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漳河上游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思考

2012-04-11王文军

海河水利 2012年6期
关键词:漳河水事降水量

王文军

(海河水利委员会漳河上游管理局,河北邯郸 053006)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从21世纪看,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生态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特别是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我国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高效利用和保护,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漳河上游地区跨山西、河南、河北三省,由于水资源短缺,为争水而产生省际间水事纠纷,多次引发大规模的群众对峙械斗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当地的经济发展。针对这些突出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漳河上游水资源的管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漳河上游概况

漳河是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的一条重要河流。它发源于山西省境内,流经河北、河南两省边界。上游分浊漳河、清漳河两支,在合漳村汇合后为漳河干流,干流出岳城水库进入平原,至称钩湾汇入卫运河。

1.1 自然状况

漳河上游地区是指岳城水库观台水文站以上区域,流域面积 18 284 km2,其中山西省 15 847 km2、河北省1 813 km2、河南省624 km2。以山区为主,其间为上党盆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7.4~10.3℃,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83.4mm。降水量受气候、地形因素影响,地带差异明显。太行山迎风坡雨量较多,背风区降水量减少。

漳河上游地区水系呈扇形分布,分东西两大支流。东支为清漳河,该流域为石质山区;西支为浊漳河,该流域为山丘盆地区,盆地内黄土覆盖较厚,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挟带泥沙较多,故称浊漳河。清漳河上游分清漳东源和清漳西源。清漳东源发源于太行山区山西省昔阳县西寨乡柳林村附近,东南流至左权县下交漳村汇清漳西源;清漳西源发源于山西省和顺县八赋岭,东南流经石拐、横岭、左权县至下交漳村,东、西两源汇流后称清漳河,继续向东南流经黎城下清泉村出山西省进河北省,流经刘家庄、涉县县城、匡门口至合漳村汇浊漳河。清漳东、西两源所经地区峡谷、小盆地交错,河道比降18‰。浊漳河发源于太行山区,上游有浊漳北源、浊漳西源和浊漳南源三大支流。北源发源于山西省榆社县,西源发源于山西省沁县,南源发源于山西省长子县。南源由南向北,西源由西北向东南汇合于襄垣县甘村,然后流向西北与北源汇合于襄垣县小蛟村,三源合流后为浊漳河,由西北向东南流经黎城、潞城、平顺三县出山西省,在三省桥以下为河南省、河北省界河。

漳河上游地区多年平均年天然径流量为17.94亿m3(观台站),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流域内降水量年内变化、年际变化都比较大。多年(1952—2000年)平均年降水量为583.4 mm,降水量总的分布趋势是南部大于北部、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和盆地中心。全年雨量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而汛期的一二场大雨 (占全年降水量的30%~52.5%)又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年际变化也比较大,最大降水量为1 768.0 mm(1962年),最小降水量为 217.5 mm(1957年),最大年份为最小年份的8.13倍。

1.2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

历史上,漳河水资源开发与利用较早。战国时期,魏国西门豹发动人民开凿了12条渠道,引河水灌溉农田,消除了水患;隋唐、明代修筑了万金渠、永惠渠、任公渠、柴公渠等;清代和民国前期修筑了公益渠、万顺渠、民有渠、漳南渠;抗日战争时期,129师官兵与当地群众共同修建了长达27 km的漳南大渠,被当地人民称作“救命渠”“将军渠”。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漳河的整治。1958年开始,陆续在漳河上游地区建成大中小型水库159座,总库容达23亿m3。同时,在漳河上游地区建有4个大型跨流域引水工程,有河南省的红旗渠灌区、跃进渠灌区和河北省的大跃峰渠灌区、小跃峰渠灌区。

近几十年,由于没有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漳河的开发治理失去了宏观控制,地区之间竞相开发,工程建设规模过大,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直接造成了下游灌区大面积萎缩,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水事纠纷不断发生。加之河滩地稀缺,沿河村庄争夺滩地经常发生冲突。同时,沿河村庄村村兴建小水电站,争夺水能矛盾突出。多重利益冲突的交织叠加,致使漳河上游地区水事矛盾越来越尖锐,水事纠纷不断发生。

近年来,漳河河道来水量锐减,多年平均河道基流由20世纪80年代的10 m3/s左右降为3 m3/s左右。从1956年以后岳城水库以上流域汛期降水量与来水量资料点绘关系线可以看出,漳河上游地区在降水量相同的情况下,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来水量比五六十年代减少了3/4;根据清漳河匡门口及浊漳河侯壁水文站多年实测水文资料可以看出,漳河河道来水量也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自然降雨少、人类活动多和下垫面情况发生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漳河水资源量这种下降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2 漳河上游水事纠纷成因分析

2.1 水资源供需关系失衡

随着漳河上游地区经济迅猛发展,紧缺的水资源问题日渐突出,已建水利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漳河两岸三省(河南、河北、山西)的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引起抢水、争水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社会稳定。

2.2 用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浪费突出

漳河上游地区70%以上的用水是农业浇灌,大水漫灌依然是农业灌溉的主要方式;大水漫灌方式的水利用率仅为0.40,与国家《节水灌溉技术规范》要求的中型灌区水利用率不小于0.6相比差距还很大。

2.3 流域水资源调度权的缺失

漳河上游管理局所辖漳河段两岸的沿河村庄,每年灌溉期因缺水时常引发水事纠纷。同时,漳河上游山西省境内建有关河、后湾、漳泽3座大型水库拦存水量较大,作为流域机构的派出机构漳河上游管理局对这部分水量却无权调度。

3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解决漳河上游水事纠纷的有效手段

3.1 实施漳河水量分配方案

在漳河上游地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有效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按照国务院国发 〔1989〕42号文件实施分水,确保漳河上游地区水量分配有法必依。这不仅是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迫切要求,也是能够充分发挥漳河水资源效益及保持漳河上游地区持续稳定的保障措施。

3.2 建设节水型社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时强调:“中国要积极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把节水作为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全过程”。节水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滴灌节水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灌溉技术。采用这一技术,农业灌溉效率将大幅提高,灌溉用水量仅为漫灌的1/3。因而,做好漳河上游地区节水工作,应充分发挥当地政府的主导作用,综合运用行政、科技、经济等多种措施,建设节水型社会。

3.3 落实对漳河上游水资源的调度权

通过协商购得上游地区的部分水量,是现阶段解决河南、河北水事纠纷的新型水资源管理方式,受到有关领导赞赏和地方的肯定。今后,要积极争取流域机构对漳河上游水库的调度权;同时,积极拦蓄洪水资源,完善应急调水机制,加强用水节水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只有做到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才能有效地缓解下游两省用水,实现上下游地区多方受益。

3.4 建立漳河上游水权制度

建立漳河水市场,严格漳河水量水费计收,全面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管理制度,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尽快扭转本地区水资源粗放利用的局面,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保持漳河上游水事秩序持续稳定。

3.5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用水的法律意识

人的思想决定人的行为。要充分利用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以每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12·4”法制宣传日为契机,采取集中宣传和平时的电视、短信等宣传方式相结合,深入广泛地向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对沿河中小学生宣传有关水的重要性和节水意识,使人们知法、守法,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的氛围。

猜你喜欢

漳河水事降水量
半月水事
漳河轶事
漳河三棱镜
漳河有一水库群
寂静的漳河
三晋重大水事报道
晋重大水事报道
降水量是怎么算出来的
黄台桥站多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1988—2017年呼和浩特市降水演变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