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标准化管理对企业管理的支撑
2012-04-13魏玉芳
魏玉芳
(青州市供电公司,山东 青州 262500)
0 引言
班组是电力企业最基本、最基层的组织单元,企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通过班组的有效执行才能得以完成,没有班组标准化,就没有制度落地,就没有团队执行力,企业管理水平也就无法有效提升。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搞好班组标准化建设是基础性工作。
1 标准化管理与班组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是一种以实现最佳管理秩序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是有效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
班组标准化管理就是通过班组这一最基层管理点,紧紧围绕“管理目标明确化、管理标准规范化、管理方式制度化、管理过程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健全和完善班组管理制度,对班组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控制,从而实现“基础管理规范化,现场管理标准化,班组考核绩效化,数据资料信息化”的班组管理目标。本质是对班组各个工作流程进行控制和考核,强化各项措施,确保班组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它要求每个班组成员都要按照标准程序和要求做到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
2 班组标准化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多年的管理实践证明,班组管理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处于重要位置,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及经济效益,是推动企业管理整体水平的潜在力量和催化剂,企业管理最终落脚点在于班组标准化的建设,同时,班组标准化建设也对企业标准化产生指导和促进作用。企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通过班组的有效执行才能得以完成,没有班组标准化,就没有制度落地,就没有团队执行力,企业管理也就无法落地。
2.1 建设班组标准化体系
工作有目标,做事有标准,痕迹必跟踪,结果要激励。没有标准,班组精细化管理就没有依据。因此要从班组基础管理入手,建立班组标准化体系。班组标准化建设是指按照企业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规定,结合本班组人员、硬件等实际情况细化和落地的企业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是企业标准体系实施的细则和重要的补充,其与企业标准一起构成企业完整的标准及实施体系,这是一套科学的、全面的系统工程。
班组标准化体系首先要明确界定体系的范围。根据公司经营方针、经营理念、组织机构、各班组职责分工,评估公司与班组管理现有有关标准的合理性,分专业对班组建设现状进行深入调研,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基础管理、同业对标、管理创新、职工培训、精神文明建设等各方面重点入手,整理需要文件化的范围。
建立标准化文件是班组标准化建设的基础。要结合生产经营管理实际,不断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班组技术标准、作业管理标准、工作标准,针对体系内各个环节,做到程序化、表格化,并纳入企业标准化轨道,与公司各项基础资料相闭环,达到全部工作、全部管理、全员参与、全面覆盖。
现场管理标准化是班组标准化建设的保证。现场是班组组织生产、经营、服务的场所,是人员、信息、物资交流和集散的地方。现场管理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水平。现场标准化既要求全员参与,善于发现和处理问题,又要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实现高效文明生产。主要表现为:1)规范现场标识管理。根据国网公司标识管理要求,严格标识正确使用,保证标识的严肃性和规范性。2)现场定置管理。绘制现场设施定置图,规定各项生产、服务设施、原材料及工器具等的摆放位置。3)全面推行现场标准化作业。紧密联系实际,制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范本,内容涵盖安全生产、电力营销、故障抢修、优质服务等各个方面。对整个流程进行控制。增强对风险的辨识与控制能力,使生产、服务等从“事后分析”的被动型管理模式向“全过程控制”的主动管理模式转变。4)美化环境。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干净,防止环境污染。通过对环境的标准化管理,使班组成员养成持久有效的清洁习惯,维持一个安全、健康和舒畅的工作环境。
2.2 建立班组管理组织网路体系
在班组建设中,按照“齐抓共管、明确分工、各有侧重”的原则,全面规划,多方配合,建立以公司领导统一指挥,形成包括安全管理、生产管理、基础管理、同业对标、管理创新、职工培训、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的班组建设综合管理网络,健全工作制度及责任制,从各级管理层到班组明确管理职责,从上到下追究,从下到上负责,将任务和指标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形成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无死角,做到思想、组织、责任、措施、考核到位,确保班组标准化管理工作顺利、有序推进。
2.3 开展班组创建活动
班组管理考评标准实质就是对班组相关标准制度的分解量化,通过分析指标与各项工作的纵横向联系,总结制定出的科学合理的判断标准,并以此考察班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精心制定班组标准、按照各项标准制度内容精心设计考评细则、严格检查督导和考评,以竞赛活动的形式可有效地推动班组标准化管理,实现班组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评价标准。结合工作实际,在严格执行上级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班组管理流程,采取定量考核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紧密围绕标准化体系,统一考核标准,把基础性、通用性较强部分分离作为通用标准外,对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分类整理,确定各班组、工种的专项标准,使专业管理和综合管理有机结合,促进班组对计划、指标、质量的控制,实行全员、全过程管理。完善评审方法。在总结分析班组管理考评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查找影响班组建设的关键因素,改进和完善评审方式方法,突出综合考核评价,按照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采取专业指导、专项检查、双向考核等方法步骤,增强评审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使班组标准化管理创建活动进一步走上标准化。
3 信息标准化
信息化是手段,不是目的,其目的是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竞争力。信息化和标准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信息化可以挖掘使管理提升标准化的潜能。而要做到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做到管理的标准化和流程化。强化班组建设过程的信息标准化工作,就是要把业务流程固化下来,从而达到规范统一的管理模式、整合管理流程、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保证班组建设稳步健康发展。现阶段,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按照班组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和信息标准化建设“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信息共享”的原则,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构建统一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然后根据各班组专业管理需求,对原有专业软件进行改造或者重新开发,使整个信息系统成为一个有机、平滑的整体,实现最大程度的信息共享和网上信息交换,以适应班组管理当前和未来的经营发展要求。
4 结语
班组标准化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方法,更是一种企业文化,植根于基层员工,建设于企业班组,贯穿于生产经营服务过程中,推动着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深化班组标准化管理对企业管理的支撑作用,以班组标准化管理推动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就是抓住企业管理的基础,夯实企业管理的根基,企业管理工作就会取得更大的成效,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