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是深度游的原动力

2012-04-13撰文春丽摄影春丽夕夜风舞

旅游纵览 2012年11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业旅游

撰文/春丽 摄影/春丽、夕夜风舞

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的风景如画的乡村;山间茅屋书声响,放下扁担考一场的书香之地;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的塞外古城……如果你对它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

如果朋友告诉你,他的长假期就在一个不大的文化古城待着了,你不要暗忖他老土,正好相反,这种扎下去的旅游方式才是深谙旅游内涵的最佳方式。来自旅游部门的统计,近年来,想参加民居游、主题游或专注于一地深度游等文化旅游的人数有较大增长,以往那种走马观花式的从一个景点赶往另一个景点的观光游日渐势衰,有深度的文化旅游已成热点。

旅游从业者丁秀认为:“这也不是说今年出门旅游的人比去年多,只是说明人们选择旅游方式越来越理性了。”以往提到旅游,人们的印象就是,一群人跟着一个举着小旗的导游,在熙来攘往的闹市或旅游景点中穿行,间或导游停下来,指着一个建筑讲点什么,游客们似听非听、似懂非懂。一趟游下来,尽管去了N个景点,但脑袋空空,除留下“到此一游”的照片外,似乎连去的地方叫什么也没印象了。

从当前国内外旅游演化的总体趋势来看,旅游中精神活动的一面正日益受到重视和强调。随着审美和文化旅游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通过旅游来获得审美享受的欲望更为强烈,而文化旅游恰能满足游客求知与审美两个方面的需要。对于旅客来说,欣赏自然风光仅仅是旅游的一个方面,他们更需要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需要加深对不同区域文化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在旅游当中,游客们不仅需要满足于风景名胜的感观享受,而且还希望学习到新东西、增长见识,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当观赏自然风光时,他们想了解地形地貌的成因,关于此地的优美传说,其风景的独到之处等等;当游览历史古迹时,他们想知道有关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典故等。单纯的游山玩水有时让游客感到索然无味,倒是种种地理、历史、人文的知识能让景物变得生动感人,记忆深刻。正是看到文化在旅游中的巨大吸引力,近年来,各旅游景区都在大打文化牌,深挖旅游地区的人文、地理文化资源。仅以2012年为例,除有很多地区举办民俗文化旅游外,还有不少省、市、自治区根据各自特点推出各种文化旅游节。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源远流长,人文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游客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见到奇山异石、碑林牌匾、庭院楼阁,如果能了解它们背后的奇闻逸事、历史典故或民俗文化,必然会使旅游大添情趣。“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的风景如画的乡村;“山间茅屋书声响,放下扁担考一场”的书香之地,“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的塞外古城,如果游客对它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见到历经沧桑的古祠堂、官邸、民居,自然就会有更多的遐想。一处印着斑驳树影的残壁断碣,一段弯曲的青石驿道,一口青苔漫布的水泉深井,都可能有一个传说、一个典故吸引着人们去探究、去叩问,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从文化角度来说,旅游业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业内专家指出,旅游业发展由低到高分几个层次:一是卖资源,二是卖产品,三是卖体验,四是卖文化,文化竞争可以说是旅游业竞争的最高境界。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挖掘传统文化、弘扬先进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的过程。由于各地特定地域条件的影响与制约,居住在不同自然条件地区的人们,生活、饮食、语言、信仰等都会不同,形成带有独特地域特点的文化内涵。在我国古代,就有“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之说,这种文化对其他地区的人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这也是人们热衷深度旅游的原动力。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旅游业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旅游业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