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熏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46例临床观察

2012-04-13甄世锐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手部熏蒸中风

甄世锐,李 蕾,许 静,韦 玲

(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山西太原030006)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是脑卒中等疾病并发肩痛性运动障碍与同侧手肿胀的一组病症,其发病率高达12.5%~70%,若不及时治疗,可遗留关节僵硬、挛缩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肢的功能,一般在中枢损伤后1~3个月内出现。肩手综合征主要由腕屈曲位长期受压;对关节过度牵拉引起炎症反应,出现水肿和疼痛;手部小的意外损伤、上肢感觉减退;肌肉泵作用减弱等引起,最终可导致患侧手功能、肩功能受限,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熏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病例4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6例病例均为2010年起因脑血管意外在我院接受针灸康复治疗的患者,经CT或MRI确诊,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32岁~75岁,平均(51.38±2.31)岁;病程 20 d~98 d;脑出血 10 例,脑梗死 36例;左侧偏瘫26例,右侧偏瘫20例。所有病例均意识清楚、无感觉障碍,并有偏瘫、肩部疼痛、活动受限,手部肿胀。

1.2 诊断标准

中风病诊断标准采用1995年中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的相关诊断标准。肩手综合征诊断标准参照KOZIN标准[2]。

1.3 纳入标准

符合1996年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定的标准。病程在1 w至3个月内;年龄在40岁~75岁;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临床表现为单侧肩部疼痛、手浮肿和疼痛(被动活动手指时尤为明显)、皮肤潮红、皮温上升、手指屈曲受限。

1.4 排除标准

意识障碍、严重视力、听力障碍、失语、抑郁症、谵妄患者,以及首次评估都不能完成者;合并有肝、肾、心血管、血液和内分泌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以及恶性肿瘤患者。

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中药熏蒸治疗,药物组成:羌活20 g,独活 20 g,桑枝 15 g,伸筋草 30 g,威灵仙 20 g,红花 15 g,透骨草 60 g,丝瓜络 20 g,制川乌 15 g,制草乌 15 g,艾叶 15 g,元胡 15 g。以上诸药,每剂浓煎至2000 mL,将药液置于熏蒸仪器中,设置中药熏蒸仪器温度约40℃~46℃,熏蒸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周围及患肢手部,每次约30 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6次,2 w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 结 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Fugl-Meyer法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显效:肩关节疼痛消失、主被动运动基本正常、手浮肿消失、无手部小肌肉萎缩。有效:肩关节疼痛减轻、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手浮肿明显减轻、无手部小肌肉萎缩。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手部小肌肉萎缩逐渐加重。

3.2 疗效观察

46例病例治疗后显效22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13%。

4 讨 论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是指患侧肢体缺乏主动或被动活动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是中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其病机为气虚血瘀痰凝,脉络闭阻,而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肩手综合征的最大特点是肩、肘、腕关节疼痛后导致上述各关节活动度明显降低,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及康复质量。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是由于脑血管病意外影响运动中枢前方的血管中枢,直接引起患肢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及血管痉挛反应,这与中医学络病理论不谋而合,本病病位在脑,多属气虚血瘀,络阻不通;或久病入络,瘀血阻滞;或因风痰流窜经络,血脉闭阻,气不能行,血不能濡所致,故本病治宜温通经脉、活血通络[3]。

中药熏蒸主要以加热中药蒸汽为治疗因子,通过物理和中药吸收的双重作用达到治疗目的,人体在熏蒸作用下,全身毛孔开放、排汗,这样一方面可以将体内新陈代谢产物和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另一方面使有效的中药成分通过开放的毛孔进入体内的五脏六腑,集中了中药药疗、热疗、汽疗、中药离子渗透等多种治疗功能,通过对症的中药配方起到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消炎止痛的作用。本治疗方法所用中药羌活辛散祛风、味苦燥湿、性温散寒,能祛除风寒湿邪,通利关节而止痛,且作用部位偏上,尤其善治肩背肢节疼痛。独活具有祛风除湿、散寒通痹之作用,其性善下行,与羌活相作用,一上一下,共奏祛风湿、利关节、止疼痛作用。桑枝长于祛风活络、通利关节,其性平和,尤以上肢风湿热痹更适用。伸筋草药性苦、辛、温,具有祛风湿、舒筋活络之功。威灵仙具有祛风湿、通经络之功。桑枝、伸筋草、威灵仙三者合用,均具有舒筋活络、通利关节之用。红花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之功,艾叶具有活血之功,元胡具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红花、艾叶、元胡,三者合用,共奏血行风自灭,通则不痛之功。透骨草、丝瓜络均能祛风通络,善治风湿痹阻之肢节疼痛。制川乌、制草乌均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功效,善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尤其擅长治疗诸寒疼痛,跌打损伤之疼痛。以上诸药合用,具有祛风湿、利关节、通经络、止疼痛之功。通过运用先煎制药液,再熏蒸的治疗方法,使得中药之有效成分能够充分被利用,通过局部穴位、经络之分布,进一步作用于肩手等部位,起到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恢复肩手部功能的作用。

中药熏蒸利用中药本身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痹止痛等功效,使局部汗孔开启,药力随蒸汽透入,使气血通畅,筋脉舒展,关节通利。中药熏蒸亦能湿润肌肤、开宣腠理,其药效通过人体皮肤、俞穴到达经络脏腑,与内治异曲同工。现代研究表明,药浴液中的药物离子通过皮肤黏膜的吸收、扩散、辐射等途径进入体内,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减少了毒副作用,同时药浴液的温热效应能够提高组织的温度,舒张毛细血管,改善循环,使血流加速,且通过皮肤组织吸收后,调节局部免疫状态、抑制和减少生物活性物质(如组织胺、五羟色胺、前列腺素、慢反应物质等)的释放,从而达到治疗疾病且安全有效的目的。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患者无痛苦,提高了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全国脑血管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Kozin F,Ryan L M,Carerra G F,et a1.The 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 syndrome(RSDS)[J].Am J Med,2007,70(6):23-30.

[3]韩群英.瘫速康喷雾剂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24例[J].中医杂志,2005,46(7):525.

猜你喜欢

手部熏蒸中风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中药熏蒸治鼻炎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延长磷化氢熏蒸有效时间对储粮害虫熏蒸效果的影响
两种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比较
发生于手部的硬下疳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