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物流之源考
2012-04-13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张永坚
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张永坚
“对于并不专门从事敦煌学与敦煌历史文化研究的人来说,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还是免不了有隔雾看花的感觉,要看懂并在心灵上真正亲近敦煌实属不易。”[1]1季羡林先生曾经如是说。
关于中国的国际物流之源,迄今为止,比较占主流的观点为“物流业西来”,即认为中国的物流业是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才出现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行业,更有人认为中国的物流业是学习外国的结果,是从或德国、或美国、或日本等外国引进的,并因此以为之前中国没有国际物流业的历史。但是,如果考察一下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或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其实,中国的国际物流业古已有之,它最初发端于陆地,而后扩展到海上,其源于中国。
一、国际物流的基本含义
在我国,按照通说,“物流”是一个舶来的名词。然而“物流”本身却是一个相当笼统的综合概念,是多种仓储、运输方式及其相关业务和操作环节的集成。由于构成物流业务的各个基本环节仍然是传统的仓储和运输各业,因此物流其实就是“储运”的代名词。现代物流,则是运用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在物资流的基础上加进了所谓的信息流、资金流以及对货物的整理和配送等元素,其“储”和“运”的基本功能和实质并无改变。国际物流,则是跨国界的物流业务活动,其储运及其相关支持和保障的基本功能和实质也没有改变。鉴于这个名词目前已被华文世界普遍使用,本文姑且借用之。
二、中国早期国际物流始于“丝绸之路”
在如今已被淹没在茫茫大漠、戈壁中的古“丝绸之路”上,曾经跋涉着我们的先人和绵延的商旅驼队,其中即蕴含着这条古商路与我国早期国际物流的关系。
据史料记载,早在先秦之前,“丝绸之路”就已经被开辟,那时,西域与中原地区就有了频繁的商贸往来。那条商贸古道,东起古都长安,沿渭河河谷进入河西走廊,穿越大漠戈壁,西经酒泉至敦煌,再向西北出玉门关或向西南出阳关分两路进入新疆,然后经中亚、西亚,直至中东和地中海东岸,涉及亚、欧、非等三洲的国家和地区。作为东西方人类社会最早通商交往的商贸古道,它绵延7000余公里,连接着当时我国中原至西域各国。虽然其沿途充满着难以想象的艰险、坎坷,但我们的先人凭着顽强和执著从中原大地走向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
关于这条曾为东西方的物质往来和文明交流作出过重要历史贡献的商贸古道,人们至今谈得最多和记得最清楚的是曾在这条古道之上留下足迹的张骞出使、玄奘取经、马可波罗东来等故事,发掘和总结较多的是文化交流的佳话。然而,承载这些佳话的却是当年跋涉在这条古商道上的货商队和那些早期的商品交易活动,以及为那些交易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的货物运输、集散、储存、保管等物流行为。
如今,世界交通体系和国际货物运输方式都已经发生了极其深刻的甚至是质的变化,但是,作为中西方之间早期国际商贸和物流活动历史的见证,“丝绸之路”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宝贵的回忆和启示。目前,关于这方面的历史及其作用、影响和贡献,似乎还没有被给予应有的重视,还有待深入发掘以及系统研究。
三、国际物流承载商贸古道的昔日辉煌
考古发现,“丝绸之路”的开通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它是古代中国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商贸通道。同时,它并不只是一条简单的路线,而是以主干道为依托所形成的具有辐射功能的庞大交通网络。它通过三条主干线连接着三大洲的众多国家和广大区域,把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等古代世界的几个中心连接在一起。[2]
历史上,广义的丝路东段已达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3]这条古商道,南路可西行至现在的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伊朗,最远可到达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另一条路经过巴基斯坦、阿富汗的喀布尔,到达波斯湾地区。如果从喀布尔南行,可以到达现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转海路也可以到达波斯和罗马等地。“丝绸之路”在此又起到了陆海通道的转承相接作用,实现了国际联运,部分地发挥了大陆桥的功能。
这条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古通道,被开辟、使用和认同的最初动因是人们需要利用它进行物质交换,而信息的传播和发展则是相伴而生的。[3]
通过这个复杂的网状道路系统,当时东西方往来频繁。而且,“物产和文化的交流从来都不是单向的”。[4]16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批带有“胡”字的植物,如胡桃、胡瓜、胡椒、胡萝卜,以及苜蓿、石榴、葡萄等,大多来自西方。在公元7至9世纪的唐朝,“丝绸之路”的繁荣达到鼎盛,东西方社会的交流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景象。西方的珍禽异兽、玻璃和金银器皿、珍贵药物、珠宝、香料、木材、皮货、织毯以及乐舞胡姬、饮食、服饰等源源传入中国。同时,中国的物产,如丝绸、布匹、棉花、茶叶、染料、桐油、药材、火药、指南针以及瓷器、漆器、刺绣、红玉、金箔、“四山纹”铜镜之类的工艺品,以及农桑、造纸、印刷等生产技术,也经此路传到西域各国,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物质交流和商品贸易的同时,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也曾十分活跃。如今已经成为世界著名历史文化遗产的敦煌莫高窟,就是这条商贸古道上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1]9-12[3]26-31[4]51-54
中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兴于汉,盛于唐。古往今来,曾有许多文人墨客为此留下了大量的文字和篇章,不少历史学家对此有过诸多记载。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进行考察、研究,取得了许多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学等多领域、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然而,迄今为止,尚未见到从物流发展史的角度对敦煌历史和古“丝绸之路”进行的研究,这样的课题甚至还没有被提出来。
四、“丝绸之路”蕴藏着尚待发掘的国际物流元素
“丝绸之路”的历史或许可以证明,中国以前没有国际物流业历史的观点是一种对传统的误解。
敦煌,“位于丝绸之路的咽喉地段,自汉代以来,就是‘华戎所交,一都会也’。这里既是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商品中转站,又是中国文化西传的基地和西方文化东来的最初浸染地。”[4]166至公元9世纪之前,“丝绸之路”一直是中国与西方重要的物流贸易通道①公元9世纪后,由于航海贸易的发展,这条传统的陆路商贸古道日渐衰落,到10世纪,“丝绸之路”已经很少被作为贸易的途径。。“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后汉书·西域传》)。足见当时西域与中原地区商旅往来的频繁与这条商道的繁荣,这条古道上的商旅活动,就已经包含了早期国际间物流商贸活动的元素和成分。这种早期的物流活动,不仅促进了东西方世界不同人类社会文明的交流和相互影响,而且成为这种交流的载体。
当年的这条古“丝绸之路”,绝非只是华夏古国与外部世界进行政治、军事、文化联系与沟通的路径,更是中国与西方世界进行商业和经济交流的通道。确切地说,它原本就是我们先人所开辟的一条沟通西方世界、贯穿当时各相关国际商品市场的古代国际物流之路。认真考察一下这条古商路的历史就会发现,在这条路上的商贸活动中,应该已经包含了诸多如国际物流、多式联运、大陆桥等现代意义上的物流和运输概念的雏形和思想。由此,我们的先人开创了世界最早、路线最长、涉国最多、竞争力最强的国际物资流通路线,形成了世界最早的国际货物运输业和物流业。
然而,无论是学界或是物流实务界,至今似乎都没有关注这个问题,也没有质疑中国无物流史的观点。笔者认为,“丝绸之路”的历史或许可以证明,国际物流业,或应源自古老的中国,起码中国也是古已有之。
例如,不光是专门从事长途贩运的职业商人和专业商队,就连当时的沙洲使者们行前往往都要雇骆驼,以便长途跋涉,而且还常常要借贷 些绢丝,以便在执行使命之外,顺便做些绢丝买卖。[4]136那时这条路上商事活动之繁荣、普遍由此可见一斑。另外,从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玉门关和楼兰等遗址发掘出的丝织品的标签上了解到,当时产自山东的丝绸已经通过这条商业通道被运往西方世界。[4]34在这些活动中已经涉及对运输工具的筹措和获取,包括对货物及商品的收集、采购、集中、保管、整理、运送、分拆、交易等诸多操作环节。
又如,那时的运输驼队规模,较大的已有几十峰骆驼,规模宏大的甚至可达成百或上千峰,它们所承运的货物数量之大、种类之多,是难以想象的。规模如此宏大的商队,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及内部的管理结构,有其本身的运行特点、行业规矩及行为准则,同时还需要有非常有效的货源组织和货物集散、储存、整理、清点、查验等管理环节。对于驼队,即运输工具,需要有效的指挥、联络、组织、协调、沟通、管理;对于从业人员,则需要考虑如何合作以及如何招聘雇佣、组织管理、分工协调、后勤保障等。
再如,当时行走的路线漫长、坎坷、复杂、艰险,途径的国家和地区众多,必须要考虑和安排沿途中的停歇、补给、装卸、联络、交易等事务,还要考虑路线的选择,运输计划的安排,运输时间及速度、节奏的控制和掌握。沿途各国各民族的习俗不同,会涉及多种语言沟通与交流。沿途各地的交易环境、交易习惯、交易手段、交易规则不仅不尽相同,而且可能相当复杂。
如此规模的货物运输活动,必然涉及众多复杂的因素,比如人员众多、分工各异,货物繁杂,路途漫长,风险不断,停歇频繁,沿途交易,而且还需要持续不断的大量补给等。这一切都需要非常有效的组织和管理,需要有相应的规矩即行为规范进行约束。如此漫长而又艰辛的旅途,沿途需要有诸多驿站提供支持。在各驿站,特别是那些较大型的驿站,逐步形成了一个个货物交易和集散中心,同时也促进和刺激了当地早期物流活动和业务的繁荣与发展。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可见,在这条商贸古道上长期、宏大的商旅活动中,货物的集散、存储、保管和运输以及交易信息的传递和交换等各个业务环节,应该已经相当丰富。尽管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和科技发展的水平,人们所运用的方法、手段可能还很原始,但其中已经包含和具备了许多现代意义上物流业务活动的基本元素。这会为研究物流的历史及其沿革提供很多重要的启示。
五、诘问历史的启示
当年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阳关大道,如今已被漫漫黄沙覆盖;当年喧嚣热闹汇聚八方宾客的玉门海关,如今已只在大戈壁上留下土城垛;当年巍峨挺拔雄踞边塞的关隘,如今只剩下坍塌残留的烽燧。但是,面对这些历史遗迹,仍可想象到中华古国的国际物流业曾经何等繁荣,何等兴旺发达!
可是,关于古“丝绸之路”上物流活动的历史,我们了解的还太少,甚至迄今几乎还没有对之加以重视和系统地发掘。当时的那些物流活动有过怎样的发展和演变,曾产生怎样的影响,对后来这个行业的发展有哪些启示,与现代物流之间有哪些内在联系,有哪些可以借鉴……凡此种种,都有待研究、发掘和整理。诘问历史,有太多待考证的问题。例如,既然当年那些跋涉在这条商贸古道上的长途贩运者们所贩运和交易的物资绝大多数不是自家所产,换回的物资也不只是为自家所用,那么那些被运出和运回的物资流具有怎样的聚集和分散的环节、过程和机制?
这条古商路绵延万里,沿途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多变,充满社会和自然的危险和风险。如果途中商人们的货物遭受灭失或损坏,将如何处理?亦即其中存在着怎样的习惯、制度等救济机制和手段?
商贸古道上的那些物流活动和为其所提供的各种支持、保障服务,都形成了哪些相应的观念、思想、文化、规矩、行为规范?哪些又被古道商贸活动所承袭、传播、发展和演变?对后世的运输和贸易等商事活动的行为和制度又产生过哪些深刻的影响?
当初那些丰富多彩的物流活动有哪些或在哪些方面经过涅槃又重生?哪些通过嬗变而发展?现在的物流行为、习惯、规矩、理念中,在哪些方面留有当时的痕迹?那时的各种物流元素与现在的有哪些关联和影响?
以上只是几个简单的问题,需要待考证的应该远远不止于此。但是,从中已经可以看到,当年“丝绸之路”上的商旅活动已经具备很多物流业务的成分,已经孕育了现代国际物流的萌芽和雏形,已经蕴含着现代国际物流的一些基本元素。或者说,在这条古道上的那些商贸活动中就已经存在那个时代的国际物流业务。丝绸之路,国际物流之源,中国早期成规模的国际物流业应该是从那里发端和发展的。
六、结 语
任何历史的发展都具有内在的连续性。研究、发掘和整理中国物流的发展史,也应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尊重历史,尊重客观史实。因此,当有必要重新探究中国国际物流的历史时,我们不妨先抛弃物流在中国的历史虚无主义和妄自菲薄地认为中国物流只是舶来品的主张。不先入为主,才有可能使这一研究正常开展和深入进行,这样的研究及其成果才可能更客观,更有意义。
“丝绸之路”这条商贸古道,距今已是那样久远,但是,它在世界文明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却随时光的流逝而愈加清晰。“丝绸之路”的历史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其中肯定藏有大量关于国际物流和货物运输的历史璎珞。那些瑰宝等待着有志于此的学者们去发掘和研究。如此,那将会成为一次关于为中国国际物流历史正本清源的寻根之旅。
[1]谭蝉学.盛世遗风 敦煌的民俗[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8.
[2]李健超.汉唐两京及丝绸之路历史地理论集[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413-416.
[3]刘岩,王宏斌.图说丝绸之路[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
[4]荣新江.华戎交汇 敦煌民族与中西交通[M].兰州:甘肃教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