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教学法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中的应用

2012-04-13张攀博杨创战

科技视界 2012年26期
关键词:公差精度教学法

张攀博 刘 杰 杨创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基础实验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25)

项目教学法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中的应用

张攀博 刘 杰 杨创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基础实验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25)

公差配合是机械工程及近机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技术测量是工科学生重要的专业技能,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理论结合实际的课程。在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方法可以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项目教学法;公差配合;技术测量

1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要求

1.1 性质与任务

“公差配合”属标准化范畴。《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会用有关的公差配合标准,具有选用公差配合的初步能力,能正确选用量具量仪,能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工作,并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介绍尺寸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常用尺寸孔轴公差带与配合。了解公差配合术语的定义,熟悉尺寸公差配合标注的意义,掌握有关公差表格的查找方法。

1.2 基本要求

1)掌握基本几何量线性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的基本概念及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间的关系。具备初步设计几何量精度的能力。

2)了解典型零件及传动件的精度设计基本知识。

3)了解常用测量器具的工作原理、调整和使用。

4)具备对机械零件的一般几何量作技术测量的初步能力。

2 本门课程教学中主要问题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实验一般在大二上学期开始,对以后专业课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本门课程开始时学生尚未开始学习专业课,也未进行课程设计,所以学生尚未有工程概念。即不知道为什么而学,学了后在实际中有什么用。例如径向圆跳动公差,学生就不知道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概念以及它在实际机器中能起什么作用。

3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可以很好的解决如上的问题。其有如下特点,第一体现出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特点,缩短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的差距,尽量实现了“零距离”接触。第二所选任务是从生产实际中选取。分析任务,完成任务的步骤和生产实际基本一致。学生自然就会“照猫画虎”,充分体现“管用”原则。第三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是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从完成提出的某一任务着手,通过讲解和操作实践使学生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教学内容以知识点和技能点的介绍为主线,通过解决一个个具体的实例所涉及的问题,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4 具体实施及例子

表1 项目表

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关键在于项目的设计和编排,只有项目明确、编排合理,方能达到预期效果。设计项目时,要注意它的特点:(1)要有真实性,创设真实任务的问题情景,并完全按照企业产品图纸、被测零件或产品、企业检测环境来设计教学内容,突出测量操作的真实性。(2)要有整体性,项目一般不易太小,太琐碎,要有连贯性。(3)要有开放性,任务要涵盖应学习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要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4)要有可操作性和适当性,可操作性指任务是具体的,学生可以按任务来完成;适当性是指任务难易程度要适当。

具体实施采用实物切入法。本课程中是通过展示减速器模型及其零部件,使学生知道我们要测量的零件在整体设备中的作用,还有为什么这个零件要有这个技术要求。

以项目二减速器低速轴形位公差参数检测为例,用偏摆检查仪测量轴类零件的全跳动、圆跳动误差。

表2

此项目完成之后还可以进行减速器高速轴螺纹参数的检测。这样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实验项目都可由5个连续的项目串起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过程,在以后的课程设计中也能理解的更深入。

5 结束语

公差配合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起知识和能力的个人结构。结合机械类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把理论和实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理论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论。这样机械课专业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才能教好、学好。

[1]马丽霞.基于工学结合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精品课程的开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11(351).

周娜]

猜你喜欢

公差精度教学法
基于DSPIC33F微处理器的采集精度的提高
带有中心值的百分数的公差表示方式
GPS/GLONASS/BDS组合PPP精度分析
带有中心值的百分数的公差表示方式
改进的Goldschmidt双精度浮点除法器
公差原则的分析和形位公差的计算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巧用磨耗提高机械加工精度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