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检课计算机软件教学研究
2012-04-12何跃兵李建民
何跃兵 李建民 刘 斌
(南昌大学;江西省计算机用户协会,江西南昌 330031)
文检课计算机软件教学研究
何跃兵 李建民 刘 斌
(南昌大学;江西省计算机用户协会,江西南昌 330031)
根据“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特点和我们多年来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及软件开发工作经验,提出了一种研制开发“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CAI设计的思路和基本方法。
文献检索课;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大学以图书馆为基地开设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已有多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该门课程普遍重视不够,学习兴趣不高,其主要原因是不少学生认为课程较为简单,花过多的课堂时间学习不划算。但实际情况是,未开设这门课程班级中确有不少所谓自学者抓不住重点,对一些检索技巧和方法掌握得不够全面,文献检索效率不高,得到的资料不全情况时有出现。对此,如何改革这类课程的教学,既能增强大学学习的灵活性,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又能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检索利用文献与情报的技能,配合高校学分制改革,这就成了高校图书馆教学研究室面临要解决的又一现实问题。就此,我们提出对“文检课”的改革设想,认为这类课程的教学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专业性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CAI进行,以充分发挥计算机高科技智能化在教学中的优势,适应新时期高校课程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就此,针对性开发该门课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CAI就被提到了我们的议事日程上。
一、软件教学方案技术制定
(一)教学内容及次序
“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文献检索的理论知识、人工检索工具书的使用和机检部分(数据库的检索、联机检索和Internet及应用)三大类,其教学内容,主要是传授文献检索与利用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来检索情报资料。其中,学会使用计算机检索,掌握初、高级检索方法,灵活使用检索字段、检索词、检索式和相关检索工具,是学好文检课最基本、最关键的部分。理论知识讲授重点则是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如何确定检索词,如何使用布尔逻辑算符,位置算符,截词符制定检索公式和判断检索结果。
(二)教学方式
在计算机软件教学方式的设计上,我们采取模仿优秀教师利用课件授课的模式,并使制作出的CAI系统在教学上具有智能化的特点。软件理论教学以可控方式,即可以在自动演示的模式中随机提问,同时提供有事先我们录制好的一部分大学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案例的VCD录像,作为系统内容的补充,这部分主要是配合教材进行,分成若干小段的章节出现,也是便于教学和学习时随机调用。教学软件界面的设计,模拟课堂,以黑板界面为主体形式来表达,这样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达到较好的理论学习效果。
(三)教学技术措施
本系统研发以结构化设计的思路为主导,并通过非线性链接设计来贯穿整个学习内容,以使教学内容的各个部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由非线性链接的跳转,就实现了随意将学习内容伸向每个知识单元及知识点,形成一个灵活交互式的人机对话学习环境,使学生既能根据教学内容逐步由浅入深按照常规步骤,又能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方便灵活,跳跃性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内容。
考虑到“文检课”实践教学中数据库检索,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对此,系统采用人机交互的两种模式,一个是真实网络链接,一个是虚拟的链接,这主要是考虑到上INTERNET网检索实习一般须缴费,为节省开支,系统将单机版和网络版合二为一,带有建立的单机板数据库,可自动通过超文本方式实现本地链接,以方便学生脱机模式下模拟检索实习。
二、教学内容CAI技术编排
我们从现代大学学习理念即学生自学为主的特点出发,把该门课程逻辑思维含量不高,适合于学生自学的内容做了删减,提取教材中的抽象环节,把软件教学重点放在讲授有关检索软件操作方法和技巧上,把文献检索的基础理论知识始终贯穿于整个CAI软件实践教学内容之中,通过相关链接的建立,实现可随时查阅相关内容,如果开通网络的话。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我们把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在此分解为若干个知识单元分解讲述,即把该软件系统教学内容划分为上、中、下三大册,彼此间互相独立,特点是:每册都包括:“教学篇”、“复习篇”、“考试篇”和“参考篇”四大部分,每一部分又分为若干个章节的知识单元。学习难度按上、中、下三册逐步提高,让学生可根据自己需要,教师可根据教学对象的基础和程度及教学要求进行选择,使之做到教学具有针对性,如:教师可按照初级、中级和高级班分别用于教学,能方便学生较快入门。
“教学篇”按常见的课件教学模式设计,主要是针对上课进行讲解和实操演示,该篇内容可实现自动教学和交互式教学两种模式的切换。其内容重点讲述数字信息检索理论及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它以文字显示,同步语音解说,动画演示和播放VCD电影的形式为主出现,同时设计有供学生动手模拟练习的检索环境,为配合学生自己实习和教师作为课件使用它创造条件。
“测试篇”设计则注重仿真性,阅卷判断、计分十分准确,能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测试,也就是说,该软件具有实战功能,它不仅可根据试题库中提供的试题,还能对学生进行考试,辅助教师自动命考题,帮助老师阅卷打分。这些功能彼此间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该模块可以通过快捷方式,在系统主界面就可直接进入。
“复习篇”提供有文献检索课基本知识及重要内容速记功能和快速浏览查阅资料的功能,同时还提供从“教学篇”中在练习环节回答错误传送过来的内容,这是我们在设计上的另一大特色,有记忆力,它可有效地帮助学生记住学过而未牢固掌握的理论知识,这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
“参考篇”主要是提供专业教师精心选取的,有关文献检索与利用方面的优秀论文及相关资料,以及当今教育界学术权威人士经典谈话、观点论述、见解和与课程相关网站的链接,通过点击可实现资料的检索和查询,找到原文。
三、信息交流界面CAI技术构思
(一)“学习篇”中多媒体内容展示
该项设计内容主要是采用多媒体的方式来表达教材中的精选内容部分。文字内容的表达,主要是通过读取保存的数据文件,实现文字内容加载来完成。设计的思路是:将事先将录入好的文本类型文件内容通过套用设计好的模板来构建成精美的画面进行展示,以此形成多媒体课堂:黑板板书文字形式,通过程序设计的动画生成形象的教室画面和黑板,实现模拟仿真。与之配套的是教师语音同步讲解,这步工作是通过同步播放事先准备好的相同内容录音解说音频文件来完成。
(二)仿真模拟检索界面内容的建立
为使学生实习不受环境影响,方便学生随时练习,即文献检索练习时能脱离网络的链接,同样可实现有真实感的脱机操作,对此,我们在设计的系统中嵌套一个单机版本的应用程序模块,以便达到仿真实践和考试的目的。实现这一功能,首先是要建立起单机版的数据库。对此我们选择建立的是*.mbd格式库文件,即Office Access数据库,也是为方便用户用Access办公软件对考试篇中的题目进行命题,另一优点是,能使自定义命题不受限于使用本系统提供的命题平台环境。考虑到网络中的数据量较大,且每年每天都在不断更新,故系统提供了自定义功能项,即教师利用该系统制做课件演示画面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检索课题的内容的要求,自行添加新内容到软件系统中,如:图片和库文件。
(三)检索界面检索条件控件的制定
我们上网检索资料时常看到的检索条件控件,无非都是些基本控件,如:“单选钮”,“列表框”,“组合框”,“复选框”,“文本框”之类的,对于使用不同的数据库(上不同的网),其检索界面和使用的控件会有所不同,其位置也会有一定的变化,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我们的思路是,首先将其所有控件事先布局在加入了网页图片的容器(窗体)中,然后将它们的Visible属性设置成不可见,即将其Visible=False,同时将其Top、Left属性值设置成其最大高度值的负数,Wide、Height属性赋最小值。用户自定义命考题,则是安排在进入“考试篇”时,在系统弹出的设置对话框中完成(注:不设置,则取默认值)。命题教师可根据抄屏图片将需要显示的控件设置成可见,如:设置其属性 Text1.Visible=True,表示 Text1输入文本框需要使用。并对其大小和位置进行调整,然后保存即可。对于“查询(学科)范围”,“检索年限范围”,“检索期刊范围”等项目中的内容,则是在系统设计时已事先添加到其中的,使用者不必考虑,考虑的只是调整它在网页上的位置,覆盖其网页上对应的控件。
四、结束语
该系统在教学方法和操作使用上的设计所做的创新,主要是针对青年学生的特点,结合大学学分制推行,对“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一项新的尝试,其目的是为学生自学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实现把较为枯燥的文献检索课的理论学习变得有趣,实践部分变得形象生动。系统的特色,它不仅可用于学生交互式自学,还可用于教师多媒体课堂理论教学作为课件使用,提供有自定义功能。系统在脱机状态下,还可模拟网络环境,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考试,节省经费,是一个经济实用的虚拟电脑教学系统,虚拟网络资料检索实验室。
G642
A
1003-4145[2012]专辑-0261-02
2012-05-19
何跃兵,男,南昌大学计算机专业高级工程师。李建民,男,南昌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分管全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副校长;刘斌,男,计算机专业高级工程师,江西省计算机用户协会秘书长。
(责任编辑:宋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