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区套作小麦抗逆丰产栽培技术
2012-04-13谢随能
□谢随能
小麦是安岳县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主要种植在旱地,以套作小麦为主,且60%分布在二、三台位土上。因此,推广应用小麦抗逆丰产栽培技术十分重要,有利于实现小麦增产增收。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一、分状轮作,用养结合
我县以旱地套作小麦为主,多分布在坡台地上,土壤肥力较低。实行分带轮作,用养结合,能有效解决小麦晚茬、瘦茬和多熟茬口矛盾,提高全年光、热、水、土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当年高产和耕地地力提高。基本做法是:在一个地块内,以200cm 或167cm 为一复种轮作单元,每个单元带分成对等的甲、乙两个种植带。第一年甲带为小麦-红苕(或套大豆)-冬洋芋(蔬菜),乙带为冬绿肥(如胡豆青)-春玉米-秋大豆(或秋绿肥);第二年甲、乙两个种植带互换,在秋绿肥茬口上种小麦,冬肥茬口来年种玉米。如此轮流互换,往复进行,用养结合。
二、选用良种,适期早播
良种是增产的关键。要选用通过国家或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适宜丘陵旱地生态特点的耐旱耐瘠、抗条锈病(兼白粉病)、丰产的品种,如川麦42、川麦44、内麦836、绵杂1407 等。自留种子应进行除病粒、瘪粒等精选,晾晒2~3天。同时,由于我县在小麦播种前后一段时期时常遭遇干旱,影响小麦出苗和前期幼苗生长,故要在适宜播期范围内,抢墒早播,以保全苗壮苗。小麦多数品种应在10月25日至11月10日播种。春性较强品种(如川麦56)应适当推迟,最迟不宜超过11月15日。每亩用种6~8kg,中小粒型品种亩播种量为5~7kg。
三、合理密植,平衡增产
小麦小窝疏株密植是适宜我县气候生态条件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一般“双三O”(1 尺=33.3cm,下同)、“双二五”等中厢带植,每亩应达到1.0 万窝以上。一是采取横向砍沟播种,沟间距25cm,每沟按12cm 间距丢种,每窝6粒,或每沟均匀撒播约55粒种子;二是小锄密点播方式,用窄锄按行距25cm、窝距15cm 开窝,每窝播9~10粒种子;三是采用机播技术,在100cm 宽的小麦种植带上,用2B- 4 型带式播种机播种4 行,行距25cm;四是采取免耕播种,在玉米带或播种过秋大豆的玉米带上,直接规范打窝播种,不必进行翻耕,能显著降低劳动强度且不影响小麦产量。播后用渣肥或粪水浇窝盖种,或铲细土掩盖。
四、科学施肥,适时追肥
我县旱地土壤肥力普遍不高,科学施肥对于小麦高产至关重要,必须采取科学简便的施肥方式。一是广泛推广优质专用复合肥,实现平衡施肥;二是以底肥为主,适时追肥。根据地力状况和目标产量,确定每亩氮素需求总量,亩应施有机肥1000~1500kg、纯氮8~10kg、磷(P2O5)5 ~6kg、钾(K2O)3 ~4kg。70%氮肥作底肥,或折算成复合肥,播种时和磷肥、钾肥一次性施用;30%的氮肥作追肥,在分蘖至拔节阶段,对清粪水或雨后施在小麦带。机播的应使用复合肥,注意选择质量合格、以氮磷为主的复合肥类型;苗期追肥以选用尿素、碳酸氢铵、磷铵等肥料为好。
套作小麦要获丰产,每亩应施纯氮6~7kg、磷肥4~5kg、钾肥3kg,使氮:磷:钾比例达为1∶0.7∶0.5。氮肥70%作底肥、30%作分蘖肥施用;磷钾肥全部用作底肥一次性施用。机械化播种的应使用复合肥,注意选择质量合格,以氮磷为主、兼顾钾素的复合肥类型。苗期追肥可选用尿素、碳酸氢铵、磷铵等。施用的化肥质量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苗期管理非常重要。播后注意土壤墒情变化,如遇干旱,应及时挑水浇灌;出苗后发现缺垄断条的,应及时补播催芽种子,以保全苗。旱地麦田杂草危害相对较轻,可结合划锄、松土进行人工除草。草害较重麦田可在小麦2~3 叶期进行化学除草,每亩用骠马50ml、麦喜10ml 对水30kg 混合喷施,效果良好。在分蘖期,将剩余氮肥对清粪水浇施,促进分蘖,提高抗旱能力。
五、加强田管,注意防治病虫
播后如遇干旱可适当挑水浇灌;出苗后发现缺窝少苗的,应及时补播催芽种子,以保全苗。要结合中耕进行人工或化学除草,3~5 叶期亩用骠马50ml对水30kg 混合喷施。同时,要加强对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重点病虫的防治。小麦条锈病防治除合理布局品种和药剂拌种外,应在2~3月份抓好中心病团的防控和4月份的喷药防治工作,可用丙环唑或粉锈灵对水均匀喷雾;在白粉病频发区、重发区,药剂防治参考条锈病防治方法;赤霉病以开花期一次侵染为主,其流行程度与开花期的温湿度和降雨密切相关,由于缺乏抗病品种,因此花期防治是关键。蚜虫是危害最大的小麦害虫,达到防治指标后可用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或吡虫啉等对水防治1~2次。要重点加强调查预测预报和统防统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