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工施工企业:不畏远征难

2012-04-11

化工管理 2012年6期
关键词:化工工程施工

近两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热情越来越高。作为较早“走出去”的行业,我国化工施工行业在国际市场收获颇丰。记者调查采访了一些较早走出国门的施工企业,发现他们在“走出去”过程中通过输出技术、资源整合、创新管理,已逐步融入了国际市场。那么,这些已走出国门的化工施工企业取得了哪些业绩?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走出去,收获颇丰

记者从在杭州召开的中国化工施工企业协会2012年年会上获悉,2011年,协会主要会员企业主动采取“走出去”战略,努力开发境外市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他们克服困难,严格管理,在保证安全、保证质量、保证施工进度的条件下,共完成境外合同额70多亿元。

中国化工施工企业协会理事长余津勃告诉记者,中国化工施工企业在海外已发展得非常好,业务延伸到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比如,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化二建)在非洲的安哥拉、莫桑比克,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简称三化建)在沙特阿拉伯、蒙古,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简称六化建)在土耳其、加蓬,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简称七化建)在沙特、俄罗斯,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简称十一化建)在阿联酋、阿尔及利亚,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简称十三化建)在沙特,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四建设有限公司(简称十四化建)在越南,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六建设有限公司(简称十六化建)在土耳其都有项目。此外,中油吉林化建工程有限公司等施工企业也在国外承揽项目。

“我们的设计院在海外也在搞总承包,实施包括设计、采购、施工的全过程管理。其中,东华科技有限公司在突尼斯有总承包项目,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在国外也有项目,做得最好的是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在巴基斯坦、土耳其、伊朗的业务开展得也很不错。”余津勃表示。

据中化二建副总工程师邝维萍介绍,他们在安哥拉负责该国最大的水泥厂建设,项目一期已于去年竣工投产,日产水泥5000吨,目前正在进行二期施工,由安中国际公司在安哥拉投资,中化二建负责EPC总承包,项目进展顺利。公司在莫桑比克的一个项目也在进行中。他们所做的缅甸第四、第五化肥厂施工工程已投产。此外,他们还承接了一些稍小的项目,如斯里兰卡储罐区项目和埃及高岭土工程等。

南京南化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付远俐表示,他们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承担了2套100万吨/年硫黄制酸装置、1套26万吨/年硫酸铵装置、1套石灰窑装置以及部分公用工程和电厂的建设,到2011年底,该工程已全部完成。

“我们在国外有两三个项目,2009年开始建设,包括在乍得和哈萨克斯坦的项目,在沙特的水泥厂也做得挺好。”十三化建企业管理部副主任孟宪安告诉记者,由于国际市场较好,他们近几年开始走出国门,承接的工程都是分包性质。一开始,企业在办理出国手续、运输材料、装船等方面也遇到了一些困难,算是摸着石头过河。但走过几个国家之后,公司逐渐积累了不少经验。

三化建总经理助理夏兆民告诉记者,他们从2006年开始“走出去”,光在沙特就有8个项目,主要是与国外的工程公司如韩国大林公司、美国福陆丹尼尔工程公司等合作。三化建主要负责施工,国外工程公司提供总包管理。

十一化建总经理李石聚也表示,企业这两年刚开始走出国门,有的项目还在招标阶段,共在4个国家做了5个项目。他们在沙特有2个项目,在阿联酋、阿尔及利亚的项目已经完成,做得都不错。

七化建公司总经理助理杨世军则谈到,他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走出去”,国外市场很大,成了他们的“半壁江山”。“这么多年来,我们不管是遇到国内政策调整还是投资规模紧缩,企业发展都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保持了相对稳定,这主要有赖于国外市场的支撑。我们走向海外已经30年了,由于去得比较早,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自我管控能力也较强。现在除大洋洲之外,其他几大洲都有我们跟踪或即将签约的项目。”杨世军说。

据了解,七化建是中国化工施工企业中第一个“走出去”的。自1986年建设孟加拉大化肥项目开始,从东南亚到中东、欧美,他们走到哪里就把根扎到哪里。经过多年努力,他们完成了30多项大中型海外工程,无一亏损,且都受到了业主的认可。

走出去,波折不断

作为化工施工企业中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七化建的经历最多,感触也最深。

杨世军告诉记者,近几年,国内企业“走出去”进程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国外市场“国内化”。目前国家提倡企业“走出去”,在这个背景下,不仅是中国化学工程公司旗下企业,建筑行业的很多兄弟公司也都陆续走了出去。但这些企业“走出去”之后,也把国内施工行业包括建筑业的一些自相压价现象带了出去。一些企业在国外相互竞价,结果白白损失了不少利润。

“以前在国外做工程,中国公司可能就我们一家,所以利润往往较高。加上我们长期与国际工程公司合作,特别是与日本的东洋、三菱、千代田等企业合作较多,他们认可我们,一有项目都带着我们去做。但是近几年,国外项目中可能会有许多中国施工企业共同竞争。关键是,有的国内公司为了快速走出国门而不惜成本,他们宁愿第一个项目亏本,也要站稳市场,这样第二个项目就容易拿到了。当国内公司参与竞争的多了,外资公司包括国外的业主单位的选择余地就大了,他们就开始比较并压价,连带国内公司的整体利润下降。我们过去干一个项目的利润,现在往往要干多个项目才能拿得回来。”杨世军无奈地说。

杨世军表示,中东、南亚是他们的传统市场。但这些地区是火药筒,政治风险不小。另外,在国外,人员、机具、资源的调配和管理,以及跟国际规则接轨等方面,都会有一些风险。如果再把利润给压下去,对企业的发展不利。“‘走出去’本身是好事,但是目前整个行业有点一窝蜂。”杨世军说。

对于“走出去”遇到的困难,付远俐也有一番体会。“我们刚到马达加斯加做100万吨/年硫黄制酸项目时,生活单调、语言不通,恶劣的气候难以适应,吃西餐也不习惯。更为关键的是,项目刚实施不久,当地政局就出现了动荡,政府与反对派冲突加剧,并爆发大规模骚乱,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由于马国海关工作人员不上班,一些机具、材料到达后提不出来,影响了项目运作。同时,我们的项目刚运作就遇到了国际金融危机,公司前期垫付了不少资金,而当时业主由于金融危机影响,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不能按合同付款,给项目运作带来困难。经过多方努力,我们才最终渡过了难关。”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付远俐记忆犹新。

对国外项目投标政策和程序不熟悉,也让中国化工施工企业有所损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表示,曾有一个境外项目,他们公司追踪了好多年。当时,一家与公司多次合作的国际知名工程公司要求他们参与投标,根据国际通行做法要求该施工企业提供保函。当这家施工企业将项目申报到大使馆经商处要求提供支持函时,使馆经商处以其未在该国注册为由不出具投标支持函。由于没有支持函,中国对外承包商会也不会出具协调函,商务部也就不可能给企业办理投标许可证。“由于对政策和程序不熟,企业跑了半天,结果黄了。”这位负责人说。

据记者了解,近些年,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为走出国门的企业创造了良好的软环境。但是,由于国际工程项目的综合性、复杂性、技术性都很高,随之带来的是施工可变因素多。部分化工施工企业特别是刚走出国门的企业,由于长期受固于国内传统管理的思维定势,没有充分认识到涉外工程的语言、文化和技术标准差异,以及安全环保限制、资金紧张、材料短缺、劳务管理难度大等困难,在盲目中标、承揽涉外工程后,往往因风险意识淡薄导致损失惨重,甚至血本无归。

走出去,三思后行

余津勃告诉记者,化工施工企业“走出去”遇到的困难很多,每个企业在不同国家遇到的困难也不一样。尽管我国化工施工企业在国外亏损的情况较少,但有些突发事件也会给企业带来较大损失。此外,因为不了解当地的法律,企业会遭遇诉讼;如果当地的劳工管理得不好,会不断增加企业费用;投标的时候,如果对成本费用估计不足,也会出现亏损。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实施项目面临更大风险。因此,化工施工企业要想成功走向国际,规避风险是一个必须重视的课题。企业必须加强项目风险管理意识、提高项目风险管理水平,才能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李石聚表示,国家鼓励央企“走出去”,但是从人文、地理环境、法律等方面看,国内的情况与国外差距很大,企业自身也存在多种问题。每个项目的合作方不同,项目的性质不一样,起点也就不一样。特别是企业到一个新的国家,对该国的环境、法律、风俗习惯都知之甚少,如果等去了之后再了解,这个项目可能就拿不到了。他们“走出去”拿项目时总是十分仓促,在得到信息时往往就得应标了。由于时间有限,考察也总是走马观花,难以真正介入到当地的环境和法律体系中。针对正在进行的几个项目,公司希望通过不断同国外管理公司合作,了解各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当地的行为方式,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杨世军告诉记者,针对目前的形势,他们采取了差异化做法。由于国内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他们便在收购设计院的基础上,搞BT总包、EPC总包,工作流程从设计、采购、施工,一直到开车服务。“建筑行业的利润是一个微笑曲线,因竞争很激烈,中间的施工部分利润较低。利润回报高的都在两端,包括设计、采购及开车服务等。所以,我们要向以前比较弱和陌生的两端进行延伸。”杨世军说。

实现差异化的另一方面,是向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发达国家渗透。七化建于2010年跟俄罗斯签约的大化肥项目就是一个突破,目前项目已经启动。因中国的化工施工企业此前从未进入俄罗斯,七化建还首次与日本三菱公司组成联合体成功投标。这成为他们规避竞争风险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成功实施差异化的一个范例。

另外,七化建也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在国内实行分公司和片区经营责任制的同时,他们今年在国外也要实行片区经营责任制,成立国际事业部,补充人员,并着重关注人员的培养和配备,做好基础工作,使公司在国外的传统优势重新焕发生机。

付远俐则谈到,中国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商务部与各级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有些扶持政策企业不太了解。所以,他希望政府能对鼓励政策多加宣贯。另外,现在保险公司推出的险种针对性不强,希望国内保险公司能推出一些针对到国外施工企业的险种,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化工工程施工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的警示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子午工程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扶贫村里施工忙
工程
工程
基于EON,3ds max和AutoCAD的土方工程施工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