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路工程环保节能建议探讨

2012-04-13张振华

山西电力 2012年2期
关键词:基面植被环境保护

张振华,梁 超

(山西省电力公司送变电工程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1 线路工程环保节能背景

在国家电力建设的今天,电能作为一种最清洁的二次能源,在促进能源、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平衡中起着关键作用。根据我国能源资源赋存和电力负荷分布极不均衡的状况,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是势在必行的大趋势。由于我国的发用电水平、电力技术和环保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并且技术管理水平较差,发展尚未走出高投入、高成本、低效益的传统增长方式,这些因素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资源短缺的局面,如何做好“节能环保”是当前我国电力建设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2 线路施工环保节能概述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规定,各施工建设单位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针对性的管理,并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写了相应的管理方案,总的来说近几年环境保护工作都有所提高,可是问题始终存在。

2.1 施工管理方法的落后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提倡“绿色环保”施工的要求,各建设单位在施工时,制定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并且编制了专项的环境保护措施,如《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策划》、《安全文明施工实施细则》及《创优实施细则》等,并且要求在施工中,对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进行针对性的现场保护环境教育。在此方面,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前与现场施工负责人签订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安全责任书》,但由于近几年的线路施工工期都比较紧张,部分建设单位为了保证工期,在施工现场及施工驻地不能始终履行环境保护工作,固有的思维模式使环境保护工作没有找到更好的突破点,导致了施工单位严抓环境管理,但管理环境始终会出现一些漏洞的实际情况。

2.2 施工技术及施工机具的落后

随着科技的进步,旧的施工技术及施工机具已经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而新施工技术及施工机具既能节省材料的损耗,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因而进一步推广及使用是相当重要的。但是由于工程项目的繁多,使新施工技术及施工机具难以完全推广,导致了施工技术及施工机具的待而不进,使环境保护工作难以继续提高。

3 线路施工中环境污染问题分析及新技术性建议

3.1 道路维修中存在问题

a)线路施工单位在道路维修时,未考虑车辆的大小、估测加宽道路,使得道路维修费用增加,并且导致周围植被的破坏。

b)线路施工在道路维修时,所产生的弃土、弃石,造成道路两旁周边大规模的植被破坏,严重影响自然环境及生态平衡。建议:对维修道路进行提前勘测,并参照车辆的实际情况进行路面的扩宽,在保证运输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道路维修。材料运输如能到达距杆号较近的位置,在地形条件较好及施工允许时,尽可能地减少修路,并可采用人力及畜力的小运方式进行运输。对道路维修所产生的弃土、弃石应运输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从而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1]。

3.2 材料运输中存在问题

a)在线路施工运输材料过程中,为了节省时间,运输人员往往对其运输材料不覆盖(尤其是粉尘物),使材料及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散落地面,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b)在运输装卸材料中,存在野蛮装卸行为,并且卸材料后,施工现场堆放混乱,造成材料的耗损加大及环境破坏。建议:在线路施工材料运输中,用覆盖物(彩条布等)包裹车辆马槽,使运输的材料在运输过程中散落减少到最小,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施工原材料(砂、石、水泥等) 或成品材料(塔材、导线等)在装卸过程中,使材料有序的堆放到指定的地点,从而减少材料的耗损和环境破坏。

3.3 土石方开挖中存在问题

a)在基坑开挖中,施工单位不注意开挖弃土、弃石的堆放,导致周围植被的破坏,造成大面积的环境污染。

b)在土石方开挖中,往往需要降基面,但过去的施工方式一般采用整体降基的型式,即将杆塔基础基面整体平整,达到降基面效果,虽然整体降基可以使施工便于操作,但同时也会造成施工成本的提高和大面积的地貌破坏,造成水土流失。

c)在基坑开挖中,原有的基坑开挖一般采用人力挖掘的方式进行,这种施工方法落后,进度缓慢,并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造成生活垃圾的出现。建议:对于土石方开挖的弃土、弃石,选择无植被或平坦地形堆放,避免其他植被的破坏,待基础浇筑完毕后,再进行回填。剩余弃土、弃石运至指定地点,统一处理。

基础降基,采用基础单腿降基方法,即仅对塔腿部分进行降基面。这样可保证大部分地貌的原有状态,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在车辆能到达施工现场的条件下,建议在普通开挖工程采用机械挖掘的型式;遇岩石基础时,采用挖掘机配破碎锤进行施工。机械施工不仅可以减少人力,保证工期,同时还能减少施工人员施工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3.4 钢筋绑扎与基础支模、拆模中存在问题

施工人员在钢筋绑扎与基础支模、拆模过程中,工器具乱丢乱放,破环其周围植被。建议:在钢筋绑扎与基础支模、拆模过程中,可以在基础四周选择较为平坦的、无植被的地点放置,这样既能避免丢失,又能减少植被破坏,达到环保的目的。

3.5 基础浇筑中存在问题

a)施工人员堆放砂、石、水泥等原材料后不覆盖,导致原材料(粉末状)在空气中蔓延,造成环境破坏。

b)基础施工完毕后,施工人员对于废弃的原材料弃之不理或随处掩埋,严重影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建议:在线路施工基础浇筑原材料的堆放中,使用覆盖物(彩条布)进行覆盖,减少原材料在空气中蔓延,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作用。

如车辆能够到达施工现场的条件下,尽可能使用集中搅拌(选择较宽敞的场地,进行混凝土集中搅拌)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或使用商品混凝土(厂商按照混凝土配合比,直接制成成品,运输至现场),这样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方便施工。如车辆无法到达施工现场,建议在搅拌过程中不要乱丢、乱埋原材料,剩余原材料应拉回材料站,集中处理。尽量减少资源浪费,减小施工中对环境的污染。

3.6 基础回填中存在问题

一般基础施工完毕后,施工单位对基础的基面只进行一些平整和夯实,达到美观的效果,但这种做法并不能对已经被破环的地质起到根本保护作用,造成环境污染。建议:根据现场情况在平整的基面上种植一些植被,来防止施工时造成的土壤破坏,进行基面植被恢复,减少造成的水土流失,从而达到环保的目的。

3.7 地锚埋设中存在问题

线路施工中普遍施工地锚,尤其在杆塔组立、跨越架搭设、牵张场、放紧线、平横挂线施工。根据情况,在施工前需要挖掘一定数量的地锚坑,用来放置地锚。传统的土质地锚坑挖掘时是垂直向下,地锚坑的大小一致,放入地锚以土覆盖夯实。岩石地质时还需要在进行一些爆破作业后,在进行埋设,然后取土覆盖夯实。建议:为了满足线路施工的节能环保新要求,针对地锚埋设进行新型设计,并根据地质分为新型土质的地锚及新型岩石的地锚。

a)新型土质地貌埋设方法:传统的地锚坑拉线连接地锚后垂直向上,由地面上方按施工角度倾斜,而新的地锚坑为从拉线与地锚连接处开始,紧贴原有土质,成一定角度到达地面。经过计算和实际施工求证,新的地锚坑的抗拔力远远大于原有地锚坑的抗拔力,而又减少了对原土质的破环,对更好地保护环境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b)新型岩石的地锚埋设方法:旧的岩石地锚坑部分需要爆破作业,还要取土填埋地锚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安全隐患,也浪费了大量的劳动力,对原有地质的破坏也很大。同样,经过论证,利用空压机在岩石上按照拉线的反方向进行倾斜打孔(直径为80 mm,长度为2200 mm的圆孔),然后将钢钎放入孔内。

3.8 铁塔组立中存在问题

铁塔组立施工前,首先进行的分段组装,组装在地面进行。但施工人员在组装前,常将塔材、螺丝等部件,随意乱丢,导致材料的丢失,并且破坏环境。建议:分段组装时,尽量找平坦、无植被的地形进行,将塔材、螺丝等材料堆放整齐,组装中不要毁坏植面,将使用中的塔材部件放置于统一地点。使用完毕后,将剩余螺栓、螺母等材料部件运送回材料站。

3.9 接地施工中存在问题

传统的接地沟宽度一般为300~400 mm,为了更好地使铁塔接地,防止触电伤害,在接地埋设时,配有降阻剂和降阻模块,以提高接地效果。但是,降阻剂的使用已经导致了国内大量输变电线路和变电站接地体和接地体被腐蚀,损失严重。接地体的加速腐蚀还降低了输变电线路和变电站等的工作质量,增大了各输变电设备运行的风险,妨碍了电力系统各工作的正常运行。因此,只要使用了降阻剂,接地体总会被降阻剂腐蚀,从而降低输变电线路运行质量,增大安全隐患。建议:采用“窄幅式接地沟”,尽量减少降阻剂在线路施工中的使用,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耗,促进整个接地行业水平迅速提升,达到或者超过欧美发达国家水平。进而达到减少地貌、保护环境、减少降阻剂污染的根本目的。

3.10 导、地线展放施工中存在问题

在过去的架线施工时,采用人工展放导引绳的方式,这样不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对线路下方的植被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水土的流失。建议:在架线施工中推广动力伞、飞艇、直升机展放迪尼玛绳导引绳,并采用“一牵引五”的方式进行导引绳的展放,这样不仅减少了外协工作的难度,保证了工期,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植被的破坏,保证了生态环境无损失。

[1] 周舒.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控制[J].辽宁工程技术学报(自然科学报),2008(2):10-12.

猜你喜欢

基面植被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水位资料考证及水位订正方法浅析
冻结基面的理论阐述
测站考证相关概念及基本原则探讨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绿色植被在溯溪旅游中的应用
2015年兴化片各站测站考证
基于原生植被的长山群岛植被退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