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语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中话语的研究

2012-04-12

山东社会科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英语课堂

李 航

(成都体育学院 外语系,成都四川 610041)

对外语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中话语的研究

李 航

(成都体育学院 外语系,成都四川 610041)

教师话语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课堂话语是教师向学生传达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调控学生课堂行为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教师话语研究的必要性及其基本方法以及在我国外语课堂环境中的现实意义。

外语教学;教师话语;互动教学

一、引言

在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教学课堂。尽管外语教学涉及大纲、教材、教学法等,但这一切只有通过实际课堂过程才能得以体现和实现。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了课堂的绝对主导地位。外语课堂上的语言交际是个错综复杂、难以琢磨的过程。多年来,语言学家和研究人员都是通过将它与“真实社会”的交际情形相比较。研究发现,在我国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话语量占据70%至90%的课堂时间,学生几乎没有开口说话的机会。一般说来,中国学生是在课堂里学习语言知识并练习使用语言,走出课堂便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因此,外语学习者对课堂的依赖性更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他们学习效果的影响也更大。外语课堂还有一个有别于任何其它课堂的特征:语言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内容。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应熟练掌握目的语,还应懂得如何通过使用语言而教语言,并能使学生通过使用语言而掌握语言。外语教师课堂话语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进而改进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师课堂话语研究的必要性

语言输入(Input)对于外语习得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大部分研究人员和语言教师的认同。在传统英语课堂中,师生活动的话语基本模式是:引发→反应→反馈,简称 IFR(initiation- response-feedback)。在这个结构中,教师向学生发问,学生做出应答,教师再给出信息反馈。IRF是一个基础性的话语结构,所谓的“基础”是指在传授知识的阶段,特别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每一个话语结构都至少由这三部分构成。在IRF结构互动方式中,教师既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传授者,又是课堂教学形式的安排者。近年来关于教师话语的研究报告都十分明确地强调语言输入对外语习得的重要作用。能导致外语习得的语言输入主要有两个来源:“外部来源”和“内部来源”。前者指的是教学与社会环境向学习者提供的语言输入,它们通常包括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和社会环境对学生所产生的语言影响。而后者指的是学习者自身产生的寻求语言交流的活动。

由于中国是一个单一的语言社会,在外部输入这方面,学生语言输入主要依赖课堂环境。高效的课堂教学无疑是中国学习者提高外语水平的有效保证之一。高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要依靠教学材料和课程设置,更重要的还必须依靠教师,尤其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话语。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示范者、监控者、辅导者、信息提供者和促进者,其课堂话语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达信息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调控学生课堂行为的重要手段。高效的语言输入不仅要依靠教学材料和课程设置,更重要的还必须依靠教师捕捉语言输入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密切关注教师是如何与学生交流的,这种交流是否出现在最佳时机,是否最有效地组合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是否促进了学生将输入转化为“吸收”?因此研究教师课堂话语不仅能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提供理想的视角,而且可就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活动,为学习者创造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课堂环境和机会,使他们通过交际和意义协商(negotiation of meaning)促进语言习得。

三、教师课堂话语研究的基本方法

Rod Ellis(1990)认为,“课堂教学研究的一般目的是详细地描述课堂行为,以加强对于真实情况的精确记录”。而精确的描述是理解和解释课堂里发生的一切的基础。课堂教学研究宜采用实验研究、行动研究和自然调查这些研究方法。因此,研究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应借鉴西方二语教学研究及我国外语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就我国当前大外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及其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进行实证性的自然调查与实验研究,并力求对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话语及学生话语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揭示英语课堂上教师话语与学生参与之间的因果关系。具体可就如下方面进行研究:

(一)系统调查分析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在话语量、提问方式、交互调整、反馈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及教师对其课堂话语的反思评价。

(二)调查分析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及其对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反应及评价。

(三)揭示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之间的因果关系。

该类研究前期应以自然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后期研究则以实验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具体可用如下研究手段:(1)阅读相关文献;(2)听课、课堂录音;(3)问卷调查;(4)分析教学现场的录音、录像;(5)查看教学日记;(6)学生教师访谈;(7)个案研究。

教师课堂用语则应主要研究如下方面:(1)教师话语量;(2)教师话语调整特点,特别是在词汇、语法方面;(3)教师提问,包括教师课堂提问的数量及提问方式(封闭式、开放式;回音式、认知式;展示式、参考式);(4)反馈(feedback)方式(肯定式还是否定式;模糊式还是清晰式;对以语法为中心的错误予以纠正还是对以内容为中心的错误予以纠正)。并应通过对教师话语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揭示教师话语与学生参与之间的课堂互动之间的联系。

四、教师课堂话语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课堂语言活动是为了特定教学目的而设计,它体现教师对教学理论的认识,同时又影响教师教学理念的形成和课堂活动的安排。作为外语教师,不但要掌握自身的话语技巧,更要增加学生的话语量,促使学生用目标语言思维,进行积极的反馈,从而加强课堂互动。在外语和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教师话语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及学生的语言习得两者都至为关键。教师课堂话语的数量和质量影响甚至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这不仅因为教学内容要通过完美的教师话语才能得到有效传播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因为教师语言本身起着对目的语使用的示范作用(model function),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西方二语教学研究及我国外语教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倡导实施对我国当前大学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及其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关系进行实证性的自然调查与实验研究。就其应用价值而言,研究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可帮助教师认识自己的那些课堂话语更能促进课堂互动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语言习得,最终梳理出较为行之有效的课堂用语,进而改进课堂教学质量;研究成果并可作为教师自我评估和职业进步的基础,从而有助于提高外语师资的职业素质。

[1]Allright,D.& K.Bailey.1991.Focus on the Language Classroom:An Introduction to Classroom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UP.

[2]Ellis,R.1994.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Hakansson,G.1986.Quantitative studies of teacher talk[A].In Kasper(ed.).Leraning,Teach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C].Aarhus:Aarhus University Press.

[4]Nunan,D.1991.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Prodromou,L.1991.The good language teacher[J].English Teaching Forum(April).

[6]胡青求:《中外教师英语课堂话语对比分析——个案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7第1期第32-26页。

[7]沈育英:《外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现状与展望》,《美中外语教学》2003第11期,第34-37页。

[8]赵晓红:《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外语界》1998年,第2期。

[9]王银泉:《第33届国际英语教师协会侧记》,《外语界》1999年第2期,第54-55页。

G642

A

1003-4145[2012]专辑-0255-02

2012-04-13

李 航,成都体育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外语教学法和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宋绪芬)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英语课堂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
让初中英语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