有所改进和创新。因此,必须具备积极向上的学习意识,求知若渴,把学习列为生活中的第一需要,视学习与“衣食住行”同等重要,并将终身学习作为一种必然选择。

善学善思,必须具有高远的追求,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善学善思,既要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有的放矢;又要重钻研,防止不求甚解、囫囵吞枣,避免死读书、读死书。学习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指导创新,推动创新。善学善思,要注意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知识积累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善学善思,要格外注重知识的积累,厚积方能薄发。现代医学建立在人类社会几千年积累的对疾病、健康的认识基础之上,医学创新离不开这个“源”和“根”。但同时也必须看到知识和经验有时也会使人们形成思维的惯性,甚至会形成一种习惯性思维定势,从而导致人们的思维陷入教条和僵化,影响限制人们的创新思维。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善学,更要善思。重在于“学”,贵在于“思”。创新是对前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的一种“否定”和超越,创新思维过程实际上是对已有信息进行再加工的过程,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会少走许多弯路,会更快地步入研究和创新的“佳境”。

医学创新具有“宽”的知识特征,多是集成创新,需要整合交叉多种学科的知识和经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学科分化越来越细,新的分支学科不断产生,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综合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又发展分化了新的领域。这样的分化与综合,更加急迫地要求医学生善学善思,增强积极学习、获取新知识的热情,及时捕捉医学领域各种有用、有效信息,既有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不断地创新和突破,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张忠元,张强,向洪.创新人才学[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102-104.

[2]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0:135.

[3]姜照远.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通俗读本[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195.

[4]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7-538.

G642

A

1001-7836(2012)09-0012-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2.09.005

2012-05-04

李琬(198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2011级博士研究生,从事生物物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善思善学世界观
乐学善思 独行如众——写在《翟咏文存》出版之际
闫春平:在信息技术课中践行教学生“乐学善学”
智能化的“世界观”
博学善思 厚德自强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
善思,学习进步的秘籍
太极拳之“善学”
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