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针对帕金森综合征治疗的体会

2012-04-13北京中医药大学00029张红林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18期
关键词:腹针病位帕金森

北京中医药大学(00029)张红林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医务室(100088)马淑芳2

北京普适恒量中医诊所(100007)张俏3 扎娃4 黄超5 全新6 马冬娜7 赖丽莎8 王芝营9

1 对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 syndrome)的认识

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 syndrome)是发生于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变性疾病。病因尚未明确,10%左右的病人有家族史;部分患者可因脑炎、脑动脉硬化、脑外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一氧化碳、锰、汞、氰化物、利血平、酚噻嗪类药物中毒及抗抑郁药(甲胺氧化酶抑制剂等)作用等引起类似帕金森病的表现,称帕金森综合征。

1.1西医对帕金森综合征的认识 帕金森综合征常继发于某些神经系统的其他疾病,包括脑血管病、脑外伤、颅内炎症、脑肿瘤,或是由毒物、药物所引起。其临床表现为:①运动障碍;②静止性震颤,主要累及手和上肢,手呈“搓丸样”颤动,个别患者可累及下颌、唇、舌和颈部等;③肌肉僵直;④其他如易激动,偶有阵发性冲动行为,出汗、唾液、皮脂腺液等分泌增多,有的患者还可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油脂脸、多汗、垂涎、大小便困难和直立性低血压,也可出现抑郁和痴呆的症状,脑脊液、尿中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降低。

1.2中医对帕金森综合征的认识 中医学无“帕金森”病名,针对帕金森综合征的肌肉僵直、震颤、易激动等症状,本病多属中医学“眩晕”、“震掉”、“颤证”、“痉病”、“内风”等范畴[1],《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其“掉”字,即含震颤之义。《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骨者,髓之府,不可以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素问·五常政大论》“其病摇动”、“掉眩巅疾”、“掉振鼓栗”等,阐述了本病以肢体摇动为其主要症状,属风象,认为该病的病因为风,病位在肝、肾[2]。明代医家孙一奎在《赤水玄珠》中指出:“颤振者,人病手足摇动,如抖擞之状,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并指出“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夫老年阴血不足,极为难治。”认为该病系年老阴血不足,肝风内动,筋脉失去濡养而致。

明代楼英《医学纲目·颤振》说:“风颤者,以风入于肝脏经络,上气不守正位,故使头招面摇,手足颤掉也”,“此证多由风热相合,亦有风寒所中者,亦有风夹湿痰者,治各不同也。”肯定了观点,扩充了《内经》的病因病机,阐明了风寒、热邪、湿痰都能作为病因而生风致颤。王肯堂《证治准绳·颤振》进而指出:“病之轻者,或能用补金平木,清痰调气之法,在人自斟酌之。中风手足弹拽,星附散,独活散,金牙酒,无热者宜之;摧肝丸,镇火平肝,消痰定颤,有热者宜之;气虚而振,参术汤补之;心虚而振,补心丸养之;夹痰,导痰汤加竹沥;老人战振,宜定振丸。”孙一奎《赤水玄珠·颤振门》又提出气虚,血虚都会引起颤证,治法为“气虚颤振,用参术汤”,“血虚而振,用秘方定心丸”。此外又指出:“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亏。”治法宜“清上补下”。

现代医家对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作了进一步探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周仲瑛等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其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本为气血阴阳的亏虚,其中以阴精津血亏虚为主,标为风、火、痰、瘀为患。王刚等认为,该病的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导致肝、脾、肾诸脏亏虚;劳逸不当,伤及筋骨;饮食不节,气血生化乏源;七情失调而致气机逆乱;居住失宜,外感秽浊之邪。该病的病位在脑,病在筋脉,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标实为内风、内虚、血瘀、痰火。

马云枝等认为,脾虚是帕金森病的根本病机,由于长期脾虚不运,气血乏源,导致肝肾阴精渐亏,肝风扰动,形成该病。李军艳等从该病的发病年龄、症状、病位、病程、分子生物学机制及治疗等方面分析,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是肾虚血瘀。廉全荣认为,肾亏脾虚是发病关键,风痰、水湿、瘀血停蓄是使病情加重的因素。总之,多数医家认为该病多属本虚标实,其中肝肾亏损、气血不足是其根本,而风、火、痰、瘀为其标[3]。

总之,众医家认为本病病位在脑和相关肢体,病变脏腑主要在肝,涉及肾、脾、心,病性属本虚标实。

2 腹针对帕金森综合征的认识和治疗

依据中医西医对帕金森综合征的认识,腹针从该病的病性病位、治疗取穴的角度进行分析([注]为了准确描述和表达腹针治疗方法和原理,有关腹针的相关论述均参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的《腹针疗法》)。

2.1病性病位 病性属本虚标实。病变脏腑在肝肾脾心,病位在脑、患肢。

2.2治疗方法

2.2.1调补脏腑 引气归元方。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2.2.2改善脑供血 取穴:引气归元、商曲(双)、气穴(双)、滑肉门(双)。

2.2.3解除肢体僵硬 ①肩部僵硬:肩凝症方。取穴:中脘、商曲(健)、滑肉门三角(患)。②前臂僵硬:肘、腕痛方。取穴:中脘、滑肉门(患)、上风湿点(患)、商曲(健)。③配合三星刺、三角刺、梅花刺。

3 验案举例

判断帕金森病治疗效果的标准:症状改善为肢体颤抖(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肌张力增高)、运动障碍(运动迟缓)等症状得到改善,且药物的不良反应不明显。

患者,女,74岁,俄罗斯人。2011年8月就诊。主诉:10年前曾患霍奇金淋巴瘤,接受8个疗程的化疗治疗。治疗结束后不久出现震颤现象,现逐渐加重,右上肢颤动明显,右手无法持物,情绪易激动。查体:右上肢颤动明显,右胸大肌外侧、肱二头肌紧张,前臂手三阴经部位肌肉紧张,按之痛。舌红少苔,脉弦尺弱。诊为内风震掉肾虚肝热型(帕金森综合征)。

腹针治疗:

取穴:引气归元,风湿点,商曲(双),气穴(双),滑肉门(双),上风湿点(患),上风湿外点(患)。

操作:针刺上述穴位后,依据得气和改善患者上肢颤动,调整针刺深度,直至上肢抖动消失。之后留针30分钟,用红外理疗仪照射脐部30分钟。共计30次腹针治疗。

疗效:①上肢颤动在针灸时能即时停止;②僵硬部位肌梭肌张力缓解,肢体颤抖明显减轻,手颤明显好转,自诉上肢颤动减轻60%,身体轻松,精神愉快。

4 体会

4.1明辨病位、病机是腹针的特色 疾病所表现的症状都发生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腹针的“神龟图”与全身的各个部位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通过讨论中医、西医对该病的症状、病理、病机的认识,用腹针对该病治疗。如西医认为帕金森综合征是脑部的“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疾病”,腹针可以用治头痛、眩晕的标准处方调理头部气血;表现为肢体震颤、肌肉僵直,腹针可以用治关节痛的标准处方调理僵硬的肌肉;中医认为,该病“系年老阴血不足,肝风内动,筋脉失去濡养”、“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亏,”腹针可以用引气归元调治肝肾,用上、下风湿点清热解毒,故明辨病位、病机是腹针治病的特色。

4.2掌握标准处方是腹针治疗的保障 腹针的天地针、引气归元、腹四关、调脾气、风湿点为临床整体调节脏腑气血提供了多种适应证较广的常用处方,为临证施治时的选穴辨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治疗各个大关节的标准处方又为腹针的“刺至病所”提供了技术保证。

在本文验案举例中,用引气归元调补脏腑,引气归元“以后天补先天”,不仅可以补脾,且可以补肾,而商曲、气穴又都是足少阴肾经的经穴,商曲位于离廓,气穴位于坎廓,更能增加补脾肾的功能。因此,无论气血亏虚型,肾精不足型均可用上方得以调理。而对于有风火、痰浊等不同因素之兼杂的病症,引气归元中的中脘、下脘两穴合用有理中焦、调脾胃、燥水湿的作用,其中的气海、关元两穴合用便有补肝肾、抑肝阳的作用。因此,同样也可以治疗肝阳上亢型与痰湿中阻型的病症。

如果在治疗肝阳上亢型的眩晕时加配兑廓、震廓的大横穴用以调肝肾,有壮水之主,以水涵木之意,其效更佳。改善脑供血则是参考腹针眩晕、头痛、颈椎病椎动脉型的标准处方,以引气归元加商曲(双)、滑肉门(双)、气穴(双)构成基础方;解除肢体僵硬则用肩凝症方和肘、腕痛方,腹针治疗肘部、腕部、手部疾病时,处方比较近似,均是取中脘、健侧商曲和患侧的滑肉门、上风湿点。只是在局部配引经穴时有所不同,治疗手、腕趾、踝部的局部疾病时,由于这些部位远离脏腑,恐脏腑之气达四末已无力,因此,必要时配合三星刺、三角刺、梅花刺,以引脏腑之气直达病所。应说明的是:引起肘痛、手麻的原因较多,如颈椎综合征、前斜角肌综合征等,只有诊清疾病的部位与性质才能因病施治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4.3腹针目前研究的目标 腹针目前对帕金森综合征的治疗目标,应定位在改善肢体僵硬、改善脑供血上,通过调补各脏腑整体上的失调,减轻症状,提高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生存质量,使患者基本上过着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猜你喜欢

腹针病位帕金森
一对一心理护理对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蓄血证病机病位探析
腹针结合浮针治疗颈源性耳鸣病案1则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验
腹针配合神阙灸治疗慢性盆腔炎验案1则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消渴病合并抑郁症之病位探析
2013~2015年广东同江医院门诊抗帕金森药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