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语言变体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2012-04-13

关键词:变体语法语言

韩 红 梅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宿迁 223800)

1 语言变体理论概述

1.1 语言变体的概念

社会性是语言的显性特征之一。社会的综合因素造成语言形式的不同,人们称之为语言变体。语言变体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变体是语言结构对社会结构的顺应,是语言社会功能的细化。Richard Hudson (1988)给语言变体下了如下定义:“语言变体是指社会分布相似的一套语项,也就是指由具备相同的社会特征的人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普遍使用的某种语言形式。”语言变体(Language Variety),又称语言或言语变异。

“语言变体”是一个内涵很宽泛的概念,大至一种语言的各种方言,小至一种方言中某一项语音、词汇或句法特征,只要有一定的社会分布的范围,就是一种语言变体。

1.2 语言变体的影响因素和分类

语言变体受到复杂的社会因素制约。交际语言是使用着的言语,是语言的动态使用过程。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语言的主体、客体随时都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一般研究认为,讲话人的社会阶级和讲话风格是语言变体的重要基础,而讲话人的性别对语言变体也产生重要影响。语言变体是一直存在的,只是人们关注得少,后来的诸多研究者由此从不同的角度把语言变体分为各种类型。俄罗斯社会语言学家什维谢尔认为语言和言语的社会变体有两种:层次变体与环境变体。层次变体与社会结构有直接的联系,反映不同的社会阶层和集团在语言和言语上的差异。环境变体主要表现在:社会环境的不同和变化,具有社会标志的语言手段的使用也会发生变化或不同。根据使用者来划分的变体叫方言,根据语言使用来划分的变体叫语体或语域。研究者从实践的横向角度把因地域不同造成的语言变体称为地域变体;有的学者从时间纵向角度分析社会是发展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进,新的意思需要新词汇来表达,他们把新旧表达称之为语言变体。因社会因素如职业、性别、年龄、文化、心理、宗教、阶层、教育背景等不同造成的语言变体称为社会变体。也有人按这种分类标准把语言分为高级变体和低级变体。语言存在于具体社会文化语境中,语境是影响语言变体的重要因素之一。语境是个概述词,可以指场合、谈话主题、交谈者的身份等。不论是地域因素、社会因素,还是语境因素造成的不同语言变体归根结底把语言分为了正式用语与非正式用语。

上述的语言变体类型在直觉和直观上都很容易理解和识别。留心观察会发现在同一个语篇中,即同一个语境下,作者在上下文的讨论中表达同一个意思却会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包括词汇变体、句型变化等,达到传达自己意思,说服读者的目的,这是一种语法变体。戴炜栋(2005)在《二语语法理论综述》中综述了Leech语法变体的有关理论,认为英语在表达某一特定对象时往往有多种结构可供选择,这些结构具有不同的风格或变体,是同一意思变体表达形式,形成因素包括体裁、修辞、礼貌原则、用语风格等。由于词汇、句式的变化致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识别不出这是语法变体,从而造成阅读、听力、口语、写作困难障碍,影响学习效果。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法变体意识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 英语教学中研究语言变体的必要性

2.1 语言本质的要求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具有一般语言的基本特征。语言除了具有自身的结构特征,还具有明显的社会特征。所以诸多从语言结构或形式上的研究无法解决和解释实际应用中的很多问题。功能学派应用而生,英国学者韩礼德是其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语言学是关于言语或话语的描述。只有通过对语言使用的研究,语言的全部功能和构成意义的所有组成部分才能集中到一起。”他认为小孩的微观语言功能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向宏观功能转变,逐渐形成思维功能、人际功能和篇章功能。其中的篇章功能之语言课用于创造有意义的书面或口头话语,而且这些话语是符合情景的,是得体的。用于创造的语言符合一定的语法规则,其实就是语言的语法变体形式。在此之后,J. Lyons, 在总结语言的三大功能为描述、表述和社会功能;D. Hymes 认为一个人不仅要懂得语言规则,还要知道“在什么场合和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讲什么话和不讲什么话”,这才是有交际能力。M. Canal & M. Swain 更详细地把语言能力归纳为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篇章能力和策略能力。社会语言能力指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懂得或使用不同语体和使用不同的言语来达到不同的目的的能力。篇章能力是指能在一定的上下文或语篇中,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和句子意义的能力。这两种能力都是语法变体能力。根据语言交际的本质和其社会属性,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法变体意识和能力。

2.2 语言变体能力的现状

传统课堂只注重语言本身,学习正确的语法规则而忽略了语言的社会功能。因为英语学习者接触的大多数都是课本上的标准英语,即为正式用语,造成对英语的认识单一、僵化,认为凡是教材上的词汇、表达方式均可在任何一种情况下使用,缺乏语言的变体意识。不仅往往用同一个声音说话,而且很多情况下不能做到清楚地辨别语言变体的差异,意识不到语体差异的语用功能及语体差异在促成交际成功、交代社会背景、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等方面的作用。在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培养英语变体差异的意识,无疑将大大提高英语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写作素养及交际能力。

笔者2010年10月就英语写作障碍对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做了一项调查,参与调查的是英语系2008级四班学生共41人。他们列举的问题包罗万象,分析原因大致有:拼写错误,语法不清,误用词汇,文章结构混乱,缺乏过渡词句等,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用词重复,句型单一,语言缺乏变化。

很多文献中语言被定义为:人际交往和互动的一种途径;是完成任务的手段,即为实现某种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语言是个整体。人类的语言是个很复杂的系统,语言的学习与使用取决于生物、认知、心理和环境等多种因素。所以笔者认为学习语言没有标准句式,语言应随场景、情境和需要而实时变化。表达不能只局限于一种,应多样化。

3 英语语言变体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语语言变体有其存在的客观性,所以学习语言变体应该成为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变体意识和能力。语言变体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语言变体既可以指称宏观层面上的语言(language)、方言(dialect)或语体(style),也可指称微观层面上的单个语音、语法或词汇项目。本文仅从微观角度谈谈教学实践中语言变体能力的培养。

3.1 学习语言变体——保证输入

教师首先在理论上给予学生指导,宏观上在不同文体不同语境中存在语言变体;微观上在同一文体同一语境下也会存在语法变体。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语言变体意识并对语言变体的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并熟知学生未来主要面对的语言变体特征。要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客观要求来选择有针对性的语言输入。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师都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在输入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教学材料和内容进行语用分析。首先分析语言所要表现的语义,然后分析其语境,最后分析其语用功能,语用意图和作者态度。一起学习归纳一个语篇中的语法变体现象,包括词汇变体和句式变体,作者会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同一个意思。学生会在老师的有意注意的过程中,意识到语法变体的存在并逐渐养成语法变体的识别能力,提高学生对不同变体的实际适应能力。

同一语言形式在不同场合会有不同语义和语用功能,同一语用功能在不同场合可用不同语言形式来体现,同样,同一语言形式在不同场合的正式程度也可能不同,而不同的场合必然要求使用与其正式程度对应的语言形式。传统社会语言学把语言变体看作是言语者的静态特征,现代社会语言学则认为,作为言语行为实施者和社会施为者的言语者并非被动接受语言变体,相反,他们主动利用语言变体资源去建构自身社会角色和功能。这在语篇中也能体现出来。所以教师在教学步骤中不仅要识别语言变体而且还要把作者使用语言变体的意图体会出来。美国学者克拉申提出的“输入”假设认为:给学习者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语言。听和读是把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的重要过程。教师带领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有意关注语言变体,并分类总结,体会作者的意图和感情,引起学生对语言变体的注意,逐渐把作者的变体方式储存进自己的知识库中。输入要循序渐进,要保证语言输入的应用性、实践性和交际性。采取学得与习得相结合,外显与内隐并用的教学方法。

3.2 使用语言变体——保证输出

人们学习语言不仅是为了认识它 而且要使用它。老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提供机会和创设情境。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人的社会能力包括语言能力,所以在课堂中模拟社会真实,学习语言时要坚持输入与输出并用。斯温纳分析了语言输出的三个作用:第一,促进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关注;第二,为学习者提供进行检验自己提出假设的机会;第三,为学习者提供有意识反思的机会。这对外语教学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认识世界,更注重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老师鼓励学生创造,鼓励学生输出练习。这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原认知能力的培养。其实学习过程就是一种尝试错误的过程,在错误纠正中不断取得进步。在找出课文的语言变体后,老师及时地给学生输出练习的机会,让学生用学到的语言变体去完成交际或写作,在学生试说试写过程中老师不时地给予帮助,提醒他们换词,换句型。经过这样的从说到写的练习,学生的换词表达意识就会被强化,从而有利于吸收,内化。这是一种学习储存过程。鼓励学生调动以前的记忆储存,并把新的放进去。长此以往,学生的变体意识就会逐渐形成。

当今的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情境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与真实的或类似于真实的情境联系着的,是对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生只有在真实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社会性交互作用才能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用于语言输出的任务和情境要真实,让学生感觉有输出的需要,他们才有动力和创造力。教师以不同的形式布置学生使用语言,用不同的文体设置不同的场景、场合,创造机会让学生用不同风格的语言恰当地表达意思。鲁子问(2006)在研究任务型教学理论时提出了真实任务原则,包括语用真实、教学目标真实、语言使用材料真实、评价真实等,着重发展学生说写能力,说和写是把内部语言转换为外部语言的过程。

互动是知识构建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教学论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社会互动论,在 “做中学”, 学习者在有意义的交流语境中学习语言的形式。社会互动理论强调人的学习和发展发生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互动之中。在语言学习中尤为强调师生、生生间的协作、交流、相互作用。每个人的建构程序和结果都是不同的。通过合作学习,同学之间可以共享学习成果,一个人一种表达,全班就有N种表达,老师引导输出学习,把学生分成小组,合作讨论。竞争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组学生亲自在文中寻找整体目标任务中所需要的词汇和其他变体方式。

教师要督促学生的语言变体,要在足量保质地内化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学生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并将之内化,吸收。如此循环,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综合应用浸泡式、体验式、任务式、交际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语言教学效益和效率。足量保质地输入,更要鼓励输出,要多进行交际性输出,通过实际的社会文化语用来内化学生的所学。教师要在语法学习和语言变体学习之间寻求平衡,进而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计划,并依据客观现实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设计。由微观上的变体学习,逐渐过渡到宏观上的变体。

4 结语

语言的社会功能决定了语言的变化和发展,从而形成了语言的不同变体。学习语言不是对规则的简单记忆,而是要能灵活地应用,恰当地表达思想,这就需要学习者具备语言变体意识和能力,通过培养学生语言变体能力,学生不仅能正确地领会别人的意图而且能学会恰当的表达,形成语言变体的意识,并能把它应用到自己的口语或书面表达中,使表达更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 蔡满园.谈建构主义理论与高师外语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7,(4).

[2]陈琦.认知结构理论与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1).

[3]戴炜栋,陈利萍.二语语法教学理论综述[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李琛.浅谈英语社会变体意识的培养[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8,(6).

[5]侯维瑞.英语语体[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87.

[6]蒋红梅.年龄视角的语言变体研究[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23(6).

[7]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鲁子问.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9]赵培.大学英语教学中“输入”与“输出”角色的重新评估[J]. 山东外语教学,2004,(5).

[10]Spiro R.J.et al,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Context Speciali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kill in Situation-specific Knowledge Assembl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1991.

猜你喜欢

变体语法语言
基于DDPG算法的变体飞行器自主变形决策
语言是刀
跟踪导练(二)4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非仿射参数依赖LPV模型的变体飞行器H∞控制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庄子》成语的隐喻转喻特点及其变体的认知构式研究
耀变体喷流高能电子谱的形成机制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