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科林斯在《傲慢与偏见》中的话语交际语用能力
2012-04-13张晓燕
张晓燕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试析科林斯在《傲慢与偏见》中的话语交际语用能力
张晓燕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运用语言学领域中的合作原则理论与礼貌原则理论,对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人物科林斯的话语交际进行分析,在展示小说人物科林斯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语言表现体现其深厚的交际能力。
话语交际;合作原则;言语行为;婚姻观
英国作家简·奥斯丁被誉为语言大师,在其诸多作品中,《傲慢与偏见》堪称经典,被公认为是世界文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英国文学家毛姆曾将其列入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作品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其中的一个喜剧人物科林斯虽非重要人物,可是在奥斯丁笔下却又栩栩如生,为作品增色不少,体现了奥斯丁通过语言刻画人物的艺术。本文拟分析研究作品中的这一喜剧人物科林斯的话语交际,分析其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下的语言表现,体现其交际能力,从而进一步体会奥斯丁的语言创作艺术以及人物刻画功力。
在众多奥斯丁作品评论研究家的眼里,科林斯是个负面人物,他装腔作势,奴性十足。李雅新认为科林斯在对伊丽莎白求婚时证明了自己是个虚张声势、平庸自负的人,“本想炫耀自己与某阔太太的关系,拉大旗做虎皮,却暴露了自己奴性十足、啰唆愚蠢的嘴脸。”[1]宋振芹以为科林斯是个辞藻华丽,废话连篇的人[2]。胡舒莉认为科林斯具有“古板虚伪、拘于礼节、谄上媚下、吹嘘拍马、寡廉鲜耻、令人讨厌的小丑形象”,其“最大的本事就是吹牛拍马、曲意逢迎,他一出口就是奉承、恭维话,让人肉麻”[3]。诸位研究家对科林斯的评论一定程度上确实符合了作品对该角色的刻画要求,符合作者奥斯丁在刻画该人物时的定位。在此且不论科林斯品德的优劣,笔者认为在当时的处境下,科林斯堪称交际好手。下面试运用语言学领域中的合作原则理论与言语行为以及礼貌原则理论,选取对科林斯在其结婚之旅中所展开的话语交际进行分析,展示其在交际上的非凡能力。
一、道歉信——预热之旅
小说中首次提到科林斯是在第十三章,以他写给贝内特家的一封道歉信展示自己。科林斯是个幸运儿,根据18世纪的英国限定继承权法规定,他有权在贝内特先生去世后继承朗伯恩的财产,有权将贝家女人们撵出家门。而这在浅薄势力的贝内特夫人的眼里是“不可理喻的”,而科林斯也成了她的眼中钉,认为他是“极为可恶的家伙”,甚至贝内特先生也认为“这是极不公道的……这桩罪过他是无论如何也洗刷不清的”[4]60。因此,科林斯以一位贝内特家素未谋面的表亲到贝内特家里继承财产,这种处境是尴尬困难的。但是科林斯的交际能力却在此初见端倪。在该信中,科林斯用了“忐忑不安”来形容自己对其父与贝内特先生的争执不和,对自己接受其遗产,认为自己“三生有幸”,对侵犯表妹们的权益“深感不安”,为此“深表歉意”,并愿“做出一切可能的补偿”。科林斯完全没有必要道歉,继承他人的财产是完全按照当时法律规定的,可是他在信中却用了“侵犯”、“深表不安”这样的字眼主要是要尽量地少让别人吃亏,多让别人得益,并尽量地少让自己得益,多让自己吃亏,体现了其得体、慷慨、谦逊,以致贝内特先生担保“他像是极有良心、极有礼貌的青年”。虽其信中不免破坏量的原则,过多地描述了自己对凯瑟琳夫人的顶礼膜拜,但是却恰到好处地迎合了乡绅主妇对权势的趋从心理,达到了此信的目的——让贝内特太太原先的怨愤打消了不少并准备心平气和地接待他。科林斯通过这封看似繁冗的道歉信,表明了心迹,打消了贝家的怨气,赢得贝内特先生对其态度的缓和,认为他“还是有些顾全孝道的”,确实恰到好处地发挥了作用,为科林斯打入贝内特家的交际之旅奠定了一定的人际基础。
二、求婚前——破冰之旅
正如书中刻画的,科林斯并不是个聪明人,所受教育有限,“大部分岁月是在他那个爱钱如命的文盲抚琴的教导下度过的”,幼时的严厉管教养成了他唯唯诺诺的性格。在既无良好家境,也无上等教育的背景下,毫不出色的科林斯却能讨得英国贵族爵士遗孀的欢心,并受其恩赐,被提拔为教区教士,从此鸿运亨通,享受教士权威,过上悠闲生活,拥有舒适的房子,可观的收入,这一切从无到有得益于科林斯的交际能力。这从他初到贝府时与贝内特太太的话语中就可见一斑。初到贝府,他就说贝内特太太“真有福气,养了这么多好女儿”,并说“对她们的美貌早有耳闻,但是今天一见面,才知道她们比传闻的还要娇美得多”[4]62。科林斯深谙赞誉之道,他抓住贝内特太太急于嫁女儿的心理,先夸耀了对方女儿一番,又不惜打破话语质的准则,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说个个一定会有个好姻缘,虽为奉承话,却是“一番贝内特太太没有听不进的恭维话”,以致贝内特太太一改先前看法,称赞科林斯“心肠真好”。特别是当他表示要在表妹中选一个成为住宅的女主人时马上令贝内特太太喜笑颜开,如获至宝,一个原本懒得说起的人现在却深得她的欢心。恐怕没有人能比科林斯更懂得方式原则在交际中的重要性了,其中的要诀便是简练又井井有条,步步为营。
三、求婚进行时——融冰之旅
小说人物经常违背合作原则和会话准则,采用间接表达方式,制造会话含义。这样做的原因之一是他们顾及到交谈者的面子问题以及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为了减少对交谈者的面子威胁,遵守交际礼节,说话者往往使用看似礼貌的言语方式,隐讳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这样做可以避免直接冲突、尴尬或种种不良后果。
科林斯在作者奥斯汀笔下是个其貌不扬,体态笨拙,举止拘谨的二十五岁青年,以其外形想要吸引伊丽莎白这样美丽智慧的女生的垂青恐怕难于登天。因此要想成功求婚,也绝非易事。首先在伊丽莎白觉察科林斯想要向她求婚,为避免尴尬阻拦当时在场的母亲离开时,科林斯认为伊丽莎白欲意阻拦母亲离开,避免与自己单独谈话的行为是因为她害羞怕臊,天性羞怯,这里科林斯的大胆推测表面上是违背质的准则,说出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其实这是站在伊丽莎白的立场上为其考虑问题,实行负面礼貌策略,既满足对方面子上反面的要求,替对方寻找借口,避免双方因欠情而产生尴尬,维护对方负面面子不受伤害,也保全自己的面子,使得对话得以继续。于是接着科林斯井井有条地列出了其结婚的三个理由。
“第一,我认为每个生活宽裕的牧师理应给教区在婚姻方面树立一个榜样;第二,我相信结婚会大大增进我的幸福;第三,……这一点或许应该早一点提出来,我有幸奉为恩主的那位贵妇人特别劝嘱我要结婚。”[4]100
站在其职业立场上,特别是在当时教士气氛浓厚的背景下,工作家庭两不分的科林斯认为结婚此举与自己的职业是息息相关的,并毫不含糊地将其列为自己结婚的第一个理由显得合情合理。科林斯认为结婚有助于增加幸福指数,这说明他也认同婚姻与个人幸福的关系,与奥斯丁开篇所述“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条真理不谋而合。第三点科林斯觉得是因为恩人凯瑟琳夫人也特别叮嘱他要结婚。在此点上,科林斯有意破坏量的准则,不厌其烦地把此点提出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清楚楚,最后总结自己结婚的主要意图,以及财产问题。此点看似冗长地提到凯瑟琳夫人对他婚事的关心,实则是科林斯为了进一步借用此优越条件,加大求婚的胜算筹码。读者可以想象,倘若求婚对象不是伊丽莎白,而是贝内特夫人类型的势利小人,这样的求婚成功几率必然大大增加,也正是科林斯明确地表示出了与其结婚所带来的实惠才引起伊丽莎白好友夏洛特的青睐。从这点意义上看,科林斯的求婚策略是可行的。然而令科林斯遗憾的是,对象伊丽莎白并非势利小人,科林斯的求婚在她眼里变得荒唐可笑,并逼得她不得不违背方式准则打断科林斯的话语来拒绝其求婚。对伊丽莎白的拒绝,科林斯显然是有所预料,但他并不因此泄气,为了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增加双方在此点的一致,他还替伊丽莎白找出她理应拒绝的理由,“年轻小姐遇到人家第一次求婚,即使心里想答应,嘴里总是要拒绝,有时候还要拒绝两次,甚至三次”,“你并不是真心拒绝我,我看你是在效仿优雅女性的惯技,欲擒故纵,想要更加博得我的喜爱。”[4]101-102科林斯这样说显然是在避免对方因面子受损而产生尴尬,维护对方的负面面子不受伤害,也为自己找台阶下,使自己面子不受损。在此,读者又能感受科林斯弹性的语言功底。
四、求婚不成——以退为进
在屡遭拒绝后,科林斯与贝内特太太的一番对话也可以看出科林斯的交际功底。面对嫁女心切的贝内特太太,科林斯刻意违反质的准则和方式准则,一改以前的谦卑,马上插话说,“如果她(伊丽莎白)真是又任性又傻,那我就不知道她是否会成为我称心如意的妻子了,因为想我这种地位的人,结婚自然是为了寻求幸福。如果她当真拒绝我的求婚,也许还是不勉强她为好,否则,她有这样的性情缺点也不会给我带来什么幸福。”[4]104科林斯再傻,也知道自己要什么,他的婚姻观认为,假使伊丽莎白真是又任性又傻笨,那她就成为不了自己满意的妻子,在他看来婚姻是来不得勉强的,否则带不来幸福。此一席话既道出科林斯的内心想法,又在缺乏足够证据的情况下用假设句不等对方说完就做出肯定答复,给贝内特太太施加压力,引起贝内特太太惊恐,让自己的求婚化被动为主动。
确定被彻底拒绝后,贝内特太太计划如何与科林斯谈话时,科林斯对贝内特太太说他绝不会怨恨令爱的这种行为。认为幸福一经拒绝就不再显得那么珍贵,即使伊丽莎白接受求婚自己也不一定会幸福。科林斯想以此证明自己此次求婚未果并非坏事,并说自己接受的不是贝内特太太的拒绝,而是伊丽莎白的拒绝,极大地维护了贝内特太太的面子,让双方对话得以下去。“为保证对方的负面面子不受威胁,说话人就要有负面的礼貌策略。就是说,说话人要通过道歉、贬己、勉强而为、消极无奈等途径来维护听话人的面子,使其行为不至于受到阻碍和干扰。”[5]因此科林斯向贝内特太太道歉,给了贝内特太太自主,让其可以不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要求,从而实施了负面礼貌策略,满足了对方面上反面的要求。而这样的处理方式只会令贝内特太太更加后悔,也让自己避免了因求婚遭到拒绝而陷入的尴尬局面,由此更显科林斯的高超交际手段。
五、转战情场——暖春之旅
在求婚未果后,科林斯并不显得尴尬或沮丧,也不设法回避伊丽莎白,但是也不再跟她交流,而是转向夏洛特,并适时地向她倾说自己的内心看法,且看科林斯是如何向夏洛特求婚的。“一进屋,科林斯先生便恳求小姐择定吉日,好使他成为世界最幸福的人。”[4]115科林斯尽量地赞扬对方,满足了对方正面面子的要求。他果断迅速地求婚正好符合夏洛特不大看重男人和婚姻生活,只要能找到一个保险箱,把自己嫁掉就可的心态。对并非浪漫主义者的夏洛特而言,一个相貌平平,受过良好教育但却没有多少财产的27岁地方青年女人,科林斯确实是最好的选择。就科林斯的性、亲属关系、工作热情和社会地位来看,嫁给他所能得到的幸福可能性不会少于大多数人。对科林斯而言,攻克重重险阻,终于赢得知书达理的夏洛特实属不易,这与其深厚的交际能力息息相关。此次朗伯恩之旅不仅完成了终身大事,而且展示了自己的交际水平。不可否认,科林斯有其自身品德的弊端诟病,但以其所处立、地位,他深谙话语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交际中的运用,使得自己与人的交往如鱼得水,鸿运连连。不得不说他的此次结婚之旅可谓是其交际的胜利之旅。
六、结语
科林斯虽为扁平人物,可是奥斯汀却通过其有限的语言交流,让人物科林斯在遵循、利用以及违背会话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语用含义,赋予了人物不同的言语、行为和性格特征,形成了作品尖刻、讽刺、机智、幽默的语言风格,刻画出一个个性丰富,深谙交际之道的人物。也正是作者简·奥斯汀调动多种语用手段以及文学手段为内容服务,使小说在轻松愉悦的外在形式下显示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心理沉淀和关于人性、生活的深刻哲理。同时,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在阅读和分析文学文本时恰当运用语用学知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人物性格以及作者的写作技巧、文本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1]李雅新.《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风格分析[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88):18.
[2]宋振芹.《傲慢与偏见》语言特色的语用学研究[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4,(6):39.
[3]胡舒莉.《傲慢与偏见》:全反讽的艺术[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22):45.
[4]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M].孙致礼,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5]何自然.语言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05.
Explore Collins'communicative abilit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the Politeness Theory
ZHANG Xiao-yan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21,China)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flat character Collins'language from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politeness theory to see Collins'communicative ability and give readers a more comprehensive perception of Austen's original creation in characters in the literature art.
language communication;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speech act;concept of marriage
H030∶I106.4
A
1001-7836(2012)10-0134-03
10.3969/j.issn.1001 - 7836.2012.10.055
2012-03-21
张晓燕(1982-),女,福建厦门人,讲师,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