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水利发展初探
2012-04-11王超
王 超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天津 300170)
1 农田水利向农村水利的演变
农田水利是指以农业增产为目的的水利工程措施,即通过兴建和运用各种水利工程措施,调节、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提高抵御天灾的能力,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的生产。
悠久的农耕文化推动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从大禹治水开始,农田水利就一直在农耕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农田水利建设在集体所有制集中力量办大事中高潮迭起。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过渡,农村水利事业迎来大好时期。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大力开展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价改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和持续发挥效益,农田水利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在传统的农田灌溉排水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农村饮水和城镇排水服务等内容,农田水利为农业生产服务逐步变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农田水利逐步演变成农村水利。
2 农村水利发展中的新问题
2.1 农村水利设施权属不清[1]
20世纪50—70年代,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水利实行合作社和人民公社集体所有的经营管理体制,建成的设施归公社或生产队集体所有,实行集体管理,工程维护管理较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集体组织逐渐从农村水利工程所有者中消失,从而造成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使用、管理、维护职能定位不明确,使得农村水利工程有人使用、无人管理,老化、损坏、丢失等现象严重。
2.2 农村水生态环境恶化
长期以来,我国每年约有大量的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进入了农村地区,造成农村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我国北方的一些中小河流几乎是“有河皆干,有水皆污”。这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和灌溉安全。部分地区长期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了大面积的地下水漏斗。地下水位的下降不但造成提水设施出水量减少,而且造成大量的供水设施如机井等提早报废。
2.3 农村水利资金投入机制落后[2]
税费改革以后,乡、村各项经费明显减少,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和贫困乡镇,乡村干部的工资支出也有很大困难,致使乡、村干部组织和发动农民群众开展农村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下降;同时,农田水利投入所依赖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被取消,地方筹资能力差,配套资金保证率低,社会资本难以参与农村水利建设中来。因此,如何建立新的投入机制,以保障农村水利的持续发展,就成了税费改革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的一个严峻挑战。
2.4 农村水利的无序建设造成管护不良[3]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但由于农村水利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或远景布置,未统筹考虑流域或行政地区的情况,使工程呈现点多、面广、线长、施工地点分散等特点,增加了工程后期管理和运行维护经费,造成工程运行入不敷出,设施老化陈旧不能及时更新维护,相关的服务质量下降,效益衰减,农民不满且不愿意交水费(或维护费),工程运行维护更加困难,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2.5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给农村水利带来更多变数
(1)目前农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农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逐渐下降,农村水利已经不仅仅是农业的命脉,而且是整个农村社会的命脉。
(2)农业产业结构出现了重大调整,集约化程度逐渐提高,多种经济作物并存,农业生产也不再是单纯地追求粮食产量,而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这对农田水利设施的需求和效益分配提出更高要求。
(3)农产品的国际化竞争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降低生产成本和自然风险,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这对农村水利建设的科学性提出新的要求。
(4)城市化高速发展,工业污染加剧,加上水资源分布不均等因素影响,在偏远山区、干旱缺水和工业污染严重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仍很严重,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建设已迫在眉睫。
3 农村水利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大力宣传水的商品属性[4]
长期以来,由于对水的商品属性缺乏科学的认识,人们一直保持水管单位无偿服务或低价供水的传统思维,看不到农村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也很小;使用水资源拒不缴纳相关费用,造成工程更新维护资金短缺;粗放灌溉,浪费水资源现象严重。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水的商品属性,向人们讲清天然水变成商品水的过程、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等知识,才能逐步使人们对水的商品属性的认识走向科学化。
3.2 引导个人或企业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村水利建设
首先,政府应加大财政性资金投入力度,并主要用于关系民生的公益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政府应该运用金融、税收政策引导个人或企业等社会资金向经营性工程注入,允许经营者通过合法经营取得合理的收益,鼓励经营者通过兼并重组或融资等方式扩大公司规模,拓宽多种经营渠道,并给予管理及科技咨询支持,提高公司的管理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农村水利的工程效益和经济效益。
3.3 多方协商,合理规划农村水利建设项目
政府部门应依照当地发展规划,在广泛征求社会民众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协商基层组织代表和社会资本代表,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农村水利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设的审查许可方面,有关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程序等要求,尽快办理,同时水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保证“建设一个工程、造福一方百姓”,充分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 政府应积极扶持农村水利设施的管理和运行
农村水利设施建成后,应该由个人或企业等社会资本以承包、租赁或股份合作的形式管理和维护工程的运行,并积极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合理调节水价,确保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要求,政府应减少对市场经济行为的行政干预。但是,农村水利行业的市场经济基础薄弱,政府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扶持、培养农民的专业合作组织,并充分发挥合作组织的民办性和自治性。这样,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才能逐步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有利于促进农村水利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
3.5 政府应依法监管并鼓励社会参与监督
政府的各职能部门应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规定,加强对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监管。对公益性水利工程,如饮水安全工程等的投资构成和资金使用情况要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对违反财经纪律,截留、挤占、挪用项目建设资金的要严肃处理。鼓励、支持组建农村用水户组织在水价核定、水费计收等方面行使监督权利,依法维护用水户的合法利益,保证农村水利市场在法律法规的允许范围内开展经济活动,促进行业的稳定快速发展。
3.6 注意做好环境保护
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是搞好农业生产、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但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同时也会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容易出现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避免走工业化过程中城市建设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老路,农村水利的建设应与环境工程设计相结合,走生态水利工程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共同发展的道路,这也是农村水利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1]王果.浅谈汉滨区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J].地下水,2011(4).
[2]张业良.建立水利投入新机制的实践和体会[J].水利经济,2003, 21(4).
[3]李霞.农村水利工程存在问题及发展重点浅析[J].中国水利水电市场,2010(6).
[4]赵运书.水的商品属性及水权交易[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9(3).