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建设研究

2012-04-12王宝德李会勋

山东社会科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经济区蓝色文化产业

王宝德 李会勋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 266510)

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建设研究

王宝德 李会勋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 266510)

蓝色经济区以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为其鲜明特色,蓝色经济区是国家海洋经济最集中的区域。蓝色文化是人类发展到21世纪,强调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蓝天碧水、经济文化、科技人文等有机结合的、立体的、全方位的经济文化发展模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以海洋生态文明为基本要求,以海陆统筹为基本途径。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以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推动蓝色经济区建设,形成经济、文化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关系。

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建设

一、蓝色经济区定位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也是山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举措。然而,在蓝色经济区的认识上,目前仍存在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蓝色经济区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客观形成的地域经济单元,是体现区域优势的地区专门化与具有区域特色的综合发展相结合的地区产业结构,由具有较强凝聚力和辐射力的中心城市(群)及与其紧密联系的腹地范围所组成的不同等级、各具特色的网络型地域经济体系。也有人认为,蓝色经济区是一个基于经济、科技、社会和开放的陆海一体区域及系统创新体系,它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新兴产业形成有着广泛的影响。这一区域集陆海一体并与国内外创新资源、信息网络对接,缩短了区域经济社会的空间距离,造就了新型的经济形态和集群带发展空间,并通过产业带、创新域和生态链的整合、互动将区域内各个城市或经济实体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蓝色经济区及其产业布局,展现了一种区域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模式。①余贵玲:《蓝色经济区区域文化和企业文化创新》,《天津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一)蓝色经济区代表着蓝色文化

蓝色经济区以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为其鲜明特色,区域内居民对海洋有着深厚的情感积淀;蓝色经济区是国家海洋经济最集中的区域,海洋产业是区域支柱产业之一,对区域内相关产业发展具有极强的辐射带动作用。蓝色经济区同时又是生态文明示范区,肩负着最大限度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重任。不仅如此,蓝色经济区是海洋科技发展的领先地区,代表国家海洋科技实力和水平,在科技向生产力转化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蓝色文化是人类发展到21世纪,强调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蓝天碧水、经济文化、科技人文等有机结合的、立体的、全方位的经济文化发展模式。蓝色文化不是过去文明的简单“迭加”或简单“持续”,而是对过去文化的反思与扬弃,是21世纪人类文化的新起点。

(二)蓝色经济区是蓝色产业

蓝色经济比海洋经济的概念更大、内涵更丰富。它应该是直接开发、利用、保护海洋以及依托海洋所进行的经济活动的综合。蓝色经济的外延不仅包括海洋产业,也包括众多的临海产业。蓝色经济区是依托海洋资源,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所形成的、以海洋产业为主要支撑的地理区域。它是涵盖了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诸因素的复合功能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以海洋生态文明为基本要求,以海陆统筹为基本途径,海洋优势产业、临海产业、涉海产业合理配置,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海洋特色经济区。

二、山东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的特点

(一)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是海洋文化产业

山东海洋文化自旧石器时期诞生后,历经数千年持续稳定发展,即使在明清两朝历经压抑和打击,仍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并顽强的传承下来。虽然在当时禁海绝市的政策下,正常的海外贸易一度急剧衰退,但民间出海私下贸易却仍在夹缝中悄然滋长。正如时人所记载,“今虽有海防之禁,而船只往来固自若也”。古代齐(鲁)文化内涵极其深厚,儒、道等思想影响深远,加之山东沿海地处世界东方文化圈中,海洋文化较为发达,外来文化传入便捷。譬如,改革开放后的山东沿海地区,由于地缘影响,加上日本、韩国企业投资主要集中在服装加工、机械电子、农副产品、工艺品等行业,日韩文化不可避免地对当地文化产生影响,标识韩日文字的商店招牌非常多见,因而懂得韩日语似乎也成为了一种时尚。但是,影响最深的还在于日韩的经济发展理念,这也使得山东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观念呈现出明显的快捷之势。所有这些,既引起山东沿海地区文化发展的立体化,也使得沿海地区经济活动更加广泛化。

(二)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是开放交流的产业

山东海洋文化是开放交流的文化。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表达了要在辽阔的海洋中实现自己满腔抱负的想法。此后有徐福东渡、汉武帝遣人跨海求福等。从航线的积极开拓上可以体现出海洋文化的开拓性内涵。①胡惠林:《文化产业学——现代文化产业理论与政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26页。像隋唐时期开辟的北、东、南三条航路,使山东的海上联系拓展到了亚洲海岸,宋元时期海上交通网络不断发展,明清时期官民共举开拓航线。一条条航道搭建起了一座座与外界联系的桥梁,表达了山东与外界彼此交流的愿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文化产业与文化交流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譬如,日韩文化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但在现代文明里,日韩文化更多的具有了国际内涵,从而日韩文化对蓝色经济区的地域文化也产生具有国际内涵的影响。海洋文化在开放交流中展现出山东人民的创造精神和浓郁的山东特色,不仅促进带动了山东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也推动了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立足齐鲁文化,加强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建设

(一)挖掘齐鲁文化,形成文化产业链条

孔子文化、鲁文化、齐文化、海文化、泉文化、泰山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影响深远,海尔、海信、青啤等科技和消费文化精彩纷呈,在世界市场均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山东拥有两处世界文化自然遗产,29个全国文化先进县,23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6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开发前景广阔。不过,我们也应当看到,近些年来尽管山东的文化产业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文化产业的质量却没能跟上经济快速发展的步子,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成了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表现为产业规模偏小,投资渠道单一,开放程度不够高,综合竞争力不够强。

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陆海一体建设。当世界进入经济全球化和创新全球化的发展阶段时,“蓝色经济区建设并不简单地起因于海洋经济发展的作用,还涉及到一国或区域的科技、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这就需要不仅仅将陆海一体发展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解释,而且还要突破这一狭义认知范围,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约因素,如科技制约、经济制约、社会制约、政治制约、时空制约等因素进行解释,并进行全景式的思考”。②曲金良主编:《中国海洋文化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年版,第136页。文化产业既具有明显的文化属性,又具有明显的经济属性。其文化属性表现在它具有较高的文化含量,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其经济属性表现为它在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的同时,还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给社会创造就业机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良性循环。

(二)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要注重精神文明的提升

文化产业是以经营符号性商品和信息为主的活动,这些商品的基本经济价值,源自于它们的文化价值,既包括传统的文化产业,如广播、电视、出版、视觉艺术等;也包括最新的文化产业,如互联网与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建设重视道德人格的塑造,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海洋文化表现出的强大的凝聚力、恢弘的包容性和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为蓝色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因此,加快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注重精神文明的提升。

(三)利用特色地域文化,变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

文化既是一种动力,又是一种资源。齐鲁大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儒学的摇篮和我国古老文明的发祥地,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人文环境。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利用文化资源进行招商引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是近年来山东各地促进区域经济迅速崛起的动力之一。“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充分体现了山东地域文化为经贸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文化氛围的内在动力。这种良好的文化生态不仅可以将山东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也是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四、构建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建设海洋旅游文化产业基地

纵观世界,有着恒久生命力的旅游景点无不凝聚着本民族的文化,世界名城雅典、罗马、巴黎等之所以令人神往,皆因其始终体现着各自民族的传统文化,并把最富有生命力的历史、文化特色代代相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初步形成了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中心的东部旅游区和海洋旅游文化产业基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突出海洋旅游文化产业基地的滨海特色,结合老城区改造与文物保护,将自然风景、名人故居与古代建筑为代表的历史人文风情区,以乡村风情、渔家生活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区,以世界级滨海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现代旅游休闲地进行文化包装,深度发掘旅游文化,优化整合滨海休闲产业要素,促使旅游业与文化创意、工业遗址保护以及渔业、养殖业、观光业等的有机结合,促使旅游从“旅”向“游”、向“休闲度假”转化,丰富文化内涵与旅游功能,发展滨海休闲产业。

(二)以海洋生态保护区为依托,建立海洋生态文化产业基地

近年来,海洋产业迅速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是以牺牲海洋资源和污染海洋环境为代价的。随着海洋产业的不断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也在持续的恶化。为了海洋资源能永继利用,海洋产业能持续发展,海洋生态产业应运而生。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角度来说,所有的海域都应发展海洋生态产业,但是要建立海洋生态文化产业基地,我们应选择其中最具生态特色的海域。海洋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典型性、代表性的海洋生态系统,珍稀海洋生物、濒危海洋生物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区域及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海洋自然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而划定的海域,也就是最具生态特色的海域。要建立海洋生态文化产业基地,尤其要注重其社会、经济和生态效应的协调。在发展生态旅游时要注意挖掘和提升其海洋生态文化内涵,同时更要注意生态文化产业基地的科普和教育功能。

(三)依托海洋科技、产业、口岸优势,发展海洋文化创意产业

充分发挥海洋科技、产业、口岸发达优势,加大科技、涉海产业、港口物流与文化创意的结合,建立以创意为核心的海洋文化产业,拓宽文化产业空间,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在海洋技术创新和技术产业方面的优势,创建特色鲜明、国内领先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带。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契机,以相应的科技、产业与文化政策为基础,加强对重点海洋文化产业、产品的扶持和宣传,努力促进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紧密结合,提高文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打造高科技的海洋文化产品,大力发展海洋文化创意产业”。①曲金良主编:《中国海洋文化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年版,第133页。增强品牌意识,充分运用青岛自然景观、人文传统、城市品牌等优势,打造海洋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品牌。有针对性地在海洋休闲观光、涉海节庆、海洋工艺品制造、涉海艺术创作、涉海建设设计、海洋音像图书出版等领域打造文化品牌。利用区位优势特别是港口物流优势,打造集文化产品展示、文化产业要素交易和文化产业研究交流为一体的东北亚海洋文化创意产业交易中心,促进国内外海洋文化信息、项目、人才、产品、资本和技术的汇聚,推进国内外海洋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蓝色经济区文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更加迫切。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时,也是文化消费大幅增长的阶段。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加强烈。这是因为文化具有抚慰心灵、舒缓情绪、感受美好的功能。比如,二次大战前后,是美国建国以来最动荡,也是最困难的时期,但是迪斯尼、华纳、百老汇等一大批著名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应运而生。上世纪90年代末发生在东南亚的金融危机,日本和韩国受到重创,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日本的动漫产业、韩国的影视剧却异军突起。由此看来,经济的衰退并不直接导致文化产业的萎缩,反而可能让文化产业逆势而上,持续发展。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要积极吸引文化创意企业,使文化创意产业形成规模。针对中小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创设担保公司对文化创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并设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帮助集聚区内企业扩大规模、壮大实力。

(五)打造蓝色主题艺术作品创作中心

依托本土人才与外来人才,以青岛为龙头,结合音乐之岛、影视之城建设,创作一批突出蓝色主题的艺术精品,使蓝色经济区成为海洋特色鲜明、国内外知名的音乐、影视、美术、文学等创作及教育、研修中心。创作一批反映海洋特色,高品质、国内外风行的作品。实施蓝色主题艺术精品工程,唱响蓝色主题。打造高水平音乐制作作品、演出团队。深化艺术院团改革,完善激励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提高演出团体的创作、表演水平,增加本土演出团队在本地演出的场次;通过政府倡导、政府购买等方式,创作出体现国内最高水平、社会广泛接受的声乐、器乐、歌舞等作品。加快影视创作、拍摄、制作、培训教育基地建设,完善产业链。

(六)依靠地域优势,构建蓝色文化产业带。蓝色文化立足滨海特色、传承海洋文化、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与蓝色经济互为表里的文化形态,是蓝色文化的现代内容。发掘海洋历史文化,突出特色,打造海滨名城。青岛、烟台、威海等地是我国海洋文化发祥地之一,东夷文化、齐鲁文化、近代海派文化、西欧殖民文化等文化积淀,是发展蓝色文化产业丰富的海洋文化遗产。突出滨海特色,结合城乡改造和文物保护工作,着手打造前海自然风景区,以世界级滨海名胜区与旅游度假区为目标建设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前海风景带。

(七)树立蓝色经济区产业集群文化观念

产业集群文化是一种以根植性的民族和地区文化为背景,集群的专业特色和经济内容相融合,经长期积淀形成的亚文化,它既是务实的、讲求投入和产出的文化,又是与社会文化相互作用的文化。随着蓝色经济区优惠政策的出台,国内外众多优秀的企业将齐聚滨海,形成产业集群,集群文化将对滨海的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当然,集群文化要受到所在环境的文化传统、生活和生产方式、价值观等文化因素的影响。蓝色经济区良好的产业集群氛围有助于滨海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长盛不衰。

(八)推动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创新

蓝色经济区文化建设需要制度的积累和传承。除了需要挖掘本土文化,尤其是齐鲁文化、海洋文化之外,还应该注意对其它优秀文化的借鉴吸收。蓝色经济区应该注重培养竞争意识,量才录用,让每一个人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和空间,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观念。时代的发展要求有新的文化与其相适应,这就要对原有文化进行扬弃。在具体的实践中,应注意传统与现代的联系和中外文化的融合,要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实现经济与文化的互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但能够直接拉动经济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还能成为区域综合实力竞争中最持久、最核心、最难以替代和模仿的竞争优势。“蓝色经济区应该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建立起一种经济、社会、文化互动发展的新模式,通过新的价值观新的制度安排、新的政策环境,以及公益性的文化、文化产业的链接互动等文化元素的共同作用,促使传统文化、文化资源转化为现代形态的生产力,从而成为推动蓝色经济区经济社会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深厚而巨大的力量”。①叶云飞:《试论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以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为例》,《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版)》2005年第4期。

(九)与时俱进,吸取其他区域经济文化的长处

蓝色经济区隶属山东,为构建其特有的文化体系,应当具有更鲜明的区域特色,依托自身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地理区位、人力资源等优势,显示出自身的特点和风采。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的同时,还必须吸收其他区域经济文化的长处,比如中原文化和长三角的吴越文化。蓝色经济区的齐鲁文化和京都文化、津门文化、中原文化源出同宗,蓝色经济区在同这些文化交融的基础上,更要主动吸收吴越文化的工商意识、民权意识、竞争意识、开拓意识、公平意识、市场意识等。从总体上看,蓝色经济区的文化还处于形成阶段,根据“文化发生学”理论,一种文化特点的形成是在文化的初期阶段完成的。在这种文化的特点形成后也就是在这种文化的成熟期,外来文化对其将不再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也正是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建设课题需要研究和探讨的原因。

F062.9

A

1003-4145[2012]01-0009-04

2011-10-23

王宝德,男,山东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李会勋,男,山东科技大学讲师,西南政法大学大学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蓝色经济区与文化建设研究”(09cwyz07)的部分成果。

(责任编辑:栾晓平E-mail:luanxiaoping@163.com)

猜你喜欢

经济区蓝色文化产业
蓝色的祝愿
蓝色的祝愿
蓝色使命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蓝色的五月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