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子 商 务 教 学 模 式 探 析
2012-04-12张俊龙
□张俊龙
(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导,采取的教学方法仍然以灌输式讲授为主,缺少对学习者的关注,更缺少教学的互动。对于涉及商务、营销、电子支付、法律、物流等多学科的电子商务课程来说,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本文将根据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结合现有的技术手段,提出几种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方法。
一、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存在非常大的缺口,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电子商务课程,但社会对高校培养出来的电子商务学生认可程度却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电子商务是经济活动与IT技术相融合的产物,电子商务课程作为一门应用性理论课,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能否实现最终的学习目标起非常关键的作用[1]。由于该课程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但当前许许多多学校仍然延用传统的教授,完全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影响,最终是无法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也无法培养出适合社会实际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2]。
(二)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由于电子商务课程涉及的知识较为宽泛,各章节之间的关系性不强,需要讲解的新知识、新概念较多,传统的面授讲解非常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很难让学生从系统的角度了解和掌握电子商务。同时,大部分实践环节只局限于对个别电子商务网站的访问,缺乏对电子商务完整的、系统的理解和掌握,这完全不符合电子商务课程的教授目标和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实际需求[3]。
电子商务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交叉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关注理论知识和实践部分的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加强实践,所以电子商务的教学内容要紧扣实践进行开展。
(三)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讲授法是传统教学方法中最主要的方法,它通用性强、知识量大、授课面广,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同时,讲授法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和人格等方面教育,全面地培养学生。正是由于以上这些特点,讲授法确立了在我国教学方法中主导地位。但是,讲授法也有其明显的缺点,由于知识是通过教师单向传递给学生,学生主要凭记忆力学习知识,学生也很难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所以,这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一直以来也备受争议。
讨论法和实验法作为传统教学方法中的辅助方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研究和实验,以此来获得和发现新知识。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生兴趣,加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语言、思维和动手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配套不完善。电子商务作为一门新课程,有发展速度快、发展时间短、专业教师少、师生比例大等特点,随着发展出现了大量电子商务相关的教材,但相当大部分都是国外教材的直译,或者是在内容上进行相互借鉴,完全脱离学生的实际环境,使其变得枯燥无味;同时,学校缺乏对电子商务课程所需要的实验和实践相关设施设备的建设,教师缺乏对学校现有设施设备有效深入的研究和利用;校企合作机构不完善,使学生学习时无法真正和透彻地了解和理解电子商务,这些都是制约电子商务课程的重要因素。
二、电子商务教学模式改革的对策
针对电子商务课程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尝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或者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加入新的教学方法,从而使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能得到有效提高。
(一)兴趣教学法。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曾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因此,无论是在电子商务还是在其它课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能否成功的的关键因素。具体就要在和谐的环境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运用不同的方法,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方法有:
1.讲究课程导入的技巧,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好的、精彩的课程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深厚兴趣,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动力和潜力的重要一环,为整个课程的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课程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一段有趣的动画、一个生动的故事或者一个典型的案例都可以成为课程导入的引子,巧妙的运用可以收到特别的效果。
2.讲究设立疑问的技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宋代哲学家、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有疑问才会有探求问题的积极性,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紧扣这点,以创新的思维设立围绕课程内容的情景,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3.巧妙设立讨论的话题,启发学生加深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一个轻松的、积极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使他们的心理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有利于拉近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师通过引入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倡导学生积极发言,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利用视觉刺激,提高学习兴趣。作为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多媒休技术和设备,通过教学设计,使抽象的、枯燥的知识和内容变得直观和生动,通过直观和生动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关注,使学生产生好奇,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基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和事情,通过对真实情况和事情的呈现,引发学生对案例进行主动和积极的分析与讨论。电子商务作为一门贴近生活的交叉学科,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引入适当的案例,可以有效的拉近教学与实践的距离,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教学的效果,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参与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得到提升[4]。只有拟定了教学的目标才能确定其它各项活动的方法和方向,围绕通过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拟定目标;根据设立的目标,选择符合客观实际的、有启发性的、有代表性的、有趣味性的、最典型的和新的案例,案例的具体教学方式有导入式、讨论式、穿插式和专题式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按教学作用、组织方式等进行选择;在确定了案例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具备的条件灵活地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案例教学;总结与评价是在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成果的升华。
(三)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电子商务课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学生的基础、能力和特长存在较大差异,分层法正好可以实现对不同条件学生共同进步的教育目标[5]。分层教学法首先要做的是对学生基本情况的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动手能力、管理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分层,确定学习目标,确定各层次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个人能力,也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完整的实施一个项目来达到教学的效果。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具体项目,然后将项目进行逐层细分,最终划分成许多小的、具体的任务。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主角”变为“配角”,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具体的任务中,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可以更容易的去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也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面对高校电子商务学生所具备的知识与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实际需求之间严重脱节的现象,作为高校电子商务教师担负着专业人才培养的重担,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才可能培养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施奈德,电子商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张丽林.浅析电子商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商情,2011,(4).
[3]惠光伦.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化工贸易,2011,(3).
[4]陈自洁.案例教学在电子商务课程中的实施方案[J].教育教学论坛,2011.
[5]马洪娟.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商业经济,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