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机农艺如何在四川更好地融合
2012-04-12舒子成四川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教务处
□舒子成/四川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教务处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在四川要将农机农艺更好地融合发展,需要处理好农业机械与农艺这两方面的关系。在农艺方面,加强农民培训,提升农民素质,推进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及农技人员培训;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进程,推进土地有序流转,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大力推广适合农机作业的作物品种和耕作模式。在农业机械方面,加快研制推广适合四川地形特点、作物品种、生产方式的农业机械,并将之运用到农业生产的耕、种、收和后续深加工的各个环节。2011年,四川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实施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促进了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67.0亿kg,实现连续五年增产;全省新增农业机械45.4万台,农机总动力达到3 378万kW,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5.8%。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经济条件,四川农业生产及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 四川农业生产及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粮食生产者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结构老龄化,大多不会使用农业机械。由于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农业产出低,加上社会化发展,年轻一代的农民大多进城务工不愿种地。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后,造成农村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以及空巢老人。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为上了年龄的老一代农民,他们大多不会操作农业机械,农业生产基本依靠人力和畜力,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弱。
(2)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家庭式耕种,难以推行农业标准化管理。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耕地分散到各家各户手中,由于耕种土地不多都不愿投入资金购买农机。即使有农机,每家每户种植农作物的品种、模式不统一,相邻地块不能同时联合收割,农机与农艺不相融合;尤其是地块零散,经营规模小,更不便于大型机械作业。四川又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每年过完春节基本无青壮年劳力留在农村。留在农村继续种地的农民,基本没有想过能通过种植业来发家致富,致使部分农村出现土地大量撂荒现象。土地撂荒不仅使全省粮食产量不稳定,而且容易造成农产品供给不足、价格波动。2011年全国居民讨论最多的民生问题就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村土地撂荒现象不仅出现在四川,全国范围内都有不同程度存在。北京大学李旭鸿博士提出了“十年后谁来种地?”的问题。
(3)适合在四川地区推广的农业机械少,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紧密,农机生产、销售企业不成规模。除成都平原外,四川其余地区多为丘陵、山区和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四川2011年在全国31个省市农业机械化水平排名中排26位。成都平原是我国主要的“南菜北运”蔬菜生产基地,常年种植蔬菜40万hm2,总产量达1 200多万t,外调量600多万t,主销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并远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成都彭州更是全国五大商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全国果菜十强县(市)、中国西部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农业部命名的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但成都平原蔬菜种植机械化水平不高,缺乏蔬菜集中育秧、种植、收割、清洗、深加工等专用机械,严重影响蔬菜产业附加值的提高和广大菜农的增收创富。四川丘陵和山区特殊的地貌不具备大型农业机械化作业条件,农村机耕道建设不足年久失修,多数农机不能到达田间地头,大型的播种、收割机械在四川大多数地区不能发挥作用,而适合四川丘陵使用的微耕机又很少,且四川微耕机零部件“三化”程度低,互换性差。这样,一方面企业很难产生效益,另一方面微耕机成本降不下来,农民感觉价格太高,维修和购买配件不方便,制约了微耕机的发展。在丘陵和山区推广种植茶叶等经济作物成为四川各级政府促农增收的好举措,但是因农缺乏先进的茶叶种植、炒茶机械,严重影响四川茶叶品质的提升。蔬菜、茶叶深加工等农机技术瓶颈还没有完全突破,工艺还有待提高。
2 推动四川农业生产及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培训提升素质,创新思维转变观念,结合实际逐步推进农业机械化。农机推广人员要借助“农民工阳光培训”等工程提高农民素质,转变农民观念,让农民成为新时代懂技术、重科技的种粮能手。可以通过开展水稻机收现场会、套作小麦机播现场会等将农机操作培训办在田间地头,让农民认识到农机具整地、播种、收获作业给农业生产带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作物抗灾能力、节种节肥、减少粮食损失、增产增收、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等优势。农机推广人员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积极为农民推荐实用、易操作、价格便宜的机具,切实调动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热情。农民购买农机后,农机部门要努力争取资金将农机操作培训常态化,提高农民安全使用农机的能力。农技推广人员要将新技术新农艺通过示范、培训、传授、指导咨询等方式加以推广,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改变农民以往耕种习惯。农民在农业生产时,耕翻整地要确保各项机械作业标准化,达到深、平、齐、净、碎、实的要求;选种上尽量选择便于机播机收的同种品种;播种时采用机械直播,从而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行距固定,便于管理。推进农机农艺融合需要转变观念,进行农机农艺人员结构上的结合。在农机农艺推广部门,配备相互交叉的技术人员,增进人员间的沟通和技术交流。农机、农艺推广人员更要努力提高自身水平,积极参加各种培训。
(2)加快土地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农业经营新模式,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要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强力推进建立“农机+农技+农户”、“农机+畜牧+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重点培育和发展种粮大户、养殖大户、农产品加工大户等。积极引导农民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统一耕种管理、种植规格、优良品种和机械作业,从而实现农机与农艺的融合。解决大机器与小地块的矛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业效率,推动农业的标准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在成都平原地区,撂荒或农民愿意出租的土地可以通过村委会集中起来,承包给种粮大户,土地面积以6.67~20hm2为佳。小而分散的耕地可以通过平整连片,连片耕地之间又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便于农业机械化作业,从而用标准化引领规模化,用规模化带动产业化,用产业化创造效益化。有条件的种粮专业户实行车间化育苗,同一规格的秧苗便于机插秧;采用喷微灌机械实现节水灌溉,提高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土地集中起来后,实行规模化种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种粮收入和打工收入差不多,可以吸引年轻人回乡从事农业,解决粮食生产者结构老龄化和农村留守儿童以及空巢老人问题。年轻人素质高、观念新,善于利用科学技术,为农业生产注入新鲜血液,有利于四川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整体提高。政府除政策和技术上要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外,还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实施已成灌区续建配套,积极推进小微水利设施建设;按“进组、入院、到田、联网”的要求,建设机耕便民道。
(3)科研院所与农机企业要加大合作,研发生产适合四川的农业机械。目前,四川开设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高校只有四川农业大学,农机专业人才紧缺。学校要加强学科建设,扩大招生规模,为四川农机行业输送更多的人才,壮大农机专业人才队伍。省内的科研院所可以依托自己的科研平台,与农机生产企业合作,结合四川市场需要,研发生产有针对性、易推广的农业机械。针对四川是全国重要蔬菜生产基地和“四川泡菜”之乡,加强蔬菜种植、清洗、脱水干燥等后续深加工的一系列专用农业机械的技术攻关,建设一批地方特色泡菜、榨菜原料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基地,促进四川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用农业科技武装四川蔬菜生产的各个环节,提升四川蔬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推动四川蔬菜及四川泡菜产业发展。目前,四川有31家企业241个产品入选《2012-2014年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四川农机企业应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借助国家购机补贴的东风,积极申报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
[1]罗锡文.农业机械化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2.
[2]代玉宝.农业技术与装备[J].山西:农业技术与装备杂志出版社.2010(8).
[3]邓良平.农业技术与装备[J].山西:农业技术与装备杂志出版社.2010(4).
[4]鲍树贵.农机使用与维修[J].黑龙江:农机使用与维修杂志出版社.2012(1).
[5]王丽敏.农业技术与装备[J].山西:农业技术与装备杂志出版社.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