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美荪诗歌的艺术特色

2012-04-13徐新韵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诗作青岛诗歌

徐新韵

(星海音乐学院 音教系,广东 广州 510006)

吕美荪诗歌的艺术特色

徐新韵

(星海音乐学院 音教系,广东 广州 510006)

吕美荪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她一生作诗千余首,在诗史上,是现存诗作最多的女性诗人。吕美荪转益多师,其诗风格多样,古体有魏晋之风,尤擅五古,其近体参唐。其诗歌成功地展示了诗歌的叙事性,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吕美荪;诗歌;艺术特色

吕美荪(1881—?),初名贤鈖,字仲素,后改为眉生、清扬,又改为美荪,安徽旌德人。吕美荪为光绪丁丑年进士吕凤歧之女,与其姊吕惠如、其妹吕碧城并称“淮南三吕”。[1]吕美荪15岁失怙,居家事母,20岁后,任北洋女子公学教习兼北洋高等女学堂总教习。之后任奉天女子学堂教务长,女子美术学校教员、名誉校长。30岁后吕美荪曾在闽沪女学,江苏师范女学任教。1930年,吕美荪在青岛小鱼山畔,建起一座依山面海的别墅,斋名“寒碧山庄”,自称寒碧山庄主人,因青岛是齐国故地,又自号“齐州女布衣”。 吕美荪定居青岛后,创作甚丰,写了不少诗文,和全国诗词家常有信函交流。她和梁启超、赵尔巽、吴郁生、于元芳、黄公渚等人皆有交往,并互有诗词唱答。1935年吕美荪将多年想出国考察的宿愿告知当时的青岛市长沈鸿烈,得到支持,并为办理护照。1935年9月25日,吕美荪由青岛乘船启航前往日本。在日本期间,她以诗人的身份拜访了中国驻日大使、日本外务省文化事业部长等社会名流,亦拜访了日本“艺文社”等诗词社团,与日本的文化界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与交流,影响颇大。吕美荪回国后写了一本《瀛州访诗记》,书中记述了这次访日的过程,并收录了当时所作诗作。吕美荪是清末至民国一位有名的诗人,于元芳评曰:“惊为海内巨擘”(《葂丽园诗再续》序),日本友人亦赞其曰:“君诗无腻粉,其学有渊源”[2]、“夙识君家三姊妹,诗名早既骋沧州”[3]。

一、诗歌创作时期概述

诗坛是吕美荪一生精心耕耘的艺术园地,她一生作诗千余首,现存1045首诗。其诗集有《吕氏三姊妹集·眉生诗稿》、《辽东小草》、《葂丽园诗》、《葂丽园诗续》、《葂丽园诗再续》、《葂丽园诗四续》和《阳春白雪词》。还有些诗作散落在其散文集《葂丽园随笔》和《瀛洲访诗记》中。其一生的诗歌创作可分为少女时期、中年漫游时期、二十年的流转时期和青岛之隐四个阶段。

少女时期的诗歌或咏物,或写景,以抒情怀,所作29首诗被录于《吕氏三姊妹集》。中年漫游时期的作品多创作于辽东。1907年5月吕美荪与朱翰章结婚,朱翰章欲赴任沈阳,吕美荪随行。在沈阳,吕美荪亦致力于诗歌创作,并将所作的115首诗作结集为《辽东小草》。《辽东小草》仍以写景书怀诗为主,与前期相比,吕美荪视野更加宽阔,情感越见豪纵,与《吕氏三姊妹集》相比,《辽东小草》增加了关外之景的描写,景色较为壮观,边景与羁情融为一体。

1911年从辽东南下,一直到1930年,吕美荪经历了二十年的流转的生活。20年代初,吕美荪移居南京,居住近十年,命南京故居名为葂丽园。“才华葂丽三千首,应比当年班婕妤”,[4]吕美荪以回忆的方式编辑旧作,将1909至1931年所创作的369首诗作结集为《葂丽园诗》。

1930年至1941年是吕美荪诗歌创作的第四个时期,吕美荪隐居青岛。青岛之山海激荡吕美荪的情思,她作诗以描绘其晚年的日常生活,抒发其情感体验。继《葂丽园诗》之后,吕美荪又陆续将其青岛之作结集并相继出版,名为《葂丽园诗续》、《葂丽园再续》、《葂丽园四续》、《阳春白雪词》,分别录诗278首、57首、57首、4首。另外,再加上散落在散文集和《季妹遗稿》中的36首诗作,在青岛期间,吕美荪共创作400多首诗作。写景抒怀 、题赠酬唱和悼亡之咏成为吕美荪后期诗作的三个主旋律。

二、诗歌艺术特色

吕美荪将平生之经历系之于诗,以诗达情。其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她的生活及情感,艺术成就较高。

(一)转益多师,风格多样

1、古体由魏晋浸淫而及于汉,风格质朴明朗,兼具含蓄之作。吕美荪诗,古近体皆擅,其古体诗学魏晋尤为突出,如:

戚戚何为,生无长在。庄生能达,树我楷模。翀邈旷衿,何有烦怠。天有虹霓,朿以为带。掇佩日月,垂为光采。往来宇宙,上下千载。

永啸长吟,飘飖物外。水容澹荡,山岛鳞碎。歌以悦志,浮杯沧海。(《短歌》,《葂丽园诗再续》,第9页)

我闻散原峰,白云常窈窕。被作君子服,飘摇戏尘表。大年亦已耄,丹颜转美好。时见度林薄,通眉与长爪。相伊何士,定然有郊岛。商歌互为答,岁寒永相保。何似庸陋人,但晋长寿考。(《寿陈散原先生(三立)八十》,《葂丽园诗续》第 20页)

在昔走榆关,未出居庸塞。饮马长城窟,今歌我行迈。秦汉代已远,遗迹宛犹对。雄主与城旦,同一更谁在。奋足登崇墉,览古抚还喟。万岭伏迤,长堞走萦带。大野凄漠漠,生烟长霭霭。人迹绝穷徼,回风起悲籁。不信人间世,乃有阛与阓。人情临此境,更何雠与快。俯仰感遐荒,生兴索然败。临风悄余悲,嘉游转成痗。伊古多征战,白骨尽尘壒。

想象泥土中,犹或有金铠。羌胡频入主,边城岂云坏。防秋日固圉,终难界内外。嗤彼丸泥谋,何赖一关隘。(《八达岭》,《葂丽园诗续》第18页)

第一首为四言诗,前三句抒发了远离世俗,置身世外隐逸之情,后五句转而表达往来宇宙、激荡山河的豪情,诗作慷慨悲歌,有曹孟德诗作遗韵。第二首乃祝贺诗坛领袖陈三立八十大寿,风格朴拙,近挹前辈之情,淳厚真挚。第三首写登上八达岭,伤古叹今,以古喻今,兴亡之感跃然纸上,诗作词旨渊永、寄托遥深,有魏晋之风。于元芳亦评其曰:“旌德吕美荪女士诗学邃深,古体由魏晋浸淫而及于汉,近体则仿佛唐初。”[5]

吕美荪诗云:“良日登远游,渊明何悦康。缓带倾庶羞,沉吟子建章。二贤实所慕,继兴毋彷徨”,[6]又评曹植曰:“子建称八斗,才思难遽量。一门能赋鸣铿锵,君独遭患辞意伤。”[7]曹植诗作为五言诗之典范,后期的诗作偏重于情感的深邃体验。而陶渊明的诗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平淡自然与深厚醇美的统一。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吕美荪偏爱陶渊明和曹子建诗作,对其有意模仿,并具二者之风,如:

逐逐轮将展,靡靡怀暗酸。临歧但握手,欲言在肺肝。珍重送登车,低首含汍澜。惜别非在遥,念汝投荒寒。辚辚去已疾,声犹在耳间。落日与我情,各各恋平原。归来不成寐,起视云霄端。霜羽惊嘹唳,独雁去漫漫。(《送季妹坤秀赴吉林女学》,《葂丽园诗》,第 11页)

当户窥遥蓝,涛落见湾曲。一抹海西山,残阳丹若沐。散绮接素空,灵景炫凡目。徙倚方睇恋,暮霭沉丛木。啁啾返众羽,入息知已促。林作尔都,尔都藏我屋。各选南柯梦,鸟我争投宿。(《山居暮望》,《葂丽园诗续》,第4页)

春阳襟意美,山庭坐曝背。揜骭复牵肘,何惭缊缕曳。堂前罗众木,排衙俨余卫。荆布无人爵,而有此天贵。……(《遣兴》,《葂丽园诗续》,第29页)

前一首为伤别之作,吕美荪送四妹赴吉林女学,别离之时,悲从中来,故作此诗,诗作洋洋洒洒三百三十六字,辞意感伤,抒发了亲人分离之后的忧伤和哀怨的心情,其风格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可视为摹拟曹子建诗作的力作。后两首又别具风格,写隐居之情怀,平淡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吕美荪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在表现方法上,这些诗歌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极具渊明诗风之特征。

吕美荪自言“隽哉汉晋句,今我拟何如”,[8]解读吕美荪所作五言诗,还可以看出吕美荪对东汉《古诗十九首》的师承,如其《杂诗》三首曰:

中庭悦芳树,连株绮剪裁。一雨凋葳蕤,发叶盈条枚。纷纷委丹华,泫泫泣苔莓。不恨无人赏,但愿春复来。今日芳阴下,安用赠徘徊。

流转倦平生,半世嗟行役。敢超巌壑性,为止飞蓬迹。骨肉生死违,何由能悦怿。缅怀平生欢,忉怛靡胸臆。四体具为人,哀伤本无极。只影何彷徨,永对酬孤夕。

忧伤戕性斧,握持岂自知。嗟我朱颜子,日夕变髩丝。有酒当开樽,有帛当裁衣。百年会有尽,努力及良时。但得常欢乐,崦嵫以待期。(《葂丽园诗再续》,第 7页)

第一首似乎抒发了怀才不遇、知音难觅的忧伤,结尾却能自我勉励,自我安慰。第二首讲述了半世漂泊,亲人不在,难以排除的孤独和忧伤。第三首表现了世事变化莫测,时光短暂,朱颜易老,劝戒人们要及时享受,常保持快乐的心情。无独有偶,其《述哀》曰:

先考窀在皖,先妣殡于沪。游子若浮云,生死莫依附。有身作儿女,焉及墓门树。枉哉父母心,育哺勤逾度。寄言庭帏子,承欢宝朝暮。勿使悔终天,哀哀望亲墓。(《葂丽园诗再续》,第10页)

诗作写出了自己的处境、遭遇,抒发了孤独凄凉之情。可见,吕美荪将对人生的思考,附注于五言古体,诗作或不满于生活动荡不安,或慨叹生命短暂,或忧虑人生无常、祸福难测,或抒发孤苦飘零之感等等,诗歌感伤哀怨,情思深沉,蕴藉委婉。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来看,上述诗作宛如出自《古诗十九首》。

2、近体参唐。吕美荪少女时期所创作的近体诗,风格清丽。继承了婉约一派的笔法,如:

樱笋江南市,斜阳酒斾摇。花飞秣陵树,春冷白门潮。芳草远无极,乡心一望遥。定怜今夕月,归梦照迢迢。(《客中偶作》《吕氏三姊妹集》)

草色波光一道斜,珠帘十里绿杨遮。临堤怪得花开早,春在莺莺燕燕家。(《秦淮杂咏》,《吕氏三姊妹集》)

诗歌风格婉丽,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不断丰富,吕美荪诗歌风格日渐多样化,呈现出对唐代多家的继承。

首先吕美荪诗歌有韩孟之风。日本学生国分青崖评吕美荪曰“虽言巾帼士,劲笔似韩苏”;[9]潘飞声评其诗作“蟠屈蛟与螭,不咽蝉与螀。铿锵金与铁,不谐笙与簧。阃中抱韩孟,直可薄三唐”,[10]又赞扬吕美荪曰:“君行且放歌,气乃慑鬼狼。得非昌黎言,无本胆力强”。[10]上述文字无疑都认为,吕美荪的诗作有韩愈和孟郊的诗风。韩孟二人在创作态度上,“用思艰险”,崇尚“苦吟”,主张“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而思想内容上,诗歌多以抒写个人的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端。在诗歌风格上,主要追求奇崛险怪、雄奇怪异之美。仔细分析吕美荪的诗作,我们发现,吕美荪并没有继承韩孟奇险之风,而是汲取了“不平则鸣”精神,来抒发个人的心中曲折回旋的情感,情感饱满而沉郁:

微吁几度中宵起,海角鬓凋风露初。谷口已无逋客屋,蕙纕犹缀隐人裾。定怜残月窥陈榻,看有闲云来故闾。同作宾鸿不同返,忍闻哀唳过吾庐。(《微吁》,《葂丽园诗》,第 41 页)

孟郊生活在藩镇割据、民生疾苦的中唐,自身的遭遇使得孟郊以诗“苦吟”,描述自身的困境,关心人民的疾苦。与之相仿,吕美荪经历多次社会动乱,孤苦漂泊,其诗作有孟诗之“寒”,吕美荪自言:“赋诗足千篇,词意多哀伤。”[11]如:

赋诗足千篇,词意多哀伤。老乃怀沉忧,起叹文史旁。他人偶来问,岂得倾衷肠。中肠即使倾,涕亦沾襟裳。早岁独成家,晚寄东海乡。劬瘁蒲柳形,日月已非长。皇穹跽余顾,但祷静年芳。桂旗辛夷车,蕙带薜荔裳。山鬼来迎睇,相悦空山凉。即此媚幽独,孤意何彷徨。 (《自伤》,《葂丽园四续》,第5页)

诗歌描绘了忧伤悲苦的晚年生活。犹如孟郊,吕美荪将 “下有百患煎,上有双丸催”、“出亦糜所辞,入亦糜所倚”[12]的生活尽赋予诗,形成了一组“苦吟”诗作。另外,吕美荪写关于家变及悼亡的诗歌更是令人哀伤不已,故于元芳评其《葂丽园诗》与《葂丽园诗续》“沉郁厄塞,触绪悲生,纵善作达观时,怀遐举似尚有不能自拔于所遭者。”[5]

其次,美荪诗继承王维山水田园诗风——自然平淡,高世绝俗。吕美荪退居南京后,就大量创作山水田园诗作,此类创作在其后期创作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田园诗作冲淡自然,如:

雨气涵残阳,流丹湿我庐。西山沉暮霭,亦渐绚紫朱。况有盈庭柳,媚助颜色都。闻已餐饭熟,黍麦香出厨。童子尔何唤,吾方贪画图。寄言真赏客,光景不须臾。(《向暮新霁》,《葂丽园诗续》第29页)

高林作花迷岛屋,十里苍雪海岸边。五月尚觉衫袖薄,绿天阴里披吴棉。《槐林花落岛上飞雪》,《葂丽园诗续》第43页)

六月微阴好,凉吹岛树肥。汉书一卷读,湘箔四窗围。气润青空海,晨添白袷衣。应知炎暑地,汗雨正勤挥。(《六月》,《葂丽园诗续》第50页)

第一首写农家闲居之情景,后面两首写岛居的天气季节的变化。诗作细致入微的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捕捉其表现生活情趣的种种现象,构成独到的意境,平淡自然,耐人寻味,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王维的《渭川田家》。另外,吕美荪佛儒兼通,尤其是隐居青岛后,多次听佛于倓虚法师,吕美荪悦佛之情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其一部分山水田园诗作增添了高世绝俗的禅境,其诗云:

草庵孤且夐,世远尘响绝。偏袒起夜半,出户步清樾。中庭芍药圃,数枝已抽雪。徙倚静中观,草鞋浸凉月。一人自成世,一世弹指灭。身意幻为僧,禅悟从今悦。(《草庵》,《葂丽园诗再续》,第11页)

垂老试黄冠,犹有阿难相。佛性与诗魂,宵静蒲团上。 (《夜坐》,《葂丽园诗续》,第 50页)

不涅不磷随世幻,非狂非狷此心盲。欲持孤意归何处,起看闲云散八荒。(《口占示中隐》,《葂丽园诗》,第64页)

前两首皆以禅语入诗,第一首诗中主人公是一位远离人群,居草庵,以禅悟为乐的隐逸之人,诗歌物境与诗境融。最后一首结句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样让人遐想,吕美荪将佛家的静、寂、空、无等境界引入此诗,禅意与诗意合而为一,意境浑然,充满悠闲的情调,诗歌尽显空灵冲淡之风。

再次,吕美荪有意摹拟李商隐诗作,其诗作寄托深而措辞婉。她熟读李商隐的诗作,在表达难以言表的情感时,她能够摹拟李诗的意境和手法,所作诗歌与李诗难以区分。如《读李义山诗偶效其体寄兴》三首曰:

窈窕为衷却愬谁,八荒含睇独情遗。星娥欲出愁灵雨,山鬼从看扈桂旗。紫凤葳蕤衔莫至,碧峰徙倚望来迟。盈袿坠佩怜寒芷,待閟幽馨不自持。

废苑花飞不见人,惟余青锁锁芳辰。吹箫已是邀秦女,遗佩犹怜斗洛神。梦雨灵风自去,云阶阆地月初新。当窗又启龙鸾匣,对镜何由深浅颦。

汉水江皐众粲嬉,招要久厌冶春词。碧云岂为佳人合,青鸟微闻阿母疑。低拈花枝成独笑,莫收凤纸写相思。玉台咏后谁能续,骚雅还从望总持。(《葂丽园诗续》,第39页)

诗歌没有明确的标题,仅指出效仿李商隐诗歌而作,类似李商隐的无题佳作。诗作朦胧含蓄,寄托深远,文辞清丽,意韵深微,似爱情诗,又可作多种解释。三首诗歌多次用典,在用典上有所独创,如星娥、山鬼、洛神、青鸟等,运用神话故事,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诗歌中的诸多意象如凤纸、青锁、梦雨灵风等在李商隐诗里皆能找到。

此外,吕美荪还能选取李商隐诗句的句意和意境作诗。其《雪夜篇》诗序曰:“空古有美,性习兰熏,是曰佳人,尤怀贞亮。余以蒲柳垂凋之岁,感兹移情,海上之音,书残花叶,频寄朝云,为报苕华,喜盟今雨,惟初识于甲戌春雪之后,爰取义山‘雪夜诗成道韫归’之句,作《雪夜篇》以赠。”[13]“雪夜诗成道韫归”出自李商隐 《令狐八拾遗见招送裴十四归华州》,李商隐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情,写的犹如男女之间的依依不舍的依恋之情。而吕美荪借用此意作《雪夜篇》赠给山中美人,结尾两句“知是寒辉与月辉,清光亦恋别离扉。未容伴护琼枝去,雪夜诗成独自归”,化用李商隐诗句,意境朦胧,在表达情感方面亦见异曲同工之妙。

(二)常用意象

吕美荪早年丧父,遭受家变,中年四处漂泊,其哀痛不言而喻。吕美荪二十七岁时,虽然结婚生子,但根据其诗作和文章,我们可以推测中年的吕美荪并没有得到一个完满的家庭生活。在其《自记免于火难》一文中,吕美荪指出:“余家仅子母及所用聋妪共三人”,[14]且诗作中时常抒发一种孤独之情。其丈夫朱翰章何去何从,是早逝,还是因为感情不合和吕美荪分居,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肯定一点,那就是吕美荪婚后的感情生活并不完满。此外,吕美荪母亲过世后,四妹贤满早逝,一姊惠如惨死,所剩一妹吕碧城又远在海外,后又因为两人性格不合而多年不相往来。凄惨的经历使吕美荪内心充满着孤独和忧伤,故作诗时,便常用鹤、鸥、雁、燕等意象,以抒发孤苦飘零之感,或呈现别离苦闷的心情。如:

言笑随时地,鹤孤敢不群。(《怀感今昔慨之以诗》,《葂丽园诗续》第67页)

今无薇蕨采,东海伴饥鸥。 (《怀感今昔慨之以诗》,《葂丽园诗续》,第67页)

一雁天边哀,没影送双目。(闻雁》,《葂丽园诗续》,第 1 页)

谁能似秋燕,来去无恒乡。(《续幽栖诗》,《葂丽园诗》,第82页)

燕悲失故林,鸿哀在江岸。(《为客》,《葂丽园诗续》,第 50 页)

上述诗句中的孤鹤、饥鸥、孤雁、秋燕都是吕美蓀自我写照。与之相应便是常用孤、独等字,如:

年年怨重九,风雨独登台。(《重九旣近痛念亡妹坤秀》,《葂丽园诗续》67)

生世五十年,忆往伤孤露。南北极国境,乞食宛佣雇。辛苦独归来,玄鬓已非故。……(《自伤》,《葂丽园四续》,第5页)

失巢振孤羽,再止山海旁。(《续幽栖诗》,《葂丽园诗》,第82页)

孤、独等字反复使用反映了吕美蓀当时的孤寂的处境和心境,并与其诗歌意象相辅相成,使得诗作洋溢着浓郁的哀伤之情。

(三)吕美荪诗歌的叙事性

吕美荪诗歌善于运用叙事手法,写身边景,叙日常事,显示出吕美荪叙事诗寓主观于客观的特点,诗云:

西阳衔我山,知是日近昏。围裙趋山厨,餐为爱人烹。爱子忽归来,葩卉束献亲。返身复疾出,云有客在门。驾车送客返,归饭当未曛。闻言忘羹炙,出视真怀欣。但见三五辈,爱子之友昆。我倚巌扉招,众亦脱帽频。憩请客人茗,齐式车中人。日仄谢不下,姆幸毋群瞋。我真王母颜,一笑天地春。(《即事》,《葂丽园诗续》,第 4-5 页)

诗歌描写了农家生活之景,记述了日昏来客,招待客人的经过,在描写和记叙之外,用一句表达了“闻言忘羹炙,出视真怀欣”,表达亲人带客归来的喜悦之情,主人和客人神情毕现,诗歌充满着生活情趣。又如:

闭户即深山,况是山中住。野云侵帷幄,丛柯交牅户。开书能尚友,日与古人晤。静极闲岁月,遐征忽有慕。欲览浙西山,兼拨匡庐雾。艨艟浮碧海,先期赴玄沪。春申旧邦国,珠履奢犹故。维夷变夏风,耕织非所务。歌声答浦潮,弦管繁朝暮。尘嚣败嘉兴,迟回却中步。言旋齐东岛,归卧空山趣。空山野云起,迎我当前路。(《将游浙西及匡庐旣至沪,即返青岛》,《葂丽园四续》,第1页)

诗作记述了自己的游途,也说明了中途而返的原因,看到民风不正,吕美荪痛恨交加,甚至无心旅游,故中途而返。诗歌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就在描写和叙述之中体会到诗人深沉的忧国之情。

吕美荪的写人纪事的诗歌,用铺陈的表现手法,描写细腻、真实,善于辨别也善于捕捉富有表现力的,能够反映事物本质和显示人物精神面貌的细节,将人写的很灵动,其诗云:

十缗佣一童,问年十四余。怜尔亦人子,视犹我幼徒。白饭撑尔肠,始瘦今何腴。奈何我偶出,窃取邺架书。句读苦难断,斯文故咿唔。漆编与金经,一一痕污涂。呼来立我旁,告诫音徒瘏。我怒尔偷笑,腮俨肥柿朱。何以使老成,为尔墨画须。(《示侍僮圆》,《葂丽园诗续》第23页)

尔亲操梃逐,尔复还主家。忸怩而不前,双顋泛微霞。根前吾语汝,训须遵娘爷。童性茍能移,率教众所嘉。中庭久不雨,去灌金黄花。(《阿根复返》《葂丽园诗续》第60页)

前一首诗写主仆之间的对话,日常相处。后一首写童仆刚来时的怯生,腼腆情形,还记叙了诗人对童仆的训诫,以及童仆在主人家的表现。两首诗都重在描写和叙述,但却能够让人体会到诗人对侍童的关爱之情,纯厚的主仆之情溢于言表。

此外,从形式上来看,吕美荪诗作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诗体多样,她兼善古近体。其古体诗又有多种体式,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尤以五古著称。而律诗有五言、七言、排律多种体式;其绝句亦有五言、七言之分。究其诗句字数而言,吕美荪一生诗歌创作以五言为主,其次为七言、兼有四言之作。早年的《吕氏三姊妹集》录诗29首,19首七言、10五言;辽东时期所作的《辽东小草》录诗115首,81首七言,34首五言;而 《葂丽园诗》369首诗中,75首七言、272首五言、21首杂言、1首四言;同样隐居青岛后所创作的400多首诗中,仅有93首七言诗,3首四言,其它的诗作皆为五言诗。可见,从1911年后,吕美荪创作由以七言诗歌为主,逐渐转变为以五言为主,尤以五古为多。另外,吕美荪的挽悼诗皆用五古。章士钊评其诗曰:“寂寥数语而积文养气工夫,岂今之跳荡词坛者所得仿佛。太炎先生称其五言气味已遵,七言或未能称,时见新语。”[1]

[1]章士钊.巽言跋[A].章士钊.甲寅(第一卷第四十三号)[C].甲寅周刊社,1927:20

[2][日本]仁贺保成人.雅叙园邀美荪女士[A].吕美荪.瀛洲访诗记[C].青岛:青岛华昌大出版社,1936:54

[3][日本]木内七之助.美荪先生见视东游近作次韵以呈[A].吕美荪.瀛洲访诗记[C].青岛:青岛华昌大出版社,1936:53

[4][日本]四宫鸣洲.赠吕美荪女士[A].吕美荪.瀛洲访诗记[C].青岛:青岛华昌大出版社,1936:45

[5]于元芳.诗说赠吕美荪女士[A].吕美荪.葂丽园诗再续[C].1934:1

[6]吕美荪.发旧京归途车中作[A].吕美荪.葂丽园诗续[C].1933:74

[7]吕美荪.读曹子建集[A].吕美荪.葂丽园诗[C].1931:25

[8]吕美荪.幽栖.吕美荪[A].葂丽园诗[C].1931:82

[9][日本]国分青崖.分韵得虞呈吕先生[A].吕美荪.瀛洲访诗记[C].青岛:青岛华昌大出版社,1936:45

[10]潘飞声.赠吕美荪[A].吕美荪.葂丽园诗续[C].1933:16

[11]吕美荪.自伤[A].吕美荪.葂丽园四续[C].1935:5

[12]吕美荪.感咏[A].吕美荪.葂丽园诗续[C].1933:51

[13]吕美荪.雪夜篇序[A].吕美荪.葂丽园诗再续[C].1934:1

[14]吕美荪.自记免于火难[A].吕美荪.葂丽园随笔[C].青岛:青岛华昌大出版社,1941:55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Lü Meisun’s poetry

XU Xin-yun

LüMeisun is a well-known poetes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All of her poems were more than a thousand.In the history of poetry of woman ,she is a poetess who had the most poets.Lü Meisun learned from some previous poetess.Her poems have some styles.Her archaism minic poets of the Wei Dynasty and the Jin Dynasty.Her “modern style” poetry minic poets of he Tang Dynasty.Her poets present the poesy narrateabl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special art charm.

Lü Meisun;poetry;the artistic features

I207.22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009-9530(2012)01-0083-05

2011-10-19

徐新韵(1976-),女,星海音乐学院讲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

猜你喜欢

诗作青岛诗歌
梁潮诗作《水里边》·源清书法
诗歌不除外
상경란과 서영수합의 시작(诗作)비교 연구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诗歌岛·八面来风
天资聪颖,幼年诗作得赞许
简论梅尧臣写实诗作的晚唐情结
青岛明月申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