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辞书若伴

2012-04-13

旅游纵览 2012年10期
关键词:董桥大辞典辞典

□ 毛 蕊

人和书之关系的各种描述多得很,但最贴切的莫过于香港学者董桥“素”话“荤”说的妙喻:“字典之类的参考书是妻子,常在身边为宜,但是翻了一辈子未必可以烂熟。诗词小说只当是可以迷死人的艳遇,事后追忆起来总是甜的。又长又深的学术著作是老态的女人,非打点十二分精神不足以深解,有的当然有点风韵,最要命的是后头还有一大串注文不肯罢休。至于政治评论、时事杂文等集子,都是现买现卖,不外是青楼上的姑娘,亲热一下也就完了,明天再看再想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多年前看到董桥的这番话时,只觉得风趣、俏皮,没什么切身感受,这些年各种各样的书胡乱读过一气,才觉得他将字典之类的工具书比作妻子,实在是极有见地。

五六张年龄的人对辞书的认识就是那种小厚本的《新华字典》,至于那些厚重的大部头非读书人绝不会去买,普通老百姓多对其充满敬佩之情,不会觉得读辞书是一种乐趣。其实我也一直这么认为,但这些年书市淘下来竟发现家里已有很多各式各样的辞书了。《唐宋词鉴赏辞典》《典故辞典》《中国风俗辞典》《世界名曲鉴赏词典》《电影艺术辞典》《音乐鉴赏辞典》《动物辞典》等等。在一本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的《读报词典》里,我几乎看到了所有只知其一不解其二的词款解释。“内稳态”是什么?生物学和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马起龙雀”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中出土的一件罕见的青铜艺术品,“破窗理论”“ED指数”诸如此类。

喜欢的另一本辞书是《中国俗语大辞典》,“浮萍尚有相逢日,人岂全无见面时”“杯杯酒吃垮家当,毛毛雨打湿衣裳”——年少时曾特别着迷一男同学“出口成俗”的魅力,想必他是有“工具”在手边吧。据说翻译外国诗歌跟用阿拉伯语翻译《红楼梦》一样译而难工,但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名诗鉴赏词典》里,各国的百千诗景诗象灿然耀眼,纵位诗界,目不暇接。

近些年,旅游工具书成为四季里一朵最红的玫瑰,各家出版社觉得若是不出一些这类的书籍简直就等同于脱离时代,于是,旅游手册、旅游锦囊、旅游导览、穷游指南、自驾最佳等占据了各家大小书店显要位置,直到2012年5月的《中国旅游大辞典》面世,这些书籍继而成为潮流拥趸们桌上、车上、枕边的必备。当他们完成一次行程,会在游记中提到,多亏了《XX全攻略》《泡在XX的时光里》的指点,我才玩得如何完美,当然他们也会提到《XX旅游手册》一点也不准,害得我如何如何。

国外的旅游工具书很早就有了,《Lonely Planet》是澳洲人编的,旅游业成熟的国家各占一册,据说是外国家庭的必备品。现在有了中文版,叫做《孤独星球》。

最近看到一本日本大宝石株式会社出版的2007年版本的《走遍全球》系列丛书的中译本,书的主人说,就《东南亚》和《欧洲》这两辑来说没有以前的单行本丰富,东南亚和中国台湾被集中到薄薄的一册,轮到泰国就只剩10来页了,原来的版本这些地方可是厚厚的页码。资讯缩说,仅剩几段介绍文字,导致的结果是对谁的旅行也谈不上指导,买了也是白买,可惜。

我以为,富于个性的辞书也像完美的妻子或丈夫那样凤毛麟角,难得一得,常可见到的辞书不过是人云亦云,见解平庸,何况还有那么多假冒伪劣。比如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19种不合格辞书,就是因为胡编乱造、体例混乱、解释错误、四处抄袭、虚假宣传等原因遭禁。如果不幸买到这样的辞书,大概也和“遇人不淑”的婚姻差不多,后患无穷啊。

猜你喜欢

董桥大辞典辞典
A knowledge-guided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ed approach for herb recommendation∗
《马克思主义大辞典》研究述评
敦煌藏文文献P.T.2第一部分译注
2017年2期《IQ辞典》答案
2017年1期《IQ辞典》答案
2016年12期《IQ辞典》答案
《中国钱币大辞典》编纂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
英华沉浮,字斟句酌
文人的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