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经济下的秦皇岛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2012-04-12付晓杰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秦皇岛农业经济

付晓杰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2.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低碳经济下的秦皇岛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付晓杰1,2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2.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秦皇岛市作为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在实施“旅游立市”发展战略中把休闲农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应对低碳时代的发展要求、发展休闲农业方面做出积极实践。通过分析低碳经济下发展休闲农业的必要性和秦皇岛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提出秦皇岛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和路径选择。

低碳经济;低碳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各国就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达成了共识,大力推行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经济,坚持绿色、低碳、节能的理念。中国自愿作出了碳减排承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也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将发展的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对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约束性指标,要求落实责任、确保完成,如节能减排是必须完成的目标,要分解到各个地区和企业。低碳已经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秦皇岛市作为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在实施“旅游立市”发展战略中叫响“生态之城”、“休闲之都”品牌,把休闲农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应对低碳时代的发展要求、发展休闲农业方面做出了积极实践。

1 低碳经济、低碳农业及休闲农业的内涵

1.1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而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 (2009) 把“低碳经济”定义为“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1]。英国能源白皮书认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政策创新及制度设计,提高节约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等的技术,建立低碳的能源系统和产业结构,实现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低碳化[2]。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3]。因此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为特征,实现高效利用能源、开发清洁能源和追求绿色GDP。发展低碳经济,关键在于运用清洁能源技术和高效减排技术,推动整个社会经济模式由“三高一低”向“三低一高”转型,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变革人类生存发展观念,引领低碳生活和绿色消费,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低碳农业

低碳农业就是生物多样性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农业不仅要少用化肥农药,进行高效农业生产,更要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排放的降低,是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是指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生物多样性技术建立生态系统,实施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我国目前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立体循环模式是在种植业、养殖业之间通过相互利用彼此间的终端废弃物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示范型是运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开发特色名牌农产品和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形成农业生产、科研教育、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农业示范基地,实现农业由第一向第三产业转变;碳汇林建设与工业减排相比,森林直接固碳减排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更具经济可行性和现实选择性[4]。因此,休闲农业须将低碳理念植入其中,全力打造有机生态农业。

1.3 休闲农业

低碳经济使消费者行为特征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注重自我感受到注重人与社会的和谐、由感性消费到理性消费、由一次性消费到循环消费、由普通消费到生态消费[5]。休闲农业就是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为主要目标,横跨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把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紧密连接的一种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回顾台湾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人均年收入已达到中等小康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也由劳动型转向休闲型;目前台湾观光农园已处于普及阶段,管理体制健全,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文化因素的渗透也在不断提升观光农业的层次和水平。

休闲农业正是利用独特的农业资源、乡村文化、民族风情等田园风光,为游客创造休闲度假体验的活动空间,是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新型农业生产形态,更具低碳潜质的产业经营形态。休闲农业与现代旅游相融合,既解决了农业的转型问题,也拓展了旅游的新内涵;休闲农业实现低碳经济,本身就包含农业、环境、生态、环保、教育、经济、社会及文化的意蕴,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带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2 低碳经济下发展休闲农业的必要性

2.1 低碳农业是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威胁的途径

中科院的研究表明:温度升高、农业用水减少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会使中国2050年的粮食总生产水平较2000年的5亿t下降14%~23%。同时,气候变暖为病虫害的扩散创造更有利的条件,病虫存活的范围更广、活跃时间更长。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的明显增大,水资源短缺加剧,生态恶化,农业生产损失严重[6]。联合国食物权特别报告员德舒特于2010年底表示,耕地面积缩减和土地大面积退化问题令中国保持现有农业产出的能力面临威胁,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预计到2030年,气候变化会使中国农业产出下降5%~10%。因此,低碳农业是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威胁的唯一道路,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必须发展低碳农业经济。

2.2 低碳农业经济是以最低的碳排放获得最大的效益

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耕地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并估计,生态农业系统可以抵消掉80%的因农业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农业生产的全过程都与耗用能源、排放温室气体有关联。因此,低碳农业经济是以最低的碳排放获得最大的收益。

2.3 低碳农业引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立足生态优势,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广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和技术,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农村生态保护和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低碳农业经济道路。立体循环农业推行生态模式,既提高农民收入,又改善人居环境,串起农民增收金链;发展设施农业,改变单一种植模式,水果花卉四季出彩,领跑农村彩色经济;测土配方和绿色植保技术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科技惠农;生态观光农业催生休闲经济,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和产业互动;循环经济带来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低碳生活走进农村、亲近农民,低碳农业引领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3 秦皇岛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发展现状

秦皇岛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南临渤海,北倚燕山,东接辽宁,西近京津,总面积7 812 km2,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及区位优势,是北方重要的旅游城市。近年来,秦皇岛地区的景区景点建设向休闲度假转变,强化休闲度假意识,整体规划目标、品牌形象定位更加符合休闲度假旅游的需求和特点,吸引了更多游客来秦皇岛观光旅游。

秦皇岛自1994年成立了集发农业生态观光园区以来,随着旅游立市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截至2011年7月底,全市规模休闲农业观光园区已达57家,休闲实用新型和乡村旅游经营农户3 000余户,休闲农业观光园区新增投资2.5亿元,休闲农业园区占全市旅游业的比重和份额逐年上升,接待人数不断增长,从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人数已达4万余人,营业收入7.6亿元。已建成的休闲观光园区积极追加投资、扩大经营规模,新上观光园区项目竞相建设。2011年,全市在建休闲农业园区项目20个,启动和推进了抚宁县骊城隆盛观光有限公司、山海关山野野猪休闲度假村等一批项目。休闲农业园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满足了游客多样化需求,为游客营造了良好、安全的休闲旅游环境,直接带动了休闲功能日益丰富、休闲方式进一步创新。秦皇岛休闲农业观光园区的建设发展,带动了乡村餐饮业、住宿业、交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文明和加快城乡统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7]

秦皇岛休闲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各式乡村酒店、采摘园、度假村、渔村、民俗村等新业态朝着规范化、高标准、文化内涵丰富的方向发展,成为“三农”发展的助推力,也带动了新农村建设,已建成新建村等一批河北省小康村、文明村。

秦皇岛休闲农业呈集群式发展。昌黎葡萄沟、山海关樱桃园、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蔬菜水果和农业大集、北戴河临海休闲栈道和生态湿地等,都已成为休闲旅游的重要选择。集群式发展使休闲产业向规模化、成熟化发展,市场前景广阔,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大幅提升了休闲农业发展水平。

3.2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秦皇岛休闲农业发展迅速,深受游客喜爱,但从发展现状和效益看仍处于发展阶段,面临不少问题。

3.2.1 业态模式少、同质化

各个休闲农业项目的经营特色不鲜明,经营项目单调,活动内容类似。休闲领域局限、产品雷同,休闲农业在形式上多拘泥于“农家乐一日游”,创意匮乏、特色不鲜明,造成部分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经营难以形成品牌,旅游者参与程度不高。

3.2.2 基础设施薄弱

休闲农业旅游景区的整体形象关系着景区的全局利益,也关系着经营者的利益。乡村虽以城镇化发展为目标,但接待设施落后,缺乏有效的投入和监管,基础设施缺失、破坏现象严重,损害和降低了休闲农业项目原生的高经济附加体验价值。

3.2.3 管理分散,未形成发展合力

现有的休闲农业项目多以小农、个体、私营为主,内部接待由村民自行承担,分散经营、自负盈亏,在品牌形成、科学管理与整体营销等方面存在问题;有限的经营规模难以形成相应的产业化发展空间,尚未形成发展合力。

3.2.4 品牌效应差,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在休闲农业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休闲农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对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

4 秦皇岛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4.1 科学规划,形成特色

发展休闲农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科学规划,做到有序发展、相对集中、规模开发;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要求,注重区域、功能和形态的科学定位,避免雷同,克服盲目,杜绝“毁农造景”。

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特色,农旅结合,把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休闲项目建设要突出“农”字,在“农”味上做文章:吃农饭、住农屋、干农活、享农乐,拓展生态农业模式的功能,开展设施栽培、生态养殖、立体种养、种养加一体化等高效生态农业,满足游客求新猎奇、求美休闲的消费心理。

突出特色,营造发展氛围。通过举办或参与各种节会、农博会、农展会活动,搭建平台。设立窗口,展示休闲农业风采,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强项目策划包装,打造精品亮点,实施品牌战略。

4.2 加强管理,优化环境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服务质量是核心,健康安全是保证,必须规范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科学制订行业管理标准和服务管理办法,做到有标可查、有章可循,构建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结合农村劳动素质培训,对从业人员加强农艺知识、烹饪特产、食品卫生、安全生产、诚信服务、森林防火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准。

休闲农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协作联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财政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把发展休闲农业资金列入年度预算,重点扶持特色鲜明、前景广阔的休闲农业,要引导投资开发,建立“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金融部门要优化信贷结构,对休闲农业建设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简化审批手续,给予贷款利率和时间上的优惠;农业部门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可采用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形式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国土部门要鼓励开发园地、林地、荒山等,盘活存量土地,对休闲农业管理配套设施用地实行用地倾斜等。

4.3 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发展原动力

科技是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原动力。要采取有力措施,加速提高农民素质,增强低碳农业发展的原动力。一要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能,结合休闲农业的建设实践和农民的切实需要,办好各类培训班,扩大培训数量,提高培训质量,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二要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民传授低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

4.4 实施清洁工程,促进低碳农业全面发展

一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配套推广农业清洁技术;二是控制农村生活污染,建立废弃物收集处理、生活污水净化设施与物业管理制度;三是优化农民居住条件,建设生态庭院。

4.5 发掘与保护文化内涵,建设生态文化

通过举办乡村生态文化节,搭载少数民族传统平台,继承传统的本地生态文化,赋予“绿色低碳”理念,包括赛马、放生、杀戒(野生动物)、话说山川、民族体育、宗教生态文化、社区监测评比、生态影视播放等特色内容,培养村民积极向上的精神,凝聚乡村向心力,培养农民自觉参与自然生态保护、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情,倡导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鼓励传承优秀的生态文化思想,实地学习低碳知识,强化参与建设的农民对低碳休闲经济的理解和参与热情。

5 秦皇岛休闲农业发展路径

休闲农业产业细分的五大产业(农、林、牧、副、渔) 都可以与旅游休闲进行结合,形成不同的乡村旅游形态,主要可分为四种类别:乡村田园休闲、森林休闲、草原休闲、渔猎及渔家休闲。根据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和秦皇岛休闲农业的发展实践,秦皇岛休闲农业可选择以下发展路径:

5.1 推行休闲节约农业

在休闲农业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中实行节约和减量,推行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电、节油、节柴(节煤)、节粮的技术和成功做法。降低休闲农业成本,提高对农产品的利用效率,既有利于治理农业的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的生态环境,又有利于增强土壤的固碳能力、减少碳排放量,还可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化解农业风险、发展低碳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有效实现形式。

5.2 发展休闲加工农业

在深加工农产品的同时,对由此产生的副产品及有机废弃物进行系列开发、深度加工,既可满足休闲消费需求,又可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节约能源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控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采用生物质能源的多联产综合利用技术,通过生物质材料在气化炉内限氧燃烧发生一系列的燃烧反应,回收产生的气、液、炭及热水等新产品,可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动力、燃气、有机农药、有机复合肥等。重点支持规模较大、品牌突出,能促进就业和增加收入、延伸产业链条、促进经济循环发展,又能满足休闲消费需求的加工企业。

5.3 重点发展循环农业

休闲农业产业发展中,要充分利用微生物资源,建设新型工业化农业。沼气是目前微生物利用最广泛、最有成效的措施。利用家畜禽的粪便发展沼汽发电,推行“一池三改” (沼气池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结合进行),生活垃圾、牲畜粪便、作物秸秆发酵成沼气,沼液代替农药,沼渣代替化肥,实现休闲农业低碳化。将农村各种废弃物变废为宝,进行循环利用。如把农作物秸秆与牛粪等作为培养基培植食用菌;秸秆经预处理、厌氧发酵后,作制沼气原料或用做饲料;利用各种种养加项目的生物链关系,将不同的项目合理配套来发展循环产业,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5.4 推广有机农业,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有机农业能够优化可再生资源以及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和能流。推广有机农业,重点是开发安全优质的农产品,既能通过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消耗化石燃料的问题来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的大量减少,又能在生产过程中强化固碳,有益于生物多样性以及其他生态环境服务。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植树造林,通过常年的混农林种植能够保持土壤里的生物数量以及相当大的碳储量。

5.5 加强碳汇建设

建设休闲城市是秦皇岛参与发展竞争的利器,而低碳是其发展模式和特色。秦皇岛市要建设低碳城市,除采取综合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外,还应通过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等方式增加绿色面积,吸收经济活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即碳汇建设。碳汇,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开展碳汇行动,要组织植树造林,引导公众参与绿色生活和消费。

5.6 发展山区沟域经济

把山区建设成为低碳休闲产业基地,是秦皇岛实施“旅游立市”发展战略的要求、建设海滨生态屏障的需求、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支撑。秦皇岛市的板场峪、董家口、桃林口村、柳河北山等沟域的自然及历史条件并不比北京的重点沟域差,但还处于发展初期、未形成沟域品牌,主要是人力资源匮乏、管理水平不高,交通状况差,未形成特色。要引进外部优秀人才和技术支持,重视休闲观光旅游管理和经营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要推广集发模式,旅游业龙头企业所在的沟域可以连锁经营或股份制合作,实现规模化发展。要丰富经营项目,对沟域内各种旅游资源、农副产品资源、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不同季节、特色各异的产品,对相关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要全面推进“三品一标”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认证工作,打造特色“京津厨房”。

5.7 促进乡村旅游业

要对景点邻村和特色村落进行统一规划发展,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建设一批民俗旅游村,发展一批民俗接待户,开发一批集加工和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庄园及文化休闲产业带,逐步形成特色旅游小城镇、特色村落、特色民俗活动和特色沟域文化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

5.8 鼓励休闲旅游业

加强对古建筑的修复和保护,深挖古建文化内涵,完成自然景观开发、古建筑修缮、景区标志性建筑建设等景观开发和建筑改造工程(如清代的口外八景秦皇岛就占了四景,古榆关八景等应该重点开发);修建旅游度假村(山庄、基地等)、户外休闲健身场所(板厂峪及长城沿线村庄)、野外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柳河北山、花厂峪等)、科普博物馆(葡萄酒庄等)、野营体验基地等观光点;对旅游景区内的商业和餐饮设施进行装修和改造,吸引企业入住,增加餐饮特色和娱乐项目,对接待户进行旅游认证,提高沟域生态休闲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

[1]环文.低碳经济的由来[N].人民日报,2009-12-14( 17).

[2]李胜,陈晓春.低碳经济:内涵体系与政策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9( 10):41-44.

[3]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 3):79-81.

[4]赵媛媛,王薇.全国首个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在北京成立[EB/OL].( 2010-01-26) [2011-12-05].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00126/t20100126_20865297.html.

[5]冯蛟.从低碳经济时代消费者行为特征看休闲农业发展[J].农业经济,2010( 10):38-39.

[6]郑志勇,王林,王德芳.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首都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 16):438-441.

[7]陈引玉.农家“风光”醉游人全市农业观光园区建设呈现良好发展势头[N/OL].( 2010-01-26)[2011-12-05].http://www.qhd.gov.cn:86/qhd/front/lythird.action?id=65599&tid=148.

Research on Agrotourism Development in Qinhuangdao City under the Low Carbon Economy

Fu Xiaojie1,2
(1.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Northwest A&F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China;
2.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Qinhuangdao Hebei066004, China)

As a leisure vacation and tourist resort,Qinhuangdao city regards agrotourism as a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in implementing"Tourism Setting Up City"development strategy,and has active practice in meeting the need of the low-carbon time and developing agrotourism.The paper propose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path selection of developing agrotourism in Qinhuangdao city by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and the present status of Qinhuangdao agrotourism development under the low-carbon economy.

low-carbon economy; low-carbon agriculture; agrotourism; rural tourism; developing status

F302.1

A

1008-813X(2012)01-0035-06

10.3969/j.issn.1008-813X.2012.01.011

2011-12-10

付晓杰(1973-),男,安徽阜阳人,毕业于南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资源利用专业在职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教育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秦皇岛农业经济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2019《中华诗词》第16届秦皇岛·金秋笔会在秦皇岛举行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