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我国杂粮生产的思考

2012-04-12凡兰兴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10期
关键词:主粮杂粮耕地

凡兰兴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杂粮在我国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定义和范畴。就全国而言,目前对杂粮的概念也仍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我国的杂粮品种包括大麦、荞麦(甜荞、苦荞)、燕麦、糜子、马铃薯、木薯、油葵、食葵、糯玉米、谷子、高粱、甘薯、花生、芝麻、黄豆、绿豆、蚕豆、红芸豆、小豆、豌豆、芸豆、豇豆、小扁豆、黑豆、籽粒苋、薏苡、青稞等29种;也有学者认为,杂粮是泛指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小、种植地域性强、种植方法特殊、有特种用途的多种粮豆,主要包括荞麦(甜荞、苦荞)、燕麦、糜子、籽粒苋、薏苡、青稞、绿豆、小豆、豌豆、蚕豆、芸豆、豇豆、小扁豆、黑豆等14种[1]。笔者认为,杂粮是指大宗粮食作物以外的小宗粮、杂豆及薯类作物,油料作物(如油葵、葵花、花生、芝麻等)应剔除在外,而谷子、高粱、薯类等尽管种植面积比较大,但也应该包括在杂粮的范围之内。

由于受国家大政方针的影响,目前我国比较重视发展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生产,而忽视对杂粮生产的支持,杂粮发展处于弱势地位,各地生产日渐萎缩,产量减少。如山西省2010年杂粮种植面积由2000年的约133.3万hm2减少到100 万 hm2,10 a间“缩水”约 33.3 万 hm2,总产量由30亿kg下降到20亿kg[2];重庆市过去小杂粮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曾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的30%左右,而现在小杂粮播种面积不足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0%,产量不到粮食总产量的5%[3];湖南省近10 a来旱杂粮产业也不大不优[4]。我国的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消费量大,重视主粮生产对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和实现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仅重视主粮生产是不够的,还应大力发展杂粮生产。

1 发展杂粮生产的重大意义

1.1 增加粮食供给的需要

一方面,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的种植需要良田,而目前我国耕地和水资源约束日益增强,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继续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耕地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具有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目前,我国的耕地约有1.217亿hm2,仅占世界耕地的10%左右,耕地存在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的趋势。如1998—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了6.04%,其中,灌溉水田、水浇地、旱地和菜地的变化率分别为-3.45%,-0.58%,-8.81%和-3.00%[5];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大约有1000万hm2,污灌污染耕地217万hm2,固废堆占地13万hm2,合计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0%[6];全国耕地有机质平均含量已降到1%(低于欧美国家2.5%~4.0%的水平),中等地和低等地合计占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优等耕地仅占6.09%[7]。农业的丰收,离不开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所以耕地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退化,严重制约了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水稻、小麦和玉米3大主粮消费需求刚性增长,特别是粳稻供求偏紧,玉米也不再供大于求。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人口数量将达到14.76亿[8],之后将出现负增长,但到2050年仍将有14.37亿人[6]。如果按2011年我国人均占有粮0.426 t的水平(粮食总产量5.7亿t/13.39亿人)计算,到202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要达到 6.29亿 t(14.76亿人×0.426 t/人),到2050年也要达到6.12亿t(14.37亿人×0.426 t/人)。对于耕地资源有限的我国来说,为保障粮食安全,除了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之外,还要大力发展杂粮生产。因为杂粮具有耐旱耐瘠等特点,适应范围广,不仅能种植于生产条件差的冷凉地区、山地、丘陵旱地及新垦荒地薄地等,而且也能种植在田头地角、沟沿和田岸上,或套种在幼龄茶园、果园、药园和林地中。另外,有些杂粮作物生育期短,管理粗放,收获容易,是应对自然灾害的最佳作物。所以,种植杂粮是提高我国土地利用率、增加粮食总产量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1.2 发挥资源优势的需要

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跨度大,气候差异大,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山坡地、旱薄地面积较大的地区,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生产没有优势,但适宜种植杂粮。我国杂粮种类繁多,是世界上杂粮生产和出口大国,素有“小杂粮王国”之称。如2011年我国谷子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第1位,荞麦、糜子和黍稷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2位,高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第8位和第6位,蚕豆占世界总产量的50%,绿豆、红小豆占世界总产量的30%,我国还是燕麦、豇豆和小扁豆的主产国[9]。我国杂粮种植以西北部、西南部为主,但各省市都有不同规模的种植面积。我国杂粮面积在35万hm2以上的就有11个省区,70万hm2以上的有内蒙古、山西和云南等省区。我国杂粮年种植面积约1000万hm2,生产总量在2000万t以上[10]。由于杂粮种植多分布在丘陵山坡地,机械化程度低,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发展杂粮生产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土地和人力资源优势。

1.3 满足市场需求的需要

杂粮既是粮食又是自然保健品。杂粮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营养成分都符合人体摄入的最佳比例。许多现代富贵病、文明病,如糖尿病、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等都需要大量食用杂粮,而且杂粮大多种植在边远山区、高寒地区,既无空气污染,又无农药化肥过量、残留之忧,是一种天然的无公害绿色食品[11]。所以,近年来杂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家庭餐桌上的新宠,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如2008年,我国杂粮出口量达112.9万t,出口到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12];2011年1—8月,山西省文水县将超过8000 t的红芸豆、白豆、黑豆、葵花籽等为主的杂粮打入了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印度尼西亚等国市场[13]。近年来,杂粮在国内市场的需求也不断增多,价格不断提高。如2009年下半年绿豆短缺,价格猛涨,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逗你玩”因此成名。现在番薯零售价达到3~6元/kg,和大米一样贵,一些地区的红豆、黑豆等杂粮缺货。所以,发展杂粮种植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特别是山区、丘陵地区农民收入,而且能满足人们生活的多样性需求,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2 发展杂粮生产的基本原则

2.1 不占用主粮耕地原则

目前,我国主粮需求刚性增长仍处于供给相对不足的状态,主粮种植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2011年农业部发布的《全国种植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国水稻、小麦、玉米3大粮食作物自给率要达到100%;市场紧缺的粳稻种植面积要达到1000万hm2,总产量达到7800万t以上[14]。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保护主粮的耕地。适宜于种植主粮的土地,杂粮不应与其争夺。杂粮应尽量种植在山地、坡地、丘陵旱地和新垦荒地上,或种植在主粮没有比较优势的劣等地上。我国地域广阔,山区、丘陵、高原占国土面积的2/3,劣等地占有很大的比例,目前被撂荒的劣等地也比较多,充分利用这些土地资源,是发展杂粮生产的基本思路。

2.2 保护生态环境原则

杂粮很多是种植在干旱、少雨、无霜期短及贫瘠的土地上,而种植小杂粮的耕地一年中有一大半的时间裸露在风蚀雨侵中,遇风则扬沙,遇雨则径流,雨过则旱灾,而且耕地只用不养,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致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山区环境雪上加霜[15]。为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10 a前我国就开始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推行大规模、有计划的退耕还林政策,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杂粮种植不能再开垦这些已经退耕还林的土地。目前在我国960万km2的国土上,仍有260万km2土地属于荒地。这些土地难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而适宜种植杂粮。如在西部地区就有6666.7万hm2以上的土地适合种植燕麦[16]。如果要开发利用这些土地发展杂粮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政策办事,严禁随意开挖滥种植。同时,采取系统的生物、工程、耕作措施相结合的建设体系,以治山治水为中心,以注重区域综合生产潜力为基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不同时空的光、热、水、土、肥等资源的异质性,并调节它们之间的功能,逐步让小杂粮产区的生态环境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15]。在杂粮种植生产过程中,还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农药、化肥和添加剂等,减少环境污染,使小杂粮产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获得双赢,实现杂粮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3 不违背农民意愿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和价格是农民生产的“指挥棒”。由于卖粮难及种粮经济效益比较低,目前一些地区的农民将原来种植粮食的耕地改种经济作物。如南方一些地区的农民就将原来种植玉米、番薯、马铃薯的旱地、坡地用于种植甘蔗、水果、桑树等,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很多农民因此脱贫致富。针对这种情况,不能强迫农民种植杂粮。发展杂粮生产,应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和服务,提高农民发展杂粮生产的积极性。

3 发展杂粮生产的政策建议

3.1 扩大杂粮种植户的规模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业经营组织又回归了家庭。家庭经营是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它与规模经营及农业现代化之间没有矛盾。世界上发达国家农业经营形式绝大多数都是家庭制——家庭农场。所以,要解决目前我国杂粮种植规模小而分散的问题,应不断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把一些杂粮种植户提升为专业户,并鼓励其实行家庭农场式经营。杂粮种植实行家庭农场经营更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是杂粮种类繁多,同一地区同一村落,农民种植不同的杂粮,相互之间影响比较大,制约了杂粮生产的发展。实行家庭农场经营,不仅有利于统一生产规划,而且有利于推进产业化经营。二是杂粮是附属粮,多种植于旱地、山坡地及边角零星地上,一些农民对杂粮的种植及其耕地不太重视,土地流转相对较容易。目前,特别是山区已有相当多的劣等地被撂荒,这有利于推行家庭农场经营。目前,我国农业经营效益较低,推行家庭农场经营,不仅要鼓励一些农户以转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更要鼓励一些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不断创新和发展,大胆实行农场式经营。同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杂粮种植户提供优质服务,把杂粮种植业做大做强。

3.2 扩大企业参与范围

目前,我国杂粮生产规模小、发展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杂粮生产中有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少,杂粮生产、加工、销售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和区域优势,市场竞争力不强。如山西很多杂粮还是以原粮或初加工产品为主(经机械脱皮、脱壳、辗磨、压制而成的米、仁),其产品粗糙、科技含量低、不上档次、附加值小,市场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17];湖南省大部分地区旱杂粮生产仍处于收原粮、粗加工、卖成品的初始经营方式,销售量少[4]。与主粮不同,多数人都是把杂粮当作副食和零食食用,所以,发展杂粮生产应坚持走企业带动的路子,深化产品加工,突出抓好产品的商品化开发,推进产业化经营。目前,我国企业参与杂粮生产的方式主要是加工和销售。这种合作方式可以带动杂粮种植,但其利益分配关系较难以理顺,农户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得到合理的收入,生产积极性不高。另外,农户缺乏资金与技术,也难以扩大生产规模。所以,应鼓励企业多形式甚至全方位参与杂粮生产经营。企业不仅可以为农户引进优良品种,指导农民采用先进的技术,以及为农户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解决农民缺乏技术和投入不足的问题,而且也可以直接参与种植,兴办企业农场,实现立体化、一体化经营。

3.3 转变政府支持方式

政府应像重视水稻、小麦、玉米3大主粮那样重视杂粮,但不能照搬支持主粮生产的方式。对杂粮生产的支持应实现“4个相结合”。一是支持企业与提升农户相结合。杂粮不能当主食,市场需求量也相对较少,只有企业的参与和帮助,才能促进和带动农户大量种植杂粮。所以,政府既要支持农户种植杂粮,又要鼓励企业参与合作,并积极协调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二是资金补贴与科技支持相结合。长期以来,我国对杂粮生产的投入不足,特别是科技投入更少。如湖南省,旱杂粮生产长期没有专项投入,科研投入少,专门从事旱杂粮研究的科研人员不到30人,旱杂粮科研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4]。所以,要发展杂粮生产,除了对种植杂粮的农户和参与杂粮生产经营的企业给予直接补贴、优惠贷款及减免税费之外,还要认真贯彻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不断增加对杂粮生产的科技投入,培育高产优质的杂粮品种,改进杂粮加工工艺,挖掘杂粮更大的潜力和效益。三是在生产领域支持与在流通领域反哺相结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与生产并重,如果生产过程不能转入流通过程,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生产就要陷入绝境。所以,对杂粮生产既要在生产领域支持,又要在流通领域反哺,适当提高杂粮的收购价格,并增加收储量。四是支持生产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一方面,大力支持农户和企业用山坡地、旱地、新垦荒地种植杂粮,增加供给,满足需求;另一方面,又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减少企业加工污水的排放和其他污染,使生产与环境相协调。

[1]籍增顺.关于山西小杂粮发展的几点反思 [J].山西农业科学,2007,35(2):3-6.

[2]周营莉.玉米抢滩山西杂粮 10年“缩水”500万亩[N].粮油市场报,2011-10-21.

[3]杨德,舒德皆,黄书琴,等.重庆杂粮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南方农业,2011(6):57-59.

[4]吴刚.10年来湖南旱杂粮产业为何仍不大不优 [N].粮油市场报,2011-08-11.

[5]宋伟.1998—2007年中国耕地数量及其结构变化研究[J].经济地理,2011(10):1698-1702.

[6]杜娟.全国 1/10耕地重金属超标 [N].中国化工报,2011-11-08.

[7]章轲.我国耕地以次充好严重 农作物产量波动大[N].粮油市场报,2011-12-02.

[8]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中国人口年鉴(2010)[M].北京:中国人口年鉴编辑部,2010:491.

[9]周营莉.主打健康牌 杂粮渐成朝阳产业 [N].粮油市场报,2011-12-24.

[10]万佳怡,王影影.杂粮渐成朝阳产业 面临发展新机遇[N].粮油市场报,2011-03-31.

[11]李杰林,侯履谦,刘桂芝.发挥山西资源优势 加大小杂粮开发力度[J].经济问题,2001(1):61-64.

[12]刘满平.杂粮价格上涨会否推高CPI[N].中国经济时报,2010-05-26.

[13]赵志强.山西文水县社一条龙服务 小杂粮打入国际市场[N].中华合作时报,2011-08-19.

[14]陈仁泽.三大主粮作物将完全自给 [N].人民日报,2011-09-23.

[15]杨瑞平,田保九,李玉钰.山区种植小杂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06,34(4):14-17.

[16]林妍.新农业向荒漠要财富[N].中国经济导报,2011-12-31.

[17]李引平.山西省小杂粮生产优势及发展思路 [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2):3-5.

猜你喜欢

主粮杂粮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杂粮粉到底能不能吃?
保护耕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三主粮高质量发展科技研究之路知识产权获得
细粮VS杂粮
杂粮小镇之歌
马铃薯主粮化
马铃薯将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