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耕地质量 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2012-04-13李旭霞李晋川郭春燕杨生权田良才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化肥有机肥耕地

李旭霞,李晋川,卢 宁,郭春燕,杨生权,田良才

(山西省生物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

耕地资源作为土地资源的精华,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稀缺资源。耕地质量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保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耕地资源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人口增长导致耕地资源日益短缺,另一方面由土地退化、土壤污染等造成的农用地质量下降和农业生产能力低下,已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在坚持1.2亿hm2耕地红线的基础上提高耕地质量,是实现我国农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 现阶段耕地质量是制约我国耕地生产力提高的主要障碍

耕地退化是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世界资源研究所研究表明,世界耕地的1/5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土壤贫瘠导致作物产量减少1/6。随着人口的增长,我国粮食总量需求将继续扩大,但耕地面积少且耕地质量较差,但粮食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我国现有1.217亿hm2耕地,人均不足0.093 hm2,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据2009年国土资源部发布的资料,我国优、上等级质量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2.65%,下、中等级质量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67.35%。而山西省的情况更加恶劣,据山西农业部门的统计,全省中低等级耕地面积达296.55万hm2,约占耕地面积的74.18%[2]。按照国家粮食统计定额标准,高、中、低田粮食产量分别为 7 680,5 445,2 085 kg/hm2,中、低产田产量分别是高产田产量的70.8%和27.1%[3]。当前,我国玉米、水稻、小麦的育种产量分别可达到 15 000,13 500,10 500 kg/hm2;而现实生产产量分别为 5 394,6 232,4 500 kg/hm2,仅是育种产量的35.96%~46.20%[4]。可以明显看出,耕地质量是决定作物单产的主要因素,改良土壤、提高耕地质量是提高耕地生产力的核心。

我国耕地质量问题已经引起多方面的关注,2011年11月20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的有关研究所以及部分省级农科院、农业大学和土肥站28个单位的科学家,联合提出了《提高中国耕地质量的倡议书》,提高我国耕地质量的问题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5]。

2 影响我国耕地质量的主要因素

导致我国耕地质量不高的情况主要有2种:一是自然因素所导致的土壤生态障碍。如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土壤干旱化等,可以通过坡地梯田化、挖沟排水、保水耕作等具体措施加以缓解和消除。二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农耕技术应用失当,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了耕地退化,这种情况占大多数。

2.1 有机肥使用量减少使土壤有机质降低,土壤肥力下降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过低,从施用化肥之初的5%~8%,下降至现在的2%~3%,广大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甚至小于1%,平均含量仅为欧美国家平均含量的1/2。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培肥目标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 25.0,15.0,27.5 g/kg[6]。山西省平川地区和塬地旱地中、高产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应维持在16~20 g/kg之间为宜,梁坡地中、低产田地块也要采取措施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到10~15 g/kg。而目前山西省耕地的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4.5 g/kg左右,与土壤培肥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长期有机肥料的投入不足是我国耕地土壤肥力下降的重要原因。我国在有机肥料的投入比例上呈急剧下滑趋势,有机肥料投入占总肥料投入的比例,由20世纪50年代的90%以上降到现在的10%左右,导致耕地土壤肥力严重不足,耕地产量过度依赖化肥投入。目前,我国耕地产量50%以上靠化肥投入,而在欧美国家耕地产量的70%~80%靠基础地力,仅20%~30%靠化肥投入。

2.2 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环境污染,土壤酸化,土壤结构破坏

我国耕地每年的农药用量超过130万t,单位面积的用量为世界平均用量的3倍,氮肥的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倍,而化肥利用率仅为30%~35%。山西省化肥使用过量与不足并存,区域之间与作物类型之间存在较大差异[7],化肥正在酸化我国土壤。中国农业大学土壤科学家张福锁研究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短短三四十年的时间,中国几乎所有土壤类型的pH值都下降了0.13~0.80个单位,而正常情况下,这一过程通常需要几十万年的时间[8]。

2.3 土地的固体污染也十分严重

现在我国棚膜的用量为102.3万t,覆盖面积为334.67万hm2;地膜用量为105.6万t,覆盖面积2 066.67万hm2。全国平均地膜的残留率为20%~30%,每公顷的地膜碎块高达6.45×105块。地膜材料多为塑料,无法自然降解,造成耕地固体污染。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受污染的耕地有1 000万hm2,固体废物的堆积占地和毁田133万hm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10。而且地膜覆盖面积还在增加,残留量也仍在增长,耕地固体污染问题十分严重。

2.4 耕地土壤物理性状变差,土壤耕作层变浅

由于我国强调土壤免耕和少耕,农民只重视耕地的土表耕作。长期的浅耕行为,加上雨水和灌溉的沉积作用,在土壤中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使土壤耕作层越来越浅,耕地质量受到影响,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下降,造成作物根系发育不良,影响作物产量。

3 提高耕地质量的主要措施

3.1 科学施用有机肥,奠定土壤肥力基础

有机肥可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是形成土壤结构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有机肥用量应占总用肥量的50%~60%。工业化有机肥可以达到精量化、减量化、速效化、可控化的目标[9]。一般情况下,有机肥的用量要达到40~75 t/hm2。但是,有机肥施用过量会带来硝酸盐过分积累,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等生态危害。发达国家已经通过立法来控制和指导有机肥的施用,为了控制硝酸盐含量超标,蔬菜地有机肥用量不宜超过90 t/hm2。

3.2 测土配方施肥,科学应用化肥

化肥是提高土地质量、保障土壤供肥能力不可缺少的增产措施。但普通化肥利用率低,造成化肥使用过量,引发生态风险,这成为长期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10]。2009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3大粮食作物氮肥生产效率为每千克化肥生产28 kg粮食,肥料利用率只有30%左右;而美国每千克化肥可生产60 kg粮食,肥料利用率达到40%~60%。

测土配方施肥是在对土壤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作物特性而实行的精准农业技术措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平衡施肥,这样既可减少肥料过量施用造成的浪费和农业面源污染,又可避免因肥料不足而影响作物生长发育。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虽科技含量高,但农民易掌握和接受,大量的前期工作由农技推广单位或科研单位在实验室完成,农民只需根据室内制定的技术方案照单备肥施肥[11]。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并且改进施肥方法,推广应用缓释控肥,化肥用量可减少30%~50%。

3.3 应用土壤结构剂改良土壤

化学调控改良土壤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的土壤改良措施,21世纪有较快的发展。土壤改良剂针对性强,用量少,效果明显,使用方便,对土壤侵蚀作用小,不污染环境,是提高耕地质量的有效措施。新型土壤结构改良剂中,PAM和BGA应用效果较好。PAM是聚丙烯酰胺高分子聚合物,施用后,可使中壤土和沙壤土的水稳性团聚体增加30%~50%以上,土壤疏松、不结皮,大大提高了土壤的抗蚀能力,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非常明显[12-13]。BGA土壤调理剂是一种天然有机复合物,对土壤具有多方面的改良作用,保墒抗旱作用非常明显[14]。

3.4 应用生物肥料,发挥土壤生物在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中的核心作用

生物肥料是汲取传统有机肥料之精华,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加工而成的科技产品,依靠大量的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抑制土传病害,增强作物抗逆性,活化土壤,增加肥效,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肥料品种。使用生物肥料,可降低化肥用量,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改善土壤供肥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达到农产品无污染、无公害生产。

3.5 开展农机深松整地,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

目前,耕地普遍是耕层浅、犁底层坚硬,通过深松可打破土壤犁底层,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状态,调节土壤“三相”比,提高土壤的蓄水抗旱能力,活化土壤微生物活动,促进矿物质分解,达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目的。初步统计,全国适宜深松的面积约0.4亿hm2,按照3 a深松1次计算,每年需深松约0.13亿hm2[15]。深松的深度一般要达到35~40 cm,3 a进行1次,周期性深松,可以增产10%~15%。

提高耕地质量是集成土壤施肥、土壤耕作技术的系统工程,种植作物和农作制度不同,加上不同区域、气候、土壤条件的影响,提高耕地质量的技术内涵也有很大差异。通过试验提出不同区域标准化的耕地保质措施,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王静,黄晓宇,郑振源,等.提高耕地质量对保障粮食安全更为重要[J].中国土地科学,2011(5):35-38.

[2]高慧卿,高敏.山西省耕地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6):595-598.

[3]陈志光.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与人地关系调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13-11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统计资料[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5-35.

[5]沈其荣,沈仁芳,武志杰.提高中国耕地质量倡议书[N].农民日报,2011-11-21.

[6]徐明岗,卢长艾,李菊梅.农田土壤培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5-36.

[7]李铮,王晋民.山西省土肥水资源利用问题剖析及应对粮食安全的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05,33(4):3-6.

[8]群芳.化肥正在酸化中国土壤[N].科学时报,2011-02-23.

[9]王海明.安奇乐有机营养系列肥给中国农业一个崭新的未来[N].农业科技报,2011-05-24.

[10]赵秉强,梅旭荣.对我国土壤肥料若干重大问题的探讨[J].科技导报,2007,25(8):65-70.

[11]梁金明.浅析提高耕地质量的技术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300,306.

[12]李培岭,王勇,李云开,等.农业化控节水技术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66-89.

[13]梁新华,冯瑞云,孟晋建,等.土壤改良剂扩蓄增容效果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4):53-55.

[14]何建民.用爱唤醒土地的生命激情:记“BGA土壤调理剂”发明人张建民[N].农民日报,2011-06-17.

[15]刘静明.深松作业: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J].中国农机监理,2010(12):40-41.

猜你喜欢

化肥有机肥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保护耕地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猪粪变有机肥一年卖了3个亿
保障粮食安全 有机肥行业如何先行?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