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县“十一五”期间规模养殖情况调查报告
2012-04-13李淑霞青海省湟源县畜牧兽医站812100
李淑霞 (青海省湟源县畜牧兽医站 812100)
湟源县“十一五”期间规模养殖情况调查报告
李淑霞 (青海省湟源县畜牧兽医站 812100)
1 畜牧业产值和畜产品产量变化
1.1 畜牧业产值变化 2006年农业总产值为2.35亿元,畜牧业产值1.2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3.2%,2007年农业总产值2.94亿元,畜牧业产值1.5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3.2%,2008年农业总产值为3.94亿元,畜牧业产值2.2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6.8%,2009年农业总产值为3.96亿元,畜牧业产值2.2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6.6%,2010年农业总产值为4.73亿元,畜牧业产值2.4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0.5%。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18.86%。2010年由于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增大,产量增加,价格提高,种植业发展较猛,导致了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
1.2 畜产品产量变化 2006年肉类总产0.76万t,其中猪肉0.31万t,牛羊肉0.42万t,禽肉0.01万t;2007年肉类总产0.79万t,比上年增长3.9%;其中猪肉0.29万t,牛羊肉0.46万t,禽肉0.01万t;2008年肉类总产0.84万t,比上年增长6.3%;其中猪肉0.27万t,牛羊肉0.54万t,禽肉0.01万t;2009年肉类总产0.92万t,比上年增长9.5%;其中猪肉0.28万t,牛羊肉0.61万t,禽肉0.01万t;2010年肉类总产0.97万t,比上年增长5.4%;其中猪肉0.3万t,牛羊肉0.64万t,禽肉0.01万t;肉类总产量年均增长6.35%。其中猪肉年均下降0.6%,牛羊肉年均增长10.6%,禽肉年均增长4%。
2 规模养殖效益情况
“十一五”期间,规模养殖发展迅猛,近几年国家对规模养殖场的项目扶持力度加大,特别是我县的奶牛规模养殖从无到有,2010年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14处,在建的2家,年均存栏奶牛达到2400头,年产牛奶4920t。实现收入1968万元。生猪养殖由于市场波动较大,前几年养猪场呈现不同程度的亏损,经济效益差。肉羊养殖场上规模的只有2 家,农户散养的规模都在200只以下,从去年开始羊肉价格上涨,养羊的产值较前几年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招商引资的青海三江一力农业有限公司肉牛场已初具规模,现存栏肉牛达到310头。
3 规模养殖中的突出问题
3.1 投入高产出低 规模养殖发展中,虽然国家近几年扶持了一批规模养殖场(小区),在投资比例上国家投资比例小,养殖户投资的比例大,加之近几年物价上涨,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加大,形成高投入低产出。
3.2 抗风险能力低 规模养殖发展在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上比较低,遇到大的市场变化的时候,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在养猪上尤为突出,猪肉价格低时,大的规模场亏损越严重,导致价格高时一哄而上,价格低时猪饲养量下降,供求矛盾突出。
3.3 科技水平低 从整个畜牧业发展上来看,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畜牧业产业化的水平较低。缺少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相对集中的生产基地,整个行业的凝聚力不强,规模化程度低,市场开拓能力较弱,使得农民一家一户的畜禽生产难以适应大市场的需求变化,制约了全县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是畜禽饲养规模小以及畜产品的价格不稳定等因素,对规模养殖造成较大的影响;三是牲畜良种化程度低。由于良种引进资金不足,加之部分养殖户忽视牛羊品种改良,使良种畜引进和培育工作滞后,牛羊良种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四是实用技术推广缓慢。由于群众文化水平低,科学养畜意识不强,科技培训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同时,科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科技推广进程缓慢,造成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低。
4 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4.1 加快基地建设,发展规模养殖 按照“发展、规范、创新”的原则和“小规模、大群体”发展模式,对具备小区建设条件的村社,通过采取“农牧合伙建小区”、“养殖大户投资建小区”、“企业与村联合投资建小区”、“企业投资建小区”、“开发商投资建小区”、“政府投资建小区”等多种形式,加快各类养殖小区和规模场建设。鼓励和扶持现有规模养殖场按现代化的要求进行改造,扩大规模,建立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力争每年至少建成奶牛养殖园区2个,肉牛养殖基地村2个,以此推动畜牧业生产向园区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方向发展。建议上级部门对已经扶持起来的规模场进行“扶上马,送一程”,使其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
4.2 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饲草产业 按照“为养而种、为养而农、以草兴牧、以牧促农”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思路,继续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增加饲草料产量,一是全县青饲草种植面积每年保持在15万亩,日月、寺寨等畜牧业大乡饲草料种植面积不得低于总耕地面积的70%,畜牧业重点村的饲草种植面积不得低于本村耕地总面积的80%;二是大力培育高产优质饲草新品种,每年至少引进1个饲草新品种,推广面积不少于1000亩;三是积极推广青贮等实用技术,奶牛养殖园区没有修建青贮窖的必须有青贮窖一座;四是大力推广混播复收技术,混播复收面积每年增加5000亩;五是继续扶持西宁富农草业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到“十二五”末,秸杆生物饲料块达到3万t、全价饲料达到1万t,使草业生产走向专业化和产业化的道路。
4.3 加大科技投入,努力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 (1)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建立健全家畜改良配种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培训,加强动物防疫,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强化龙头企业建设,促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2)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继续加强畜牧业重点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建立项目目标责任制,重点争取青海省设施畜牧业建设工程、暖棚建设项目和扶贫项目,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争每年修建暖棚1500幢。(3)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①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一是将市委、市政府湟源专题会议确定的200万元扶贫资金全部用于畜牧业;二是2011年县财政支持畜牧业发展的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每年以15%速度递增。三是加大项目争取工作,积极争取养殖小区、奶源、肉源、生猪养殖基地和农区小型畜棚等项目,促使畜牧业向产业方向发展。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一是依托政府信用平台,农业担保公司每年支持畜牧业养殖大户的贷款不少于1000万元。二是继续加强与省发行、县农行、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协调联系,2011年金融部门用于支持畜牧业发展的信贷资金不少于6000万元,并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③加大社会融资力度。一是鼓励养殖大户、私营企业参与规模养殖场和基地建设;二是积极整合部门资金,在不改变资金用途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各部门涉农项目资金、扶贫资金等支持畜牧业发展。④政府对发展畜牧业采取激励政策:一是对乡镇、村社和养殖大户组织自行修建的养殖小区,规模达到存栏奶牛300头、肉牛300头、肉羊2000只、生猪达到3000头的政府一次性补助30万元。二是个人、企业自行修建的养殖场,存栏奶牛达到200头以上的一次性补助20万元,肉牛达到300头以上的一次性补助15万元,肉羊达到1000只以上的一次性补助10万元,生猪达到500头以上的一次性补助5万元,存栏良种母猪在50~100头的政府一次性补助5万元,母猪存栏达到100头以上的政府一次性补助10万元,肉鸡存栏达到1000只的政府补助1万元,每增加1000只,增加补助1万元,獭兔等特种经济动物达到500只以上的补助5万元,并享受保险、良种补贴等优惠政策。三是政府继续扶持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村、养殖基地、养殖场等,养殖场、养殖大户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补助5万元,贩运育肥出栏羊300只、牛50头以上的贩运育肥大户,政府承担全部贷款利息。四是对从事畜牧业积极性高、具备养殖条件的农户,政府依托农业担保公司,每年安排至少2万元的创业贷款,并从基础设施、良种引进等方面进行扶持。五是对养殖小区内进行托牛的养殖大户,存栏达到50头以上的按照1000元/牛标准进行补助。对建成的奶牛养殖小区,全部安排性控冻精,并优先安排胚胎移植等项目。六是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根据市政府“养殖业用地一律视为农业用地”的有关规定,对于企业和个人修建养殖园区(场),可采用土地出让金先征后返的政策给予扶持。七是实行畜产品最低保护价政策。当牛奶、牛羊肉、猪肉等畜产品市场价格出现大幅滑落,牛奶低于2元/kg,牛羊肉低于32元/kg、猪肉低于18元/kg时,政府按照牛奶2元/kg,牛羊肉28元/kg、猪肉14元/kg的最低保护价对收购企业或养殖户进行补助。⑤继续落实良种牧草种籽补贴措施,调动耕地面积较广的村、社、户积极发展订单草业,农户连片种植青饲料100亩以上的,政府按每亩1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为养殖业提供充足的饲草资源。
(2012–04–13)
S8-1
A
1007-1733(2012)07-00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