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

2012-04-12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杨 高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1]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指出:“大学生社会实践要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不仅需要进行知识传授,而且更需要通过教学,特别是通过社会实践教学,让学生感悟、践行,把思想政治理论、方法转化为自觉的内心信念,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政治素养与道德品质。

一、实践教学内涵的认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区别于其理论教学的一个概念。它是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进一步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中知行统一的自觉性的重要手段。它既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又包括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的德育活动, 即对学生思想与道德发展有着客观必然影响的其他一切校内外的正规与非正规的教育活动, 以及一切显性的与隐性的德育因素。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可以定义为: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实践活动为课堂,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以获取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体验,使主观世界得以改造,主体能力得以优化的教学方式。它既可以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也可以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之外,如学生参与的各种实践活动等。

二、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从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模式、机制、形式和实践基地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但是,同样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

(一)实践教学内涵上把握不清晰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两者内涵上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有课程教学内容上的要求。导致产生混淆的主要原因在于混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小思政)与思想政治教育(大思政)的教育形式与教育功能。虽然二者在教育形式与教育功能上有着某些领域的一致性,但显然有着明显的区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尽管在其教学中也存在课内与课外实践教学的形式,但主体地位无疑是课堂理论教学。课堂理论教学是对学生系统传授马列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并抵制错误思潮影响的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是多样化的,既包括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育的形式,也包括除它之外的其他形式,比如:党校团校教学、爱国主义纪念日活动、心理健康咨询等。混淆二者的区别就使得在二者共同都具有的教育形式——实践教学问题上,产生认识上的误区。其结果往往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形式误认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形式,从而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既难开展又难考核,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二)实践教学形式上认识不到位

导致混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形式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上级文件的认识不到位。中发[2004]16号文件指出:“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要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利用好寒暑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3]教社政[2005]5号文件指出:“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4]中青联发[2005]3号文件指出:大学生社会实践“要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5]

以上三个文件都指出了实践教学形式。其中,中发[2004]16号文件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既要有自身课程实践教学的特色,又要有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思想。其他二个文件均是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谈的实践教学形式,表述有所不同。学习与吃透上级文件精神,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

(三)实践教学考核上研究不深入

实践教学考核还缺乏深入研究,体系缺乏科学性,实践项目考核出现随意性。其主要原因首先在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据调查,有的学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与假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混为一谈,用后者代替前者;有的学校根本没开展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当然也就无从谈起实践教学考核问题。其次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研究不深。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新生事物,这客观上制约着我们对实践教学考核的认识。其三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把握不准。理论教学考核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理论、掌握知识的能力与水平,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比较容易,考核的结果也比较科学。但相对理论教学考核而言,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活动形成实践成果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等对学生的考核却很难做到实践结果与实践目标之间的科学统一。况且对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识水平、认识方法等方面的评价,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敬业精神等方面的评价,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是很难通过一两次实践活动就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的。

(四)实践教学监控上管理不得力

在监控上,课外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对学生、学校对教师的监控不得力。其原因主要在于实践教学的特殊形式——实践活动客观上增大了教师管理学生、学校管理教师的难度。据调查,现行一般在课外(校外)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中,无论是集中还是分散的实践活动形式,教师都承担着大量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工作,甚至出现有1名教师指导300名学生社会实践的情况。尽管现代科技的发展实现了远程的教育与交流,但面对时间短、人数多、任务重、头绪复杂的现实状况,教师还是显得力不从心,指导力度与效果并不佳,也就是说教师很难实施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与监控。学校在管理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方面,有的放任自流,有的一味指责教师没有形成从实践教学计划制订到实践教学组织到实践教学效果全过程管理的科学方法与制度,管理与监控中也没有考虑到实践教学活动的特殊性,不严谨与不科学的学校实践教学管理与监控,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难以收到应有的实践教学效果。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与保障

(一)走“小思政”与“大思政”相结合之路,优势互补,共创实践教学新局面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各有其特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内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计划、实践课时、教师队伍专业化、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比拟的,而思想政治教育诸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生产劳动、勤工助学等实践形式,则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外实践教学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教学形式。二者的优势互补、资源整合,能够达到学校人财物资源的优质配置,保障“大、小思政”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与提高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比如:课内辩论赛提升到院系间的主题辩论赛活动、课内政治小报在院系间的巡回展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党校团校、学生社团活动等都是很好的结合形式。“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可缺少的载体”。特别需要探索“大、小思政”假期社会实践的整合与有效运行,它能够解决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教师数量不足与专业化水平不够的问题;能够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的问题;能够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不足的问题。

(二)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难点问题,突破制约实践教学的瓶颈

制约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瓶颈主要表现在实践活动经费不足、实践教学硬件软件不足、实践教学任课教师综合素质不足[6]等方面。高校要加强实践教学……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提供必要经费。学校在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正常的各项经费的同时,本科院校按在校学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专科院校按在校学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15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学术交流、考察等,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专项经费安排使用明确,专款专用。高校要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经费投入。按全校在校生每年生均10-20元的标准划拨课程建设经费,并争取逐年有所增加。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教学教研、教师培训、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资料购买等。课程建设经费的使用要确保用于诸如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考察、重点实践项目的调查报告、发表论文等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方面的支出。实践教学要根据课程目标、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求,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的计划、内容与方法。要提高诸如电视机、录像机、幻灯机、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教学设备的利用率,要根据学校自身环境、特色,因地制宜建立起大量能够提供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的实践基地支撑社会实践的教学。实践教学任课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社会,研究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锻炼和培养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调查研究水平,加强独立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的能力。

(三)健全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科学考评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学校要从编制活动、资源配置及其管理、方案实施及其管理、学生需要的满足及其管理来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运行机制,保证实践教学各环节的顺利开展。要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以多元化考核体系取代现行一般考试考核方式。学生的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10%)、实践成绩(50%)和期末考试成绩(40%)三部分构成,制定考核细则,综合评定。其中,实践成绩(50%)包括写读书笔记(10%)、撰写小论文或办政治小报(10%)、课内实践表现(10%)、社会实践表现与报告(20%),以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G].教社政[2005]5号.

[2] 中宣部 中央文明办 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G].中青联发[2005]3号.

[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G].中发[2004]16号.

[4] 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的通知[G].教社科[2011]1号.

[5]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G].川教[2007]264号.

[6] 张兆文,陈清波.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途径[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86.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