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 论 李 清 照 词 作 的 艺 术 魅 力
2012-04-12闫冠华
□闫冠华
(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历城人(今山东济南人)。李清照作为女性词人,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在文学史上具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传统社会以男权为主,女性作为附属品依附品弱势群体的环境中,作为一位女性词人,李清照“巾帼不让须眉”,在男性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将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创作推向了高峰。她从女性视觉出发,用其独特的审美角度,细腻真挚、深情婉约地吟唱出一首首女性的心灵之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易安体”,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婉约词宗的地位。
李清照文词绝妙,清新流畅,用白描手法写景叙事,情景合一,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座丰碑。李清照的词可以分为前后两期,以南渡为界。前期多是描写闺阁生活和对大自然喜爱之情的题材,后期多是感慨国破家亡,抒写自己对故国、旧事的深情怀念。《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一:“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真挚的感情是李清照词作中的主题和灵魂。在李清照的词作中,她表露了自己内心真实而又复杂的世界,作品中充溢着作者的真情实感,直抒胸臆,质朴直白。
一、李清照词中的艺术特色
1.情感真挚细腻,直抒胸臆。爱情是文学创作中的主题,也是李清照词作中的主题。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在闺阁中成长,狭窄、封闭又幽深的闺阁生活环境,赋予她无比敏锐和细腻的情感,同时也能让她更率真、形象的将女性的心理信息、生活意趣“自然而然”地表现在词中。在她的词中,女性成为自己情感世界的主宰者,叙述自己的自我情感以及对外部世界的内心感受对生命价值的自我体验。
在李清照的词中,她大胆细腻自然的表达着女性对爱情的真实感受,将笔触伸到女性的内心世界,形象恰当地表露一个女性对爱情最为真实的体验,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她早期的词《如梦令》中,以她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及对人生情感世界的体味,为我们展现了一副悠然怡人的水乡行乐图。她在《一剪梅》中大胆地吐露出一种强烈的相思之情,委婉动人,很好地抓住了女性的心理,“轻解”、“独上”传神写出女子的举止神态,“独”字与下阕相连,点明为何“愁”。下阕中两个“自”更体现女子的伤春悲秋。“一处相思,两处闲愁”,更是将此情的强烈、无法扑灭写得生动传神。
2.语言浅俗易懂,生动传神。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一文中赞李清照的语言“人工天巧,可称绝唱”。清初沈谦《填词杂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李清照的语言浅显易懂,她善于应用白描的手法,生动传神的真情流露,不刻意堆砌辞藻,保持了民间词的通俗质朴的自然风格。如《减字木兰花》中“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一个娇媚奔放的女性跃然于纸上。表现出的女性同所爱之人撒娇,在两人的交流中占据着主动地位。
李清照的词不同于晚唐五代的文人词,以《花间集》为代表,“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脱离于民间。也不同于柳永、黄庭坚的词作,“多近俚语”,“多杂以鄙语”。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多年的博览群书,使得李清照可以将词句信手拈来,准确传神地表达心中所想。
3.描写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李清照的词作大多从自己切身体会来进行艺术创作,抒发了自己真实的人生感悟。作为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善于写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李清照描写词作的主要方式。她营造了情景交融的立体意境感,将自己真实情感同身边的景物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用景来抒情,用情来衬景,达到两者统一,赋予词作灵性,使得词作更加具有感染力。
《怨王孙》这首词描写了秋天自然风光,表现出词人对自然的热爱,词人在词中加入自己的主观意志,并赋予了自然山水、动物能动性。“与人亲”写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归早”又写出人与自然间恋恋不舍之情。这幅秋游图,生动、清新、明快地书写了秋季惬意的自然风光,优美的生活情趣,令人赏心悦目,不忍离去。
《武陵春》这首词写于南渡后,“物是人非事事休”、“载不动许多愁”,这几句就将词人南渡后满腔的心酸凄苦写得淋漓尽致。首尾呼应,不仅写出自己飘零之苦国家遭践踏之悲,更构成了悲痛深远的意境,给人余恨不尽意味无穷的感受,具有很强的艺术渲染力。
4.形式善用叠字,富有音乐感。明代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指出:“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李清照严格遵守此规定,并推陈出新。
李清照精通音乐,喜于在词中使用叠字来增加词作的音乐性,不仅字词精炼,更音韵和谐,句式整齐,节奏轻快,朗朗上口。在《声声慢》中,词人开篇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连叠,词的节奏急促、凄厉,从动作、感觉、内心三方面一层层表达了其悲切哀伤的心情,也将值得回味的意境美带给我们。使得全文中“愁”如同排山倒海直接扑向读者,将“愁”表现的更加铿锵有力。
二、李清照词中塑造的女性形象
李清照生长在一个有名的学者仕宦之家,其父母均能诗文。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为北宋文坛上“后四学土”之一,作有《礼记说》、《洛阳名园记》,母亲是王懿恪公拱辰之孙女,亦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大家闺秀。良好的家庭教育,浓郁的文学气息的熏陶,开明的家庭教育提供给了李清照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空间。她不同一般大家闺秀被局限在闺房之内,能够博览群书、投身自然之中,这也使得少年李清照便有诗名。王灼说:“(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
传统文学创作中,也常有男性作者竭力来模仿女性的口吻,述说对男子的一往情深以及对男性的思念、爱慕之情。这种“代言体”,并没有深入女性的内心情感世界,体味女性的心态、意识,而是往往借文中女性的命运抒发男性作者自己的怀才不遇、仕途失意,不能真正的为女性代言。而这些使得李清照与男性作者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1.张扬率真的个性。在她的词中,尽显着女子的娇柔率真,无一点扭捏遮掩,张扬着女性鲜活的天性,充满着灵动的生命力。
《点绛唇》词人用清新的笔调塑造了一个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这位大家闺秀忽然发现有人来了,不仅“和羞走”,而且还“袜划金钗溜”,一副狼狈的样子。这与传统的大家闺秀举止沉稳、行为持重相悖,在道学家认为是“不成体统”的表现。这个“出格”少女更出格的是她“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她没有按照常理立刻躲到屋子里去,而是回首,看看是谁让她如此狼狈,她用嗅梅来表现自己的若无其事掩盖着自己的慌张。把少女天性中不受封建礼教的约束,对自由、爱情本能的向往和渴望,活泼率真、俏皮多情的形象用质朴的语言写出,生动地展露了少女的内心世界。
她的《如梦令》这首歌颂自然的小令,展现了一种活泼豪放的灿烂之景,是对自然、青春与生命的描写。少女划船徜徉在夕阳下的荷叶间,“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跳跃的旋律涌动在词中,一位活泼率真的小姑娘跃然于纸上。
2.豪放洒脱的行为。李清照的词中,不仅仅有着娇羞、明快的小女人情趣,也有着大丈夫的倜傥、洒脱之气。
李清照的《渔家傲》,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这首词气势豪迈,展现出一幅海天一色的壮丽景色。用词准确、传神,想象力丰富,思路开阔,整词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借神仙境界来表达自己的胸襟,表达自己鲲鹏展翅的愿望。她的另一首《渔家傲》词中,词人用“梅花”自喻,体现对自我品行的自信和自赏,寓意着自己清丽高洁之性,不愿随波逐流,人与亦云。字里行间透露着词人自视颇高的豪迈奔放之气。
3.自爱自怜的心理。古代文人骚客常借花抒发情怀,或是自喻,或是表达品性,或是暗喻人生的追求。在李清照词中,写花之类的词作约占她现存词作的三分之二。女性写花,不仅可以用花来象征精神品行,还能借花来比喻其外表形象。
李清照的《如梦令》词从词的字面意思来看,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酒仍尚未尽消,今朝尚有余醉。但是清晨醒来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却是院中海棠花。“试”字,将词人关心花却害怕听到不好的消息,想问又不愿亲见花落的矛盾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贴切入微。女词人不愿意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才会在昨夜海棠花下饮了过量的酒,对花的爱惜情愫昭然在目。
正如吴熊和所说:“这首词表现了对花事和春光的爱惜以及女性特有的关切和敏感”。也如杨敏如所评:此词“流露了女词人惜春而不伤春的情愫”。女词人对“花事”的关切,惜花也是惜春,对美好青春年华的珍惜,词人为花喜、为花悲、为花醉,借花自喻,感慨时光流逝。
4.女性意识的觉醒。在封建社会中,女性依附于男性生存,遵循着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多半生活境遇艰难。李清照作为一名贵族女性,虽然有着丰厚的物质享受,但在男权社会中,服务于男权社会的价值观、伦理观、婚姻观等社会伦理编织的大网如巨大的文化阴影笼罩着李清照,令她身心疲惫,有着说不出的难言之隐。
李清照作为女性作家,在创作中将目光投入到女性生活的细节中,通过女性的视角来展现社会,表露对社会的感悟。又因赵李之间并无子嗣,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社会,这无疑又给李清照带来深深的精神压力,让她较一般女性更能深刻地感悟在社会道德价值的挤压下女性的无助与无奈。
在她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中,“欲说还休”,不说也罢,说不清说不明,苦涩的滋味浮现在词中。在男权社会中,男性可以外出寻欢作乐四处留情,这些举动不仅不会受到社会舆论压力,相反会成为文人士大夫津津乐道、引以为荣的风流韵事。而女性专一的感情很难得到丈夫对等的感情付出,甚至女性要求对爱情专一的对等性在封建社会中变成了一种非道德、嫉妇的状态。在如此环境之下,聪明的李清照也只能万般无奈,苦涩的接受封建社会划分给女性所谓的闺阁之中。
文弱的女词人发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喊声,倾述出自己内心豪迈刚毅之气,批驳了统治者的软弱无能,也挑战着封建文化赋予女性“无才便是德”的社会定位。这位坚毅的女子使得古代女子词作中不仅仅只局限于描写闺怨离愁、伤春悲秋外,更将心胸寄予社会,写出女子内心的渴望和强烈的抱负,这在封建时代的女性中是非常罕见的,也是女性意识的觉醒,是从女性视觉出发,对女性自身的张扬和超越。
在李清照词中,她赋予了女性张扬自我意识,告别了女性属于物品被男性把玩的命运,从主动者的角度来审视社会,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表露了自己细腻真挚复杂的内心世界,大胆写出自己的心声,也使古代文学中女性的地位有了重大的转变。
当我们重新去审视李清照的词作时,会发现她将自己毕生的情感全部投入到词作之中。身处动荡的社会,李清照体会了人世冷暖,她所遭受的坎坷经历和她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使得李清照的词作由年轻时的清新率真转变为后期荒凉凄苦。她的词正是咏叹了对世事无常的无奈和对相思离别的苦闷。读她的词中,我们会有一种似曾相识、往事依稀的情怀,产生着强烈的审美感受。胡云翼《宋词研究》说:“只有这位女词人李清照,在宋代,虽则是词人济济的宋代,而她的作品虽拟之与极负词名的辛弃疾、苏东坡,也绝不多让。有人称清照词为婉约之宗,更有人说李清照是北宋第一大词人。” 郑振铎认为:“像她那样的词,在意境一方面,在风格一方面,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是独创一格的,她足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绝对不能追得上的。”她的作品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靓丽瑰宝。
参考文献:
[1]褚斌杰等编.李清照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褚斌杰,孙崇恩,荣完宾.李清照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5.
[3]韦国兆.李清照词中的情与景新论[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4]向梅林.论李清照词中的女性主体意识[J].中州学刊,2007,(5).
[5]李杰虎.李清照词艺术魅力初探[J].中州学刊,2009,(5).
[6]赵玲玲.论“别是一家”的李清照词[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7]王令.试论李清照词的意境创造[J].中州学刊,2008,(4).
[8]黄宝华.宋代词学领域中的李清照《词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