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肉牛发展的因素与促进发展的措施
2012-04-13张灵先河南省西峡县畜牧局474500
张灵先 (河南省西峡县畜牧局 474500)
影响肉牛发展的因素与促进发展的措施
张灵先 (河南省西峡县畜牧局 474500)
从20世纪末开始,肉牛饲养量出现萎缩,牛价上涨,效益回升。笔者就关于影响农户发展养牛的积极性,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1 影响肉牛发展的四大因素
1.1 无放牧地和圈舍用地 西峡县肉牛以放牧为主,但近年来,从政府到群众普遍存在重林轻牧思想,植树造林建设生态家园的呼声很高,封山禁牧成为主流,农户进山放牛就要受罚,加上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街道变宽了,住房变大了,人类居住环境美观了,但牛的生存空间变小了。
1.2 养牛投资大,缺乏政策支持 养肉牛要建圈舍、建青贮池、买牛、贮草,每一项都不可缺,而且开支大。按目前市场价格,建一个年养100头的肉牛育肥场,盖房建池需5~6万元(不计征地),购架子牛20多万元,贮草3~4万元,三项合计约30万元,这个数目对一般农户来说投资不起。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三农”工作,养殖业也受到多项关注,生猪、奶牛有补贴,而没有考虑肉牛这个产业。
1.3 饲养周期长,比较效益低 在目前情况下,按半舍饲半放牧的方式饲养一头母牛(放牧、舍饲各180d),年需饲草饲料费1990元。其中精料2元/kg,放牧期每头每天补饲1kg,舍饲期每头每天补饲3kg,需720kg,计1440元;粗饲料0.1元/kg,舍饲期补25kg/d·头,需4500kg,计450元。犊牛4~6个月体重达到200kg出售,收入2500~3000元,按一头母牛年繁殖1胎,每胎生产1头,在不计饲养员工资的情况下,饲养一头母牛年纯收入700~800元。
全舍饲方式育肥一头牛,按购入体重200kg计算,需要经过育成、催肥两个阶段,大概10~12个月的时间,体重可达到500kg出栏。期间需要饲草饲料费2925元,其中精料2~5kg/d·头(随着体重增加逐渐加量,平均3.5kg),料价1.8元/kg,需2100元(按11个月计算),粗料25kg/d·头,0.1元/kg,需825元。按现在市场价13元/kg出售,可收入6500元,收支相抵,育肥一头肉牛年获利825元。按一个劳动力年饲养20头计算,不管饲养母牛还是育肥肉牛,年收入只有1.5万元左右,如果加上利息,固定资产折旧等收入更低。目前农民工一个劳动力日平均工资50~60元,国家免费培训,自己不需要投资,一年至少也能赚1.5万元以上。
1.4 产业化程度低 由于肉牛饲养效益比较低,所以年轻人不愿养,有资金的不愿投。目前从事肉牛养殖的大多为年老体弱者,经济贫困户,接受和应用新技术能力差,饲养条件简陋,由此决定了肉牛行业在畜牧业中低水平的运行态势:一是规模化程度低,10头以上的规模户不足100户,规模养殖量不到存栏总量十分之一,千家万户散养仍占主导地位;二是饲养方式落后,管理粗放。目前多数养牛仍以放牧为主,有啥喂啥,不讲究精粗搭配,干鲜搭配;三是品种质量差,农户贪图眼前利益,卖良种留土种,造成年年改良,代代不优。目前,西峡县存栏母牛中半数以上为本地老母牛;四是组织化程度低,由于肉牛饲养规模小,不具备批量外销优势,所以就没有稳定的销售市场,本地活牛主要通过牛经纪销给屠宰场或育肥户继续饲养,活牛交易一般供求双方不见面,经纪人从中牟取利较多,养牛户享受不到高价市场带来的利润,农民辛辛苦苦养一年,不如经纪人跑1d;五是“杀青杀母”现象严重。屠宰场杀牛不管大小,不论公母,只要有利就杀,许多青年牛甚至良种小母牛没有经过育肥,没有开始繁殖就结束了生命。
2 发展肉牛优势和潜力
2.1 有丰富的饲草资源 据草场资源调查西峡县各类草场的有效面积共计20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1.7%,牲畜能食用的植物达500多种,食用率较高的有100多种。全县年产鲜草1770万t,农作物秸秆可达12.6万t,为肉牛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
2.2 有富余的劳动力资源 西峡县常住人口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6万人,年龄在18到60周岁之间的29.9万人,为肉牛饲养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2.3 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一是肉牛抗病力强,好管理,饲养风险系数小;二是有传统的养牛习惯,涌现不少养牛大户;三是肉牛改良起步早,服务能力强;四是有广大的市场需求空间,肉牛饲养以饲草为主,独特的饲养方式决定了牛肉天然、绿色无公害的生产品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集安全、健康、营养于一体的牛肉将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首选食品。目前,我国牛肉人均占有量不及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差1倍,市场需求空间很大。
3 促进肉牛发展的政策措施
3.1 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肉牛养殖是西峡县农村传统优势产业,不但劳动强度低,风险系数小,而且低污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比较显著。西峡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潜力在山区,而肉牛养殖最适宜山区发展,所以建议政府尽快出台政策鼓励扶持肉牛产业发展。一是出台肉牛补贴政策,保护基础母牛群,参照奶牛补贴标准,每年给予每头能繁母牛200~500元的保护费;二是出台肉牛良种补贴政策,鼓励母牛养殖户使用优质肉牛冻精;三是出台规模场区奖补政策。从中央到地方,每年都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肉牛繁育场和育肥场的奖补,补贴规模从100头起步,标准不少于固定资产的30%;四是解决肉牛养殖用地和种草用地。饲养肉牛没有猪、鸡、奶牛污染严重,在选址方面可适当放宽条件。牧草是肉牛不可缺少的营养佳品,有助于肉牛消化吸收,在土地宽裕的地方,可适当考虑养牛户种植牧草,并参照粮食补贴,给予草种补贴,鼓励养牛户承包荒山,改良草场,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3.2 推广“山区饲养母牛搞繁育 平原规模育肥统一销售”的产销模式根据山岭区地广人稀,适宜家庭发展肉牛养殖的特点,建立山岭区母牛饲养繁育区,家家养母牛,少则三五头,多则十头八头,较平原区可在规划区内建立规模场,实行高效育肥与加工厂联系,统一组织销售,减少中间环节利润盘剥。
3.3 加强肉牛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提高肉牛生产水平 一是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扶持,吸引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入到肉牛发展行列,经过再培训,成为肉牛发展的主力军,提高行业整体素质。二是有计划有选择地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包括高产肉牛冻精繁育技术、犊牛饲养技术、架子牛育肥技术等。
3.4 完善制度,扼制肉牛“杀青杀母” 肉牛属单胎动物,怀孕期长,繁殖率低,10月怀胎,1年只能生产1头小牛,而且肉牛生长周期长,最佳出栏时间1.5~2岁,体重500kg,这一期间牛的饲料转化率和养殖效益最高,同时1.5~2岁也是肉牛体内脂肪向肌肉中渗透、沉淀,呈现大理石花纹的最佳时期,过早屠宰,牛的正常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必然造成资源、财源的浪费,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制定《肉牛屠宰管理办法》,实行肉牛定点屠宰,加强执法监督,从源头堵住“杀青杀母”漏洞。
(2012–05–30)
S823.9+2
B
1007-1733(2012)09-00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