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助产工作中的危险因素与预防
2012-04-13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人民医院537700吕钦
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人民医院(537700)吕钦
随着产科技术的进步和服务模式的发展,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助产士也面对着更为复杂的危险因素而直接暴露于其中。若不给予恰当的防护,则会给助产士带来不同程度的职业伤害[1]。本文将通过探究助产工作中的危险因素,给予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降低助产士职业暴露感染率,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母婴平安。
1 危险因素
1.1生物因素 助产士因工作需要可能会接触到患有传染病产妇的血液、体液、恶露,使眼、鼻、口腔、皮肤等暴露于污染物或飞沫中,尤其在没有明确检查就对产妇进行抢救时,会出现如羊水喷溅等意外情况,引起皮肤、呼吸道黏膜伤害。在抢救产妇时,因几乎没有反应时间进行自我保护而有被感染的危险。
1.2化学因素 助产士因常工作在经过严格消毒和封闭的分娩手术室内,会对其呼吸道、皮肤黏膜、眼睛、神经系统等带来不良影响。长时间则会使助产士患有职业性皮炎、肺水肿、癌症等职业疾病,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服务质量[2]。
1.3物理性伤害因素 针头、锐器刺伤等损伤是助产士血源性传染病感染的主要途径,在对产妇进行注射、缝合术式时,若操作不慎,则会被刺伤。据相关医学研究文献报道,只需0.004mL的HCV病毒血液便可感染他人。若助产士被HCV病毒污染过的针刺伤,则将被HCV感染。同时在工作中也常受医疗仪器产生的噪声影响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疲劳、听力下降、烦躁等;在助产过程中,助产士经常采用前屈侧屈接生,以此确保产妇顺利生产和新生儿颈部安全,而形成职业性颈椎病等。
1.4社会因素 由于助产士的工作性质而常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同时若产妇发生难产、新生儿窒息等事件,有的产妇和家属会将责任归咎于助产士,而对其辱骂、伤害,这些都会影响到助产士的身心健康[2]。
1.5自我保护意识不足 资历薄的助产士会因专业素质较低,接生操作不当,而常暴露于职业危险中;对于资历老的助产士,疏于防护而直接上台操作;人为地将针折断、术后洗手不到位,这些情况均会使助产士暴露于职业危险中。
2 预防措施
2.1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要提高助产士的防护意识,加强职业安全操作教育,使之充分了解职业暴露的危害因素及对健康产生的影响,以此树立职业防护观念。积极组织自我防护培训班,并将防护操作列入岗前培训和考核绩效范围内,以提高助产士自我防护意识[3]。
2.2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术前对产妇进行相关生化检查,确定有无传染病。若产妇经生化检测有传染疾病,则需要双层防护。在对产妇注射、缝合等护理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若发生针刺伤等情况,立即按照相应防护流程进行紧急处理,助产岗位由备用助产士接替。在处理刺伤时,要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的清水对伤口进行清洗,尽可能的挤出伤口的污血,并于术后通过书面的形式上报领导。若怀疑可能被感染,立即注射疫苗和抗体,于针刺6周、3个月、6个月进行后期复查。通过加强自我保护能力,将职业伤害降至最低[4]。
2.3化学消毒、噪声预防 分娩手术室在甲醛消毒后,应及时打开排风扇交换空气。对配制戊二醛消毒液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配制要求操作,同时在配制消毒液时必须戴橡胶手套和医用口罩、眼罩。在不影响分娩手术操作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医疗仪器的音量,以降低工作仪器的噪音。
2.4提高法律意识,保持良好心理 组织助产士进行法律宣传,提高法律意识,注重自身法律维权。同时,加强培养助产士个人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以适当宣泄紧张的情绪,提高紧张的承受能力。
综上所述,因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所限,助产士经常受到多种严重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威胁,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因此,应对助产士建立有效地预防措施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风险,使之提高助产专业素质和服务质量,更好地保障母婴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